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康金镇隶属于哈尔滨市呼兰区管辖,为呼兰区东北部区域中心,镇政府驻地镇内,铁路经此设站,距县城35公里。康金镇辖区地势平坦,全镇有耕地15.9万亩,大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多年弃种,滨北线铁路途经康金金站,每天有近百人往返哈尔滨市区打工。[1]
自然环境
海拔151.6米,地下水位低,含量丰富,水质清澈,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和居民生活用水。土质肥沃,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三个土类为主,适于农作物生长。康金镇年平均气温3.5℃,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2.9℃,一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零下20℃。
区划人口
该镇共辖1个街道和前进、尚家、大赵、双岗、五家、兰阳、新城、林家、双泉、金井、孟井、永胜、永贵、三胜、牛堡、小赵、白家、王佩、洪家、季德、双合、新农、历井、促进、胜平、东井、杨木、头道、西井、苏家、东腰、苏德、刘家、三合、西腰、西岭、金霞、永昌、双龙、金城、葛家、赵家、王成、王牛等44个村。2008年末全镇总人口8.8万人,民族汉居首位,还有满、回族在此居住。[2]
历史沿革
康金镇原称康金井镇。始称太平山屯,形成于清代中叶1740年(清乾隆五年),因屯后有一土岗,遂起名太平山屯。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有康姓。金姓旗丁在今镇北兰阳村开荒立屯。起名为康金井,亦称老康金井。
中华民国初年。设康井乡。
1926年修筑呼海铁路。在此建立康金井火车站,并设市政分局,从此改称“康金井”。
东北沦陷后,1933年设康金井保。1939年改为康金井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康金井区,1949年改为第二区,康金井为区政府驻地。
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康金井镇。全镇总人口76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16人,占总人口的65.5%。
1958年秋,“小乡并大社”,改称康金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设康金镇。
2009年经省政府同意,市政府批准呼兰区撤销康金镇,设立康金街道,自此康金镇改康金街道。[3]
经济发展
康金镇的城区建设打破了常规的网格式布局,以街心广场为中心,八条主街呈辐射状,人称“八卦街”。漂河位于镇城区以东20公里,与巴彦县隔河相望,南北走向,绵延15公里,上游是泥河,下游直通松花江,境内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灌溉着沿岸400多公顷水田。康金镇是呼兰区第一大镇,也是呼兰区北部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作为全国百个重点小城镇建设之一的康金镇,近几年,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北方名镇,年年有新动作,年年有新变化。目前该镇先后投资120多万元,修建了三条巷路,铺装水泥路二千多延长米,栽植了花草树木,铺装了绿地,兴建了自来水二期工作,并且在部分街道安装了数十盏路灯。他们对街道管理机制进行改革,重新聘任了高素质的维护管理人员,实行了分组包干,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康金镇被评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小城镇。为了配合小城镇建设发展,康金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哈尔滨康金糖醛加工厂、洪达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开源粮食设备加工厂等十户企业,引进资金达七千多万元。为康金镇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