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2345 image file copy 13.jpg

建平縣,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位於遼寧省西部,燕山山脈向遼瀋平原的過渡地帶,屬北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區;轄7個街道、17個鎮、7個鄉,另設2個類似鄉級單位,總面積4865平方千米;2017年戶籍人口579258人。

建平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五千年前,建平孕育了可與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紅山文明;在建平與凌源交界處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出土的彩塑女神頭像,將中華民族的雕塑史推前了3000多年;此外還有出土文物玉豬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標誌找到了實物依據;建平境內山川秀美,草茂林豐,地下礦產種類繁多,其中膨潤土、珍珠岩等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建平縣是連接東北、華北八大城市的鐵路樞紐,縣城葉柏壽距朝陽機場75千米,距錦州港240千米。 [1]

2017年,建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21.4億元,下降0.3%;第三產業增加值58.3億元,增長7.6%。

目錄

歷史沿革

建平縣名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因舊屬建昌(今凌源)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縣)兩縣轄境,設該縣時遂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而得「建平」一名。雖然縣城住址已於1954年7月由原建平遷移到葉柏壽,但仍襲用建平縣名。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1957年,在建平區南地村出土的古人類上臂骨化石,經人類學家鑑定是猿人化石,距今五六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約5500年前,境內開始了具有國定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1981—1985年在建平縣與凌源縣交界處的牛河梁發掘出的女神廟、積石冢群、方形石砌圍牆遣址,經碳十四測定和樹輪較正,距今約5500多年。

夏、商、西周

境內有戎族活動。

春秋

屬山戎,後併入東胡。

戰國

初期為東胡地。後燕(國)滅東胡,境內屬右北平郡。

西漢

初為匈奴左賢王地,漢武帝進出破左地,烏桓遷徙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境內屬烏桓地。

東漢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挫烏桓之後,烏桓內遷,給鮮卑造成大發展的良機。境內屬鮮卑地。

三國

鮮卑分成東西大部,境內屬東部鮮卑。

東部鮮卑逐漸分化為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三方勢力,境內地屬鮮卑宇文氏。東晉時期,鮮卑貴族與漢族大地主聯合建立了一些封建政權,史稱「十六國」,境內先後屬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的平州昌黎郡。

南北朝

北魏、東魏、北齊時,境內屬營州建德、冀陽兩郡的平剛、柳城縣。北周時,北齊營州剌史高保寧未隆北周,境內仍為高保寧管轄。西北與契丹接壤。

在舊置營州設營州總管府,開皇元年(581)惟留建德一郡、龍山一縣,後廢郡。十八年(598)龍山縣改為柳城。大業初,廢總管府,置遼西郡。境內屬遼西郡柳城縣,西北境與契丹接壤。

境內南屬營州都督府,西屬奚地饒樂都督府,餘部屬契丹松漠都督府。奚與契丹錯居。

統和二十五年(1007)於故奚王帳地(今寧城縣)建中京大定府。境內屬中京大定府金源縣(開泰二年[1013]置)、富庶縣(開泰二年[1013]置),北部屬大寧府高州三韓縣(開泰中置)、恩州恩化縣(開泰中置)。

承遼制,境內屬北京路大定府富庶、金源縣、惠州惠和縣,大寧府三韓縣 。

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為大寧路,二十二年(1285)改為武平路,二十九年(1292)復改為大寧路。境內屬大寧路富庶縣、金源縣、惠和縣、大定縣。

