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锡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锡龙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张锡龙

出生地:天津

国家:中国

出生:1952年


画家张锡龙从艺简介 张锡龙,当代著名画家。1952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承著名书画家孙其峰爱新觉罗·溥佐等教授。[1]

著名画家

张锡龙1952年生于天津,1975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系染织专业,在著名国画艺术家孙其峰、溥佐的指导和精心调教下,他很快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对中国传统画及其创作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曾在张仃白雪石等老一辈大师身边深造。

1989年10月,应罗马尼亚共和国文化部的邀请,在其首都布加勒斯特达列斯国家级展厅举办个人画展,荣获了罗马尼亚文化委员会颁发给外国艺术家的罗马尼亚共和国最高荣誉证书,并被授予中国艺术家的称号。

1990年5月,在希腊首都雅典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并在希腊几个大城市进行了巡回展出。

200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总理朱镕基先生出访欧洲六国时,将张锡龙先生精心绘制的《山城清幽》作为国礼由朱镕基总理亲手赠送给保加利亚议长索科洛夫;另一幅作品《国色天香》由欧盟总部收藏。

2002年9月,张锡龙先生在东欧摩尔多瓦共和国首都基希讷乌举办个人画展,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沃罗宁总理塔尔列夫先生亲临展会。在该展的开幕式上,中国驻摩大使徐中楷先生亲手将张锡龙先生的力作《漓江春色》和《天香图》两幅作品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总统沃罗宁总理塔尔列夫,受到总统和总理的嘉奖。

2006年12月,张锡龙的50幅花鸟、山水作品在法国巴黎诺曼底艺术展览中心展出,展出作品深受法国等欧洲艺术家、收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

2007年5月,在日本名古屋胜川美术馆举办了“张锡龙个人画展”,此次画展引起了日本收藏家、书画爱好者的极大兴趣,中日新闻报对该展进行跟踪报道,并在其重要版面刊登了展览的盛况。

2007年10月,应天津市高层领导的邀请,张锡龙先生为天津迎宾馆贵宾厅创作了巨幅牡丹图《群芳之首》、《宜富当贵》、藤萝图《紫色飘香》等,该贵宾厅为天津市最高层领导会见中外贵宾的地方。

2009年10月,张锡龙先生的作品《荷塘情趣》由中毛投资合作发展局赠送给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先生

2010年9月,张锡龙先生的作品《金秋》等九幅作品由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画家张锡龙人物评价 自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国画艺术家们纷纷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风采,让世界了解中国,张锡龙算是较早的开创者。早在八十年代末张锡龙就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达列斯国家级展厅举办了张锡龙个人画展,罗文委颁发了授予外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证书。其作品令欧洲收藏家及书画爱好者倾倒。随后,在希腊首都雅典、东欧摩尔多瓦日本名古屋法国巴黎诺曼底等举办其个人画展。2000年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先生访问欧洲六国时亲手将张锡龙创作的国画作品《山城清幽》作为国礼赠送给保加利亚议长索科洛夫;2002年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徐中楷先生在张锡龙画展的开幕式上将张锡龙创作的富贵牡丹和山水作品分别赠送给总统沃洛宁和总理塔尔列夫。2007年9-10月间为天津迎宾馆贵宾厅和春华厅创作了牡丹图——群芳之首、宜富当贵和紫藤图——紫色飘香。

自古以来,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传统功底是否深厚。张锡龙就是一位传统功底非常扎实深厚的画家,多年来在绘画创作上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使得他练就了一身娴熟的绘画技巧,他的作品暗藏着非常深厚而稳固的传统绘画基础,在创作上他既能够吃透古人,深入传统,又能博取众家之长。张锡龙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立意新颖,营造着“天人合一”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有人说:张锡龙创作的牡丹作品确确实实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无论是从其构图还是色彩的运用都追求“意韵”,欣赏者通过对他作品的联想会产生很大的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还会激发起人们的斗志,带给人们一种生机昂然之感。可真正了解张锡龙的人却对他的花鸟作品叠叠叫绝。他的花鸟画生动而有神韵,勾点不苟,极尽其态。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明快温馨的格调。他作画注重写生,笔墨洒逸,赋色妍艳,清新爽人,独具风格。用笔灵动而准确,能生动地刻画大自然的生命,使人感到大自然的情趣和生命的勃发。用艺术资深的、著名的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前辈的话说:“锡龙画花鸟画苍劲可喜,其勉乎哉”。

