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应奉 | |
---|---|
出生 |
生年不详 东汉 |
逝世 |
卒年不详 东汉 |
职业 | 东汉官员 |
应奉(?-?),字世叔,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人,[1]东汉司隶校尉,着有《感骚》三十篇,有数万字。[2]撰有《后序》十二卷。[3]
生平
五行并下
应奉从小就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所到之处,都能记住。读书时能一次看五行文字,阅读的速度很快。应奉担任郡的决曹史,巡视四十二县,有纪录的囚徒有数百千人。应奉巡视回来后,太守详细询问状况,应奉将所有犯人的姓名、罪名的轻重,一一说出而没有遗漏,当时的人们都很诧异。[4]
半面之交
应奉二十岁时曾经去拜访彭城相袁贺,袁贺当时外出,大门紧闭,袁贺家的造车匠开半扇门,在门缝中露出半张脸,看了应奉一眼,随即应奉离去。十多年后,应奉在路边遇见当年的造车匠,于是和他打了招呼。[5][6]
武陵平乱
永兴元年(153年),武陵蛮人首领詹山等人起兵叛乱,时任武陵太守的应奉前往招降他们。[7]詹山等人纷纷投降、解散。应奉在武陵兴办学校,举荐有才德但地位卑微的人才,政称变俗。后来应奉获罪被免官。[8]
延熹五年(162年),冯绲向朝廷请求派前武陵太守应奉一同前往平武陵蛮夷,冯绲被任命为从事中郎。十一月,冯绲军队抵达长沙,叛军得知消息后,都到军营投降。冯绲率军队攻打武陵蛮夷,斩杀四千多人,有十多万人投降,荆州被平定。汉桓帝下诏,赏冯绲钱一亿,冯绲推辞,不愿接受。冯绲班师回朝后,把功劳都归给应奉,举荐应奉任司隶校尉,冯绲则上书请求退休,朝廷没有允许。[9]
应奉建言
延熹八年(165年),当时采女田圣深受汉桓帝的宠爱,汉桓帝甚至打算立田圣为皇后。时任司隶校尉的应奉上书说:“皇后这个位置十分重要,甚至攸关国家兴亡。汉成帝曾立赵飞燕为皇后,结果后代断绝。陛下选择皇后,应该要思考《关雎》阐述的追求,远离五种禁忌。[10]”太尉陈蕃也认为田圣出身卑微,而窦家为清白人家,为此争论。最终汉桓帝不得已,立窦妙为皇后。[11]
陈蕃多次向汉桓帝诉说李膺、冯绲、刘祐受到的冤屈,请求赦免他们的罪刑、让他们恢复官职。言辞恳切,甚至痛哭流涕,汉桓帝都不愿接受,直到应奉上书说情,应奉书说:“忠臣良将是国家重要的助手。臣认为冯绲、刘祐、李膺他们诛杀、弹劾奸臣,这是符合法令的。陛下不明察、也不愿听取意见,不知道真相就轻易相信诬告,让忠臣良将变成罪犯,从春天到冬天,现今还不愿宽恕他们,百姓们知道后没有不惋惜的。处理政事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大臣的功劳,遗忘他们的过失。汉景帝无视韩安国仍在服刑,便任命他为内史,汉宣帝征召逃犯张敞为刺史。当年冯绲讨伐荆州蛮族,有和尹吉甫一样的功劳。刘祐秉公执法,有不畏惧强权的气节。李膺的声名威震幽州、并州,李膺任度辽将军时给百姓的恩惠,遗爱至今。现在,三方边疆的敌军蠢蠢欲动,朝廷的军队尚未班师,恳请陛下宽赦李膺他们,以备不时之需。”汉桓帝这才下令免除三人的刑罚。[12][13][14]
发生党锢之祸后,应奉慨然称病请辞。追念哀怜屈原,借此以感怀,而作了《感骚》三十篇。[2]
家庭
祖上
同辈
- 应志,字仲节,与应奉同祖,但世系不详,官至徐州刺史。[16]
子
参考资料
- ↑ 《后汉书·应奉传》: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
- ↑ 2.0 2.1 《后汉书·应奉传》:及党事起,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愍屈原,因以自伤,着感骚三十篇。
- ↑ 《隋书·经籍三》:《后序》十二卷,后汉司隶校尉应奉撰
- ↑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
- ↑ 《夜航船·识半面》:汉应奉尝诣袁贺,贺闭半户,出半面视奉,奉即去。故与人曾相见者,曰识半面。
- ↑ 谢承《后汉书·应奉传》: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 ↑ 《资治通鉴·卷五十三》:武陵蛮詹山等反,武陵太守汝南应奉招降之。
- ↑ 《后汉书·应奉传》: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坐公事免。
- ↑ 《资治通鉴·卷五十四》:绲请前武陵太守应奉与俱,拜从事中郎。十一月,绲军至长沙,贼闻之,悉诣营乞降。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馀级,受降十馀万人,荆州平定。诏书赐钱一亿,固让不受,振旅还京师,推功于应奉,荐以为司隶校尉;而上书乞骸骨,朝廷不许。
- ↑ 《韩诗外传》:“妇人有五不娶:丧妇之长女不娶,为其不受命也;世有恶疾不娶,弃于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于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 ↑ 《资治通鉴·卷五十五》:采女田圣有宠于帝,帝将立之为后。司隶校尉应奉上书曰:“母后之重,兴废所因;汉立飞燕,胤嗣泯绝。宜思《关雎》之所求,远五禁之所忌。”太尉陈蕃亦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辛巳,立窦贵人为皇后
- ↑ 《后汉书·冯绲传》:故车骑将军单超之弟,中官相党,遂共诽章诬绲,坐与司隶校尉李膺、大司农刘祐俱输左校。应奉上疏理绲等,得免。
- ↑ 《资治通鉴·卷五十五》:陈蕃数言李膺、冯绲、刘祐之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以至流涕;帝不听。应奉上疏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左校弛刑徒冯绲、刘祐、李膺等,诛举邪臣,肆之以法;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诉,遂令忠臣同愆元恶,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迩观听,为之叹息。夫立政之要,记功忘失;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绲前讨蛮荆,均吉甫之功;祐数临督司,有不吐茹之节;膺着威幽、并,遗爱度辽。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备不虞。”书奏,乃悉免其刑。
-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五十五》:贤曰:景帝时,韩安国为梁大夫,坐法抵罪;后梁内史缺,起徒中为二千石。此言武帝,误也。
- ↑ 《后汉书·应奉传》:曾祖父顺,字华仲。和帝时为河南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己,明达政事。生十子,皆有才学。中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 ↑ 《后汉书·顺帝纪》:“(永和三年)闰月,蔡伯流等率众诣徐州刺史应志降。”;李贤注:续汉书曰:“志字仲节,汝南南顿人也。曾祖父顺。”
- ↑ 《后汉书·应奉传》:子劭。劭字仲远。
- ↑ 《三国志》裴注引《续汉书》:“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后汉书注》:华峤《书》曰:“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珣生玚。”《魏志》曰“玚字德琏,玚弟璩字休琏,咸以文章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