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低成本航空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廉价航空公司)
前往: 導覽搜尋

低成本航空公司英語:low-cost carrier,英文亦稱low-cost airline、no-frills airline或budget airline,經常簡稱為LCC),中文亦稱為廉價航空公司(或低價航空公司),簡稱廉航,指的是將營運成本控制至比傳統航空公司為低的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並沒有標準定義,泛指與傳統航空公司在航路上或乘客服務上有明顯差異之航空公司,一般是大多數的成本都使用在了飛航部門。

事實上,要成為「廉價航空」需要符合以下描述的營運模式,絕非單由票價高低而定義。

歷史

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是美國西南航空[1],在1967年成立,1971年正式營運。1978年美國將航空業控管法令鬆綁之後,不少業者模仿西南航空模式,成立多家低成本航空子公司,如達美快運航空、聯合穿梭航空等,但這些公司很快就被合併或結業。

低成本航空走向世界始於1990年代,歐洲開始對民航運輸業放鬆管制,實施航權自由化,只要有合格飛航作業許可證(Air Operators Certificate)便可在歐洲營業,自由決定機票價格,因此許多航空公司加入市場競爭,瑞安航空和易捷航空更主宰了歐洲的低成本航空市場。除此之外,澳洲亞洲亦放寬對航空業的管制,許多航空公司紛紛成立,以較低的票價與傳統航空公司競爭,例如亞洲航空捷星航空

踏入二十一世紀,受到九一一事件、SARS和2008年環球股災、油價高企等因素影響下,傳統航空公司業務受到嚴重衝擊,收入大減。與此同時,多個低成本航空公司視之為機會,在21世紀紛紛成立和擴張,低成本航空的營業利益率高過傳統航空,2006年低成本航空在發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已達20%,在英國愛爾蘭更高達40%。在美國和歐洲,由於經營成本持續高攀,傳統航空公司的國內線服務不斷縮減,其服務水準已與低成本航空無異。

混合型航空公司(Hybrid Carrier)自1990年代開始出現,混合型航空公司不同於低成本航空公司,它們在機上提供少量服務,甚至有座艙升等,但遜於傳統航空公司,傳統航空公司為與低成本航空公司競爭,亦會轉型為混合型航空公司,例如附有頭等艙捷藍航空和維珍美國航空。

營運方式

愛爾蘭瑞安航空的波音737-800瑞安航空是低成本航空的佼佼者[2]

由於低成本航空公司仍會按照市場調節價格,即使提供的服務較傳統航空公司為簡單,部分旺季的票價亦可能較同期出發的傳統航班票價而昂貴;反觀傳統航空公司因應競爭,即使提供的服務較豐富,有時亦會推出較「廉價航空」票價為低的低價機票促銷,因此「廉價航空」絕非由票價高低而定義,反而應由營運模式去釐定其營業種類,而為免讓一些大眾或傳媒混淆,現時業者本身均較傾向採用「低成本航空公司」一詞。

視頻

低成本航空公司 相關視頻

【央視】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突圍之路  
低成本航空快速發展成本優勢助力逆勢增長

參考文獻

  1. 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將誕生,新浪,2004-01-16
  2. 瑞安和易捷 歐洲低成本航空兩強的PK,中國民用航空網,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