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張之萬

增加 7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張之萬'''({{bd|1811年||1897年|catIdx=Z}}),字子青,號鑾坡,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七月初八, [[ 張之萬 ]] 出生於河北南皮(今屬河北省)人。清朝狀元宰相,政治人物。晚清洋務名臣 [[ 張之洞 ]] 是其從弟。
==生平簡介==
[[File:張之萬.jpg|thumb|right|[http://img10.huaien.com/12/File/Users/1019/Photos/M/9189/132656592.jpg原圖鏈結][https://www.google.com/search?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SjBt2XCKabSsgZsOroJisNjf5KAA:1571227117799&q=%E5%BC%B5%E4%B9%8B%E8%90%AC&tbm=isch&source=univ&sa=X&ved=2ahUKEwjX4t6R3aDlAhWMy4sBHXRsCXIQ4216BAgJECM&biw=1060&bih=505#imgrc=SpZ_RHQFXc8dGM:] ]]
===出身===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出任湖北鄉試副主考官。咸豐元年(1851)充河南正考官。咸豐二年(1852 ),出督河南學政。
=== 靜海之戰圍攻太平軍北伐軍===咸豐三年(1853年), [[ 林鳳祥 ]] [[ 楊開芳 ]] 率太平軍進攻河南,攻破歸德、睢縣一帶,進逼省城開封。張之萬請求調直隸、山東、陝西、安徽四省軍隊鎮壓,親自帶頭捐獻軍餉,致太平軍北伐受阻。
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進攻直隸,連克交河、南皮、滄州、青縣、靜海等地,前鋒逼近天津,大敗納爾經額於臨銘關。張之萬請求在靜海、獨流一帶圍攻太平軍北伐軍,北伐軍彈盡糧絕,又無援軍,突圍南下。張之萬因此有功得到嘉獎。
===參與發動辛酉政變===咸豐六年(1856)調張之萬回京,充日講起居注官,入上書房。八年(1858)教授 [[ 愛新覺羅·奕詒 ]] [[ 愛新覺羅·奕譓 ]] 兩郡王讀書。與恭、醇兩親王往來密切。九年(1859)補授翰林院侍讀,充會試同考官。七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張之萬奉旨與軍機大臣焦祜瀛、御史陳鴻翊督辦團練。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去世,同治繼位。咸豐去世前,給同治留了八位輔政大臣總攝朝政。慈禧不滿,張之萬參與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輔政大臣被剷除。事後,張之萬受到慈禧重用,署工部侍郎,提為內閣學士。
 ===編纂《治一平寶幸監》===同治元年(1862 ),升禮部右侍郎,兼工部左侍郎。三月,張之萬與 [[ 許彭壽 ]] 等編纂《治一平寶幸監》。朝廷命張之萬按察,河南官吏擅殺、罰銀、浮收、苛派等情形。調查屬實,回朝實奏,清廷降旨,巡撫 [[ 鄭元善 ]] 、知縣 [[ 任桂 ]] 、副將 [[ 楊飛雄 ]] 被降級、革職。十一月,張之萬授河南巡撫。
===滅除捻軍===
時捻軍 [[ 張樂行 ]] 擊破渦河南北,義民大起。張請清帝調按察使 [[ 張汝梅 ]] 、道員 [[ 袁保莊]](袁世凱的嗣父)共署河南軍務,擢 [[ 張曜 ]] 為總兵,改袁甲三舊部九百人,做為親軍。十二月,張之萬在汝州督師,命總兵張曜、 [[ 餘際昌 ]] 襲擊捻軍張鳳舞部。張鳳舞無援戰敗被殺。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毫州起義軍攻徐州,連破大莊、保全兩寨,直取開封。開封知府湯聘珍和他的親軍守城,張曜急救,保住開封。張之萬因指揮失利,被降二級留任。
同治三年(1864年), [[ 張宗禹 ]] 於北河口突破清軍包圍圈,進抵橋灘。張之萬率各路清軍追擊,命 [[ 宋慶 ]] 截斷捻軍與太平軍會合路線。張之萬移師南陽,克汝南,殺捻軍首領 [[ 趙國良 ]]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捻軍襲擊開封,張之萬率兵由襄陽往援。三月,張宗禹率軍擊曹州,張之萬令張曜會剿。四月,張之萬被調署理河東(淮河以東)河道總督。五月,捻軍在曹州高樓寨設伏,全殲僧軍,擊斃 [[ 僧格林沁 ]] 。張之萬因"督剿"不利,貶去二品頂戴、革職留任。八月,新任河南巡撫 [[ 吳昌壽 ]] 領兵赴徐州,省城空虛,捻軍進逼開封。張之萬派河防清軍防守要寨,阻止義軍過河得逞。九月,賞還二品頂戴,補授河道總督。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調任漕運總督,張之萬調重兵設防,又調湘軍洋槍隊三千餘人與清淮砲船相輔。十二月,東捻起義軍突破六塘河,佔領鹽河兩岸,準備與西捻會師。張之萬檄總兵姚廣武、張從龍配合水陸各軍,攻打東捻義軍。 [[ 賴文光 ]] 被俘。東捻軍全軍覆沒。 ===奏請回藉養親===
同治六年(1867年),張之萬因鎮壓捻軍有"功",賞頭品頂戴花翎。
同治七年(1868年),圍剿西捻軍德勝。同治九年(1870年),調任江蘇巡撫,遷[[閩浙總督]],
同治十年(1871)十月,因年逾六旬,奏請回藉養親。
光緒三年(1877年)正月,張之萬母親病逝,八月中旬,與家人扶柩,北上回南皮。
===復召入見===光緒八年(1882 )一月, 張之萬被起用為 復召入見,授 兵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光緒十年(1884 ),中法戰爭爆發,慈禧下令,由張之萬等組成的新的軍機處,處理緊要突發事件。這就是清史上的"甲申易樞"。 
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兼署吏部,充任上書房總師傅、協辦大學士。光緒十五年(1889 ),授體仁閣大學士,總理戶部事務。光緒十八年(1892年) ,轉東閣大學士。
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總辦慈禧六旬萬壽慶典, 賞雙眼花翎,賜用紫韁。
 ===年老致仕,賞食全俸===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85歲的張之萬告 ,年 返鄕 致仕 賞食全俸。 慈禧賜"樞衡介祉"匾額(藏於滄州市博物館 ) 。 又二年,因病致仕。 光緒二十 年(1897 年) 五月十五日 卒,年八十七歲 ,賞陀羅經被,照大學士例賜恤 ,贈太保 " 文達 " ,入祀賢良祠。
==著作==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