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8月14日 (五) 09:37 由 Yk200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华侨创办我国最早的火柴厂
前往: 導覽搜尋

綜述

廣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特建「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到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才特指廣州這個城市。   廣州又稱為「羊城」、「穗城」,相傳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五仙人騎着五隻羊,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仙人把谷穗贈給居民,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饑荒,後仙人飄然而去,留下五羊化為石頭,今越秀公園建有以此傳說為題材的「五羊石像」。2000年1月19日,深埋地下達70年之久的「海珠石」(宋時「海珠石」仍位居江心,1931年擴築新堤建今沿江西路時,沉埋地下)重見天日,它見證了羊城兩千多年的歷史。

  廣州是秦漢繁榮都會。在世界歷史名城中,除古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廣州年輕。廣州作為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在世界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廣州的名勝古蹟眾多。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20多處。城區中山四路一帶發掘的西漢南越國宮署御花園遺址,已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現正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抗英鬥爭、黃花崗民主革命戰役、廣州公社起義均發生在廣州。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政權。毛澤東在這裡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等也曾來廣州傳播進步文化。

廣州概況

  ①地理位置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廣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範圍為東經112度57 分-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23度56分,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是華南地區的交通通訊樞紐和貿易口岸,是中國的「南大門」。2000年6月,番禺、花都兩縣級市撤市設區後,廣州成為中國南方的海濱城市。

  ②行政區劃和人口 廣州市轄十區和兩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人口700.69萬人,共設84個街道辦事處、78個鎮。市區平均每天流動人口超過200萬人。

  ③自然條件 地勢和氣候: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氣溫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廣州目前已發現52個礦種,主要產地396處,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廣州地區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其中獸類40多種、鳥類150多種、兩棲類的動物20多種。

  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0%,水資源總量81.2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達40.9萬千瓦。從化溫泉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水,水溫攝氏50℃-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廣州的花卉和盆景也久負盛名,主要有白蘭、桂花、含笑、茉莉、米他蘭、劍蘭、菊花、金桔等150多個品種,分為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

廣州史記

  廣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時代,這裡的「百越」人創造了嶺南地區的嶺南文化。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轄4縣。郡尉任囂築「任囂城」至今已有2213年歷史。公元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建築了「周十里」的趙佗城。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平南越國,分南越國土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

  公元前226年(吳黃武五年),三國東吳時期,孫權建立交、廣二州,合浦以南為交州,以北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起。

  公元917年(後梁貞明三年),劉在廣州建立大越國,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朱聿 在廣州自立為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

  公元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廣州成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十三行」壟斷了全國的對外貿易。

  公元1840年6月,英國發動侵華戰爭,派軍艦封鎖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這是中國近代史開始。

  1918年10月19日,廣州市政公所發出第一號布告,宣布拆城牆、開馬路。自此,廣州的古城牆、城門全部拆毀,把舊城牆基闢為大馬路。

  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孫科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是為廣州建市之始。

  1938年10月21日,日軍占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任市長。

歷史風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嶺南後,在原來七國地區建立36郡的基礎上,在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桂林、象3郡,南海郡轄番禺、四會、龍川、博羅4縣,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廣州。任囂任郡尉。是廣州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郡縣,為廣州屬秦行政區域建置之始。   廣州建城之始

  南海郡建立後,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是為廣州建城之始,時間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趙佗建立南越國

  秦末,中原動亂,封建割據代替了統一,劃地為王代替了中央集權。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乘中原楚漢相爭之機,派兵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地區建立了南越國,定都番禺,自稱南越武王。南越國疆土「東西萬餘里」,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立古都政權。   陸賈兩次出使南越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為結束嶺南地區的分裂狀態,統一全國,決定採取和平政策,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服趙佗歸漢,趙佗開始時表現冷淡,態度傲慢。陸賈在城西築土城為駐地,耐心以待佗。極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利害關係。並指出若違反統一大勢,無異於以卵擊石,必遭天遣。趙佗對陸賈十分欽佩,稱讚他是南越唯一可以商談的人,即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與漢朝剖符定約,互通關市,歸附稱臣。漢高祖死後,呂后臨朝,採取「別異蠻夷」政策,嚴禁鐵器、母牛、母馬輸入南越。趙佗再三遣使請求取消禁令,均遭拒絕。呂后還派人到趙佗老家河北真定,掘趙氏父母祖墳,誅趙氏兄弟宗族;並派兵伐趙。趙佗一氣之下,宣布脫離漢朝,南北再次陷於分裂狀態。   漢文帝即位後,恢復「和輯漢越」政策,為趙佗重修先人冢,每歲奉祀,並封官厚賜趙氏兄弟。公元前179年再次派遣陸賈出使南越。再一次說服趙佗臣服漢朝,為漢朝統一大業立下新功。