张锡龙在他酷爱的艺术领域发展全面。除牡丹花鸟受人们关注外,山水画更受人们青睐。2007年5月在日本名古屋胜川美术馆举办的张锡龙个人画展引起了日本多家新闻媒体如报社、电台、电视台以及收藏家、书画爱好者和商家的广泛关注,尤其对张锡龙的山水画更加感兴趣。展览期间,日本美术界的泰斗,美术馆馆长田中先生曾边欣赏张锡龙的山水画边说:“张锡龙先生创作的山水作品洋溢着一种灵性和活力。他巧妙地运用了石线,青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他的作品青新俊逸,扑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他的山水画以境取胜,注入了感人的空间意象,将感情自然融化于山水画之中,创造出一种迷人的独特画境”。画如其人,张锡龙为人朴实憨厚,不张扬,总保持一种寻常、中正、平和的心境”。

就是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心态,才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挥洒实际生活、淳朴无华、清雅质朴、简淡高逸,有着平淡恬静的生活情趣和无限生机。观赏张锡龙的画会从他的笔墨中体会到高旷的心怀和清新、淳朴、典雅的艺术享受,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魅力与作者人格升华的良好结合。 画家张锡龙作品评价 张锡龙画作的人文精神 秋仙

我与锡龙兄相识已二十年有余。受家庭的熏陶,1952年出生的张锡龙自幼就喜欢写写画画,还不满五岁就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步入天津美术学院是顺理成章的事。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深造,专攻花鸟、山水,尤擅牡丹。至今四十余年习画不辍,欣逢盛世。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牡丹,因为它象征着繁荣、富贵、美丽和热情。锡龙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集中精力创作以牡丹为题材的作品,其画作独特,别具一格,使人看后流连忘返,浮想联翩。其花:用笔自如洒脱,花朵肥硕,艳中带水,馨香四溢,既讲究理性画面的构成,又充溢着热烈饱满的情绪;既有对中国笔墨传统的继承,又有对新时代精神的体现。其叶:叶中带风,迎风飘动,随风漫舞。施用浓重的赭墨色,辅以清淡的牙黄色和含灰色,叶筋挺健而活脱,使整个叶面构成墨色基调,加之含蓄而微妙的色彩变化,色调笔法和谐统一,显得格外清新高雅,明丽冷峻。其枝:枝干的穿插疏密有致,勾线劲健,有浑朴天真、风韵潇洒的意境,既讲究中国画的理性构成,又不逆自然规律,画面保持十分稳定的视觉效果,再配以蝴蝶或蜜蜂的灵动,以静衬动,以动补静,追求生动和活力。在色彩使用上,以灰色基调上,运用淡牙黄色和淡紫色为跳跃色,使画面显得既美丽又丰富。与此同时,他在各类题材的花鸟创作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山水画作在吸收了西画的技法成分后,也显得标新立异,在细腻鲜活中又不失空灵。

上世纪80年代末,锡龙兄的画作就开始在国外引起轰动。先是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达列斯国家级展厅举办个人画展,并接受了罗文委颁发的授予外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证书,其作品《春夜》和《秋实》令欧洲收藏家及书画爱好者倾倒。随后,又在希腊首都雅典、东欧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日本名古屋、法国巴黎诺曼底等举办个人画展,引起强烈反响。2000年,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先生访问欧洲六国时,亲手将张锡龙创作的国画作品《山城清幽》作为国礼赠送给保加利亚议长索科洛夫;牡丹图由欧盟总部收藏;2002年,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举办画展时,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徐中楷先生以大使的名义将其《富贵牡丹》和《漓江春色》作品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总理塔尔列夫,受到总统和总理的嘉奖。这些都为锡龙的国画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近几年,锡龙兄先后为国务院创作了多幅巨幅牡丹和山水作品;为天津迎宾馆贵宾创作了牡丹图——《群芳之首》、《宜富当贵》和紫藤图——《紫色飘香》;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了《金秋》等多幅不同题材的作品,再一次展示了锡龙兄的国画创作实力。