初沿用元舊制。洪武二十年(1387)廢元制,置大寧衛,境內屬大寧衛。永樂十二年(1414),在老哈河中游建立老哈河衛。景泰以後境內屬兀良哈三衛的諾音衛。

建縣前,境內西南部承屬承德府平泉州,東北部屬承德府建昌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析平泉州之東北境喀喇沁右旗舊牧地、建昌縣之北境敖漢左、右、南三旗舊牧協軒建平縣,隸屬朝陽府。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取消清朝舊制,設熱河特別區。建平縣屬熱河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隸屬熱河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3月,為日本侵占,建平縣隸屬朝陽六縣指揮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六縣指揮署撤消,建平縣仍屬熱河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8月15日,東北光復,建平縣屬中共領導下的熱中行政公署。10月,建平縣改屬中共領導下的熱遼行政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7月,熱遼行政公署撤銷,建平縣屬熱河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5年7月,熱河省撤消,建平縣劃為遼寧省錦州地區專員公署。1959年2月,劃為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1964年3月,屬遼寧省朝陽地區專員公署(1968年5月改稱朝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又改稱為朝陽地區行政公署)。1984年9月,復建為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建平縣隸屬之。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建平縣轄7個街道、17個鎮、7個鄉,另設2個類似鄉級單位,即:葉柏壽街道、紅山街道、鐵南街道、萬壽街道、富山街道、新城街道、東城街道;朱碌科鎮、建平鎮、黑水鎮、喀喇沁鎮、北二十家子鎮、沙海鎮、哈拉道口鎮、榆樹林子鎮、老官地鎮、深井鎮、奎德素鎮、小塘鎮、馬場鎮、昌隆鎮、張家營子鎮、青峰山鎮、太平莊鎮;青松嶺鄉、楊樹嶺鄉、羅福溝鄉、燒鍋營子鄉、白山鄉、三家蒙古族鄉、義成功鄉;八家國營農場、熱水國營畜牧農場。縣政府駐葉柏壽街道。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建平縣有林面積3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擁有世界最大的100萬畝人工沙棘林,同時是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的「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縣份之一。 [1]

礦產資源

建平縣境內地下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發現55種,其中金屬礦產27種,非金屬礦產28種,金屬礦主要有鐵、金、錳、鈮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玄武岩、珍珠岩、白雲石、膨潤土、集塊岩、石灰石、煤炭等。鐵礦探明儲量為6021萬噸,年生產鐵精粉80萬噸,在全國縣級鐵粉產量中名列第6位。

經濟

綜述

2017年,建平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1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21.4億元,下降0.3%;第三產業增加值58.3億元,增長7.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9.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9%。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788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

2017年,建平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1億元,比上年增長27.5%,其中各項稅收收入5.4億元,增長21.5%。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2.3億元,增長63%;營業稅0.09億元,下降84.4%;企業所得稅0.4億元,增長51.4%;個人所得稅0.2億元,下降2.3%;資源稅0.9億元,增長3.9%。全年國、地兩稅完成各項稅收9.5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全年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支出34.9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教育支出5.7億元,增長25.1%;科學技術支出0.02億元,增長13.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9億元,增長8.6%;醫療衛生支出3.3億元,增長12%;節能環保支出0.7億元,增長35.5%;農林水事務支出10.4億元,增長17.2%。

2017年,建平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2元,比上年增長6.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703元,比上年下降7.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下降7.4%。

第一產業

2017年,建平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2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種植業產值19.6億元,下降16.2%;林業產值5.2億元,下降3.9%;畜牧業產值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全縣糧食作物(含薯類)播種面積141310公頃,與上年持平。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069公頃,比上年下降12.2%。全縣糧食總產量100萬噸,比上年增長10.9%。主要農作物產量中:玉米總產量74萬噸,增長6.9%;穀子產量15.5萬噸,增長42.2%;高粱產量7.3萬噸,下降2.7%;豆類產量0.61萬噸,增長32.6%。在非糧食作物中,油料產量0.5萬噸,下降15.3%;甜菜產量8.06萬噸,下降5.8%;煙葉產量0.26萬噸,下降21.2%;蔬菜產量19.1萬噸,下降2%。水果產量3.1萬噸,增長25%。

2017年,建平縣完成人工造林面積2333公頃,封山育林面積2000公頃,林業育苗197公頃。2017年末,全縣林木蓄積量達到42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2%。

2017年,建平縣畜牧業產值占全部農業產值的比重提高到56.3%。全年肉類總產量129512噸。其中,豬肉產量90651噸,牛肉產量7625噸,羊肉產量9983噸,禽肉產量15768噸。全年禽蛋產量38172噸。全年牛奶產量77080噸。全年豬出欄118.5萬頭,年末存欄54.7萬頭。

2017年,建平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萬畝,改善節水灌溉面積2.12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整治18.07萬畝。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1.06萬千瓦特。

第二產業

2017年,建平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5.3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下降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5.4億元,比上年下降7.4%。其中採礦業產值16.4億元,增長9.2%;製造業產值7億元,下降33.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2億元,增長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6.3億元,比上年下降4.7%,產品銷售率10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8億元,比上年下降7.1%;利稅總額3.6億元,增長31.9%,其中稅金2.9億元,增長27.2%,利潤總額0.8億元,增長5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產量290.5萬噸,比上年增長0.7%;鐵礦石成品礦產量108萬噸,比上年下降15.7%;瓷質磚產量50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7%;啤酒產量9.7萬千升,比上年下降0.8%;水泥17.8萬噸,比上年下降1%。