廣州名稱之始

  公元226年(吳黃武五年),孫權實行交、廣分治,分合浦以北為廣州,轄南海、蒼梧、鬱林、合浦4郡,治所番禺,命呂岱為剌史(合浦以南仍屬交州,轄交趾、九真、日南3郡,治所龍編,戴良為剌史)。是為首次實行交、廣分治,置廣州。這是歷史上廣州建史之始。但一年後,交、廣再度分治,仍置廣州,轄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治所仍在番禺。此後交、廣分治成為定製。   佛教傳入廣州之始

  廣州是佛教從海路傳入中國的初地。147年(東漢建和元年),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佛經翻譯家安世高由海路來廣州,後北上江淮。東吳以後,外國僧人由海路來廣州絡繹不絕,從事傳教和譯經。225年(吳孫亮五鳳二年),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廣州譯出《法華三昧經》,這是佛經傳入廣州的最早記載。   廣州最早的佛寺

  281年(西晉太康二年),西竺僧迦摩羅到廣州建三皈、仁王兩寺,是廣州建佛寺的開始。同年,西竺僧人強梁婁至在廣州譯《十二游經》1卷。401年(東晉隆安五年) 賓國僧曇摩耶舍乘船來廣州,在虞翻故居建王園寺(今光孝寺),有大殿5間,收徒85人。

中國禪宗初祖

  527年(梁大通元年),南天竺高僧菩提達摩到廣州傳播禪學,是為禪宗初祖。後人把達摩登岸地方叫西來初地,並修建西來庵(今華林寺)作為紀念。

盧循攻占廣州

  399年(東晉隆安三年),孫恩、盧循在浙江起義。402年,孫恩敗死,盧循被推為首領。403年被晉軍所敗,由晉安(今福州)浮海南下,10月攻占廣州,俘虜刺史吳隱之(後放吳北歸)。盧循自領州事,稱平南大將軍,遣使入朝。405年,晉命盧循為征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盧占據廣州5年多,建城於今河南小港路一帶。410年擁兵北上,次年兵敗自殺。

廣州最早的佛塔

  537年(梁大同三年),內道場沙門曇裕法師自海外求得佛舍利回廣州,在寶莊嚴寺(今六榕寺)建塔瘞藏,這是廣州最早的佛塔。

嶺南道治所設廣州

  627年(唐貞觀元年),全國分為10道,其中嶺南道治所設廣州。轄今廣東、廣西地區。

黃巢起義軍攻占廣州

  879年(唐乾符六年),黃巢農民起義攻占廣州,自任「義軍都統」,鎮壓了一批惡吏、豪強,但成批殺害在廣州的「蕃商」,打擊了農業生產和海外貿易。

劉龑建立南漢政權

  917年(後梁貞明三年),清海軍節度使劉龑稱帝,建立大越國,定都廣州,稱興王府,這是廣州在歷史上第二次建都。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始建年號「乾亨」,歷四帝,共55年。

廣南東路治所設廣州

  971年(宋開寶四年),全國分為15路,其中廣南東路治所設廣州,轄今廣東省絕大部分地區,為其後廣州成為廣東省會奠定了基礎。

中國最大的鎮海樓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為我國四大鎮海樓之最,高28米,深16米,闊31米,紅牆綠瓦,「為會城壯觀」。正面懸掛兩廣總督彭玉麟撰寫的對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欄看劍,淚灑英雄」氣勢威嚴,膾炙人口。

  大樓雄據山巔,為廣州的標誌建築,是一大景觀。歷代多次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每逢盛世修繕一新,顯示廣州的社會興旺,經濟發達。

黃蕭養攻打廣州城

  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廣州府南海縣(今順德)爆發黃蕭養領導的農民起義,在大良建立「大東國」自稱「順天王」,元號「東陽」,設官分職,起義軍先後進攻新會、南海、佛山等地,而後率起義軍萬餘人、戰船150艘,分水陸兩路攻打廣州城,被左僉都御史楊信民和都督同知董興用軟硬兼施辦法鎮壓。1450年(景泰元年),黃蕭養在白鵝潭與董興海戰中中箭犧牲,起義軍失敗,餘部退出廣州。

朱聿(釒粵)建立南明政權

  1646年(清順治三年)11月,朱元璋後代朱聿 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政權,僅存在40天。