自古以来,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取得成就,往往得力于传统功底的深厚。锡龙兄也不例外。多年来,他在绘画创作上艰苦的探索,练就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在创作上,他既能够吃透古人精神,深入传统意蕴,又能博取众家之长。他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并立意新颖,总在营造着“天人合一”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有人说:“张锡龙创作的牡丹作品,无论是从构图上还是从色彩的运用上都在刻意表现一种生机盎然之气象,且总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在我眼里,锡龙兄的花鸟画更加生动而有神韵,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明快而温馨的格调。锡龙作画注重写生,他的画笔墨洒逸,赋色妍艳,清新爽人,独具风格,用笔灵动而准确,能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形态,并赋予它们情趣和诗意。用他的老师孙其峰先生的话说:“锡龙画花鸟画苍劲可喜,其勉乎哉。”

张锡龙的绘画题材广泛,除了牡丹和花鸟受人们关注之外,他的山水画同样受到人们的青睐。2007年5-6月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张锡龙作品展》引起了日本多家报社、电台、电视台以及收藏家、书画爱好者和商家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张锡龙的山水画同样兴趣十足。展览期间,日本美术界的泰斗田中先生边欣赏其山水作品边说:“张锡龙先生创作的山水画洋溢着一种灵气和活力,他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皴法,花青以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他的山水画以境取胜,注入了感人的空间意象,将感情自然融化于山水画之中,创造出一种迷人的独特画境。” 画如其人,锡龙兄为人朴实憨厚,不张扬,总保持一种寻常、中正、平和的心境。

欣赏锡龙的国画作品,你会从中感受到画家高雅的艺术情怀和深邃的艺术思想。正因为有了这些,锡龙兄的作品才有了今天这种艺术魅力和艺术效果,被人们所青睐,所推崇。这是画家在秋天经历劳作之后获得的金灿灿的收成!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锡龙画作的人文精神,那便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画家张锡龙媒体关注 张锡龙:花开无语香自远 在现实生活里,画家张锡龙绝对属于不善言谈的那种,甚至对待自己的画也很自谦,从不张扬。这在当今大多忙于“以名取利”的书画圈子里,他就显得格外另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画家,性格的内敛丝毫没有影响他声名远播。同行曾经送他两句诗——花开默默幽境远,传香天外谁可知。评论界甚至把他的成功说成“张锡龙现象”。无论是褒奖还是惋惜,我们都能从中品味出“大浪淘沙”的道理:在喧嚣的浮躁泡沫之下,淡定的实力是无法埋没的。

“选秀”编织“宫廷情结”

张锡龙画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2006年,天津市最大的外事接待场所“天津迎宾馆”重新装修后,要对原先陈列的书画作品进行更新。由于作品的质量代表天津书画顶尖水准,甚至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天津形象,新任市领导嘱咐工作人员,对列为初选的画家要先送“小样”,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再由领导敲定。张锡龙的作品过关斩将,最终有三幅入选,且有两幅(藤萝图和牡丹)被陈列在豪华的四号房一层最大的贵宾厅,另外一幅(牡丹)陈列在二层春华厅。天津市政协的一位主要领导看过作品后感慨:“张锡龙画的牡丹不是作品,是活的植物……”。不久,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对钓鱼台国宾馆的书画作品进行更换,又慕名到天津找张锡龙,选中了他的一幅《金秋》。灰色调的山崖背景上是金黄色的碎花,取意“辉煌”;而前景四只展翅的白鹭,被演绎为“四路通天”。同年,重庆市委书记薄希来陪同国家领导人到津,天津市领导特意将张锡龙精心创作的两幅《漓江秋色》作为礼物相赠。两幅作品,色调一红一兰,但同样在雅致中透出磅礴。此后,他又为国务院创作了多幅作品。《天香园》《暗香浮动》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赠送给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其它由国务院调研组赠送给山东山西江苏广东深圳等省市。各省市要员来津,大都要问到张锡龙的画。于是,就常有朋友调侃张锡龙是“宫廷画家”。对此,无论是褒是贬他都只是报之一笑。