2017年,建平縣建築業增加值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7%。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戶數16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4.8億元,增長10.4%,實際施工的房屋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下降32.6%,其中新開工面積28.2萬平方米,下降54.8%。

第三產業

2017年,建平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2億元,比上年增長2.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0.1億元,增長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2億元,增長4.3%。按行業類型統計,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0.1億元,增速20.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1元,增速2.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2%。分八大類別看,食品煙酒類下降2.3%,其中糧食上漲1.7%、鮮菜下降11.3%、畜肉下降9.7%;衣着類上漲0.4%;居住類上漲2.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1%;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0%;醫療保健類上漲2.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3%。

2017年,建平縣外商直接投資實利用外資164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7倍。出口創匯2197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4%。

人口

截至2017年,建平縣戶籍人口579258人。其中城鎮人口127478人,占總人口的22%,鄉村人口451780人,占總人口的78%。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297072人,占總人口的51.3%,女性人口282186人,占總人口的48.7%。全年出生人口5701人,出生率為9.8‰;死亡人口9923人,死亡率為17‰;自然增長率為-7.2‰。0-17歲人口95976人,占總人口的16.6%;18-59歲人口376991人,占總人口的65.1%;60歲及以上人口106291人,占總人口的18.3%。有漢、蒙、滿、回、錫伯、俄羅斯、鄂倫春、朝鮮、壯等民族。

交通運輸

赤喀高鐵錦承線葉赤線鐵路從建平縣境內通過,位於縣城的葉柏壽火車站點3個,專用線5條,貨位140個,月裝卸貨物15萬噸。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101國道穿城而過,錦赤線、建三線、葉哈線公路縱貫建平縣南北,縣城葉柏壽是連接東北、華北八大城市的鐵路交通樞紐;國、縣、鄉三級公路通車裡程1000多千米。縣城距朝陽機場僅75千米。距離錦州港240千米。 截至2017年末,建平縣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實施村級道路硬化318千米,維修改造農村公路453千米。截止2017年末,全縣公路總長度達到3669千米(含村道2329千米)。年末全縣機動車擁有量7.85萬輛,其中汽車擁有量5.49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增加0.13萬輛。郵電業務總量完成5746萬元。

歷史文化

黃河會

黃河會亦稱黃河陣、跑黃河,類似於現代的闖迷宮,是民間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傳統祈福活動的壓軸大戲。據說起源於古代春祭,歷史悠久,堪稱民俗文化活化石。目前,建平黃河會僅在朱碌科、榆樹林、喀喇沁、馬場、羅福溝等鄉鎮個別村屯還有留存。其中,朱碌科鎮的黃河會活動規模較大,也較為典型,2011年被列入第四批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皮影

驢皮影簡稱皮影,是建平鄉村民間流傳下來的一門古老戲曲藝術,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傳承,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演出大多集中在農閒期間的夜晚,是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建平地處遼、冀、內蒙古三省交界處,自古以來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民族長期雜居融合地區。境內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多民族人口時代繁衍生息,生活習俗及飲食文化以東北農家特色為主,兼容並蓄魯、冀、內蒙古等地精粹。

地方特產

沙棘

沙棘屬小喬木植物,我國20多個省均有分布,總面積約為2000萬畝,年產沙棘果160萬噸,建平縣是沙棘林的主要分布區之一。

建平西瓜

建平西瓜是西瓜中的新秀,皮薄、瓤紅、無籽、清甜凜冽。建平西瓜具有便於食用的獨特性狀及糖度高、品質優、豐產穩產性好、抗病、耐濕、耐儲運等優點,發展十分迅速,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農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起着積極推動作用。

南果梨

榆樹林子鎮是建平縣果業主要生產基地鎮之一。這裡由於降雨量適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地理環境特點,生產的南果梨色、香、口感俱佳,品質上乘,產品遠銷瀋陽、大連等地,聲名遠播,是建平縣南果梨基地鎮。2002年以來,榆樹林子鎮把南果梨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保護品種,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大力扶持。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