基督教傳入廣州之始

  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英國倫敦傳道會派傳教士馬禮遜來廣州傳教,是基督教第一個進入中國的外國傳道會和傳教士,在廣州譯出第一本中文聖經,並於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在廣州成立全國最早的在華醫藥傳道會。

種牛痘法傳入廣州

  1805年(清嘉慶十年),種牛痘法(1876年英國創立)由呂宋傳至澳門。當時的南海商人邱(火喜) (在澳門經商,研習牛痘)得到廣州洋行商人潘有度等捐銀資助,在洋行會館開設牛痘局,種牛痘法遂傳入廣州。邱著《引痘略》(又名《引種牛痘紀要》)在傳播牛痘方面起過重要作用,使種牛痘法逐漸在國內推廣。

廣州設外國領事之始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英國義律任駐華商務監督和政府全權代表到達廣州,執行領事職責,是為廣州有外國領事之始。

中國第一個外資企業

  1845年,英商柯拜在廣州黃埔長洲島建立柯拜船塢,這是外資在廣州建立的第一個大型工業企業,也是外資在我國興辦的第一個企業。

華僑在廣州投資之始

  1862年,秘魯華僑黎先生等集資在廣州創辦「萬隆興行」,經營進出口業務。這是華僑在廣州開辦的第一家企業,是近代華僑投資之始。

華僑創辦我國最早的火柴廠

  火柴於1865年開始傳 入中國,稱為「洋火」或「自來火」。我國自造火柴的第一人是族日華僑衛省軒。他於1879年,在廣州文昌沙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火柴廠(巧明火柴廠,廣州火柴廠前身),生產「舞龍」牌火柴。巧明火柴廠,初期規模不大,手工操作。每天生產火柴10多笠(每笠1200盒)。其後相繼辦了7家火柴廠,工人達1400多人,均以「舞龍」牌為火柴商標。巧明火柴廠經歷百餘年滄桑,多次遷址,1966年改名為廣州火柴廠,目前是我國最大的廣告火柴生產企業,生產廣告火柴達300款。   華僑創辦我國第一家電燈公司

  廣州第一家電燈公司,是由旅美華僑黃秉常於1890年創辦的。它的創辦比寧波電燈廠早11年。黃秉常早年在美國檀香山當工人,後為成為華僑資本家。他在美國受排華運動的影響,將資金轉回國內,自辦電廠。於1889年開始籌辦,向美國華僑招集股金40萬元,從美國威斯汀霍斯電氣公司購買兩台1000匹馬力的發電機和兩台100伏特的交流電發電機。發電量可供1500盞電燈的照明之用。聘請美國威司任總工程師,負責技術指導,雇用工人100名。燈泡分16支光和10支光兩種。每月收費:16支光1.6元,10支光1元。當時廣州城有40條街的店鋪和公共場所安裝700盞電燈。   廣州建市

  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市政廳成立,下設公安、公用、財政、衛生、教育、工務等6個局。孫科為第一任市長。是為廣州建市之始。此前於1918年10月成立廣州市政公所,開始進行現代的市政設施建設。

廣州被日軍占領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   廣州光復

  1945年9月16日,侵粵日軍在中山紀念堂舉行投降簽字儀式。日本第21軍司令官田中久一和中國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分別簽字。廣州宣告光復。這是近百年來廣東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海珠橋被炸

  1949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從廣州敗退前夕,提出「總撤退、總罷工、總破壞」的口號,妄圖把廣州城變為廢墟。國民黨政府廣州衛戍司令李及蘭派遣軍用黃色炸藥100箱,於14日下午5時30分炸毀海珠橋,造成死傷市民400~500人,炸沉民船100多艘,震毀房屋數百間,受災居民3000多人。解放後,1950年10月,海珠橋修復通車。   廣州解放

  1949年10月14日18時,解放軍占領廣州各重要機關,殲滅國民黨殘敵2000多人,解放廣州的戰鬥勝利結束。解放軍在府前路市政府大樓前台舉行了隆重的進城閱兵式。

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

  1957年4月25日至5月25日,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舉行。此後,每年都在廣州舉辦春秋兩屆交易會。

國務院頌廣州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廣州為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解放北路發現西漢南越王墓

  1983年8月,在廣州解放北路象崗山發現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這是廣州考古史上空前的重大發現,也是中國漢代考古的重大發現。

城市特點

  廣州,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主要依據,一是建城歷史悠久,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建築「任囂城」開始,至今已有2213年歷史,歷代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輝