丹青传递中国形象

其实,早在1989年,37岁的张锡龙就应罗马尼亚文化部的邀请,并受中国文化部的指派,赴布加勒斯特举办画展。作为“中国文化日”活动的一部分,张锡龙展出的三十余幅作品传递的异国情调引起参观者极大兴趣。罗马尼亚国家机关报《火花报》两次予以专题报道。至今,他的一幅山水还悬挂在布加勒斯特的长城饭店中央大厅,成为中罗友好的象征。同年,张锡龙的作品又被国家文化部选送大希腊,在该国各大城市巡回举办《张锡龙中国画展》。

2000年夏天,前任国家总理朱容基出访欧洲六国,将一个一米长的紫红色锦丝礼盒亲手赠与保加利亚议长索科洛夫,那是张锡龙精心创作的一幅山水《山城清幽》。

2002年9月,张锡龙在东欧摩尔多瓦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12月,张锡龙的50幅作品在法国诺曼底艺术展览中心亮相,引起轰动。2007年5月,“张锡龙个人画展”在日本名古屋胜川美术馆举办,同样受到关注,《中日新闻》报进行了跟踪报道。

张锡龙的画能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据说,张锡龙从天津美院毕业后,分配到天津丝绸印染厂从事图案设计。一次,美国客户来厂订购产品,特别要求设计室的十几名设计人员拿出各自设计方案,从中选优。张锡龙的两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作品被选中,其中就有一幅柔和了西画手法的《牡丹》。头一炮打响,不仅成为了他专注艺术的动力,同时也使他得到暗示:艺术的生命不仅源自生活,更需要不同民族不同品类的融合杂交。在之后的创作中,他有意识地在突出表现民族气质,展示水墨画写意风韵的同时,借鉴西画的手法,将水彩、水粉甚至油画的用光技巧与水墨结合,强调“以墨求气,以线求骨,以色求韵,以光求动使画面立体感更强,更加饱满生动。

可以说张锡龙的绘画不仅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搭建了桥梁,而且,他的作品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恢弘大气和兼容并蓄的胸怀以及与世界所有民族分享和谐、美好的愿望。

勤奋打造“新牡丹张”传奇

张锡龙1952年生于天津,1975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系染织专业,在著名国画艺术家孙其峰、溥佐的指导和精心调教下,他很快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对中国传统画及其创作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年,他又作为天津市选送的一唯一一名颇有艺术潜质的青年画家,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在张仃院长和白雪石教授等著名前辈国画家的调教下,他的国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但他从未止步。正如孙其峰老人在为张锡龙画册作序时讲到的——他为人忠厚,做事牢靠稳重,习画三十余载,逆水行船,从不收帆。其治学精神为当今中青年画家之佼佼者。

有人说,张锡龙的画艺来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对艺术的领悟以及对大自然独特的艺术感受。而他自己总结,最大的秘诀是勤奋。为画好牡丹,他每年都要去“牡丹之乡”山东菏泽去写生。忆起第一次去菏泽写生,张锡龙感慨万千。1976年,还是美院学生的他在孙其峰先生的带领下首次到“牡丹之乡”。“住在一所小学里,地上铺稻草当床,铺盖是自已从家背来的。那时候孙先生已近60岁,可还和我们一起起早儿去写生,一画就是一天。孙先生教我们的不仅仅是勤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这一点令我终生受益。”

近30年他“逢时必到”,使当地也许多村民都成了张锡龙的朋友,张锡龙也成了当地的“名人”。那里的500余种牡丹都被他反复观察,细心端摩过。在他笔下,牡丹花瓣的层次感,在风中的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人们称呼他“新牡丹张”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牡丹只是个代表。为画好山水花鸟,他跑遍了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江南水乡,积累了大量的写生和摄影资料……但多年来他也因此推掉了许多商业性“笔会”,谢绝了众多画院、学校和企业种种名目的任职邀请。

2006年7月,他的作品《春意》与我国当代众多美术大师一起,入选了标志中国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高水准的《中国现代美术大系》,意味着他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行家们说,对于张锡龙而言,所有的一切,都不如“新牡丹张传奇”本身更耐人寻味。我们期待着张锡龙在艺术的道路上续写新的传奇;同时也祝福他的牡丹花在更大的空间“随处开无语,迎风送芳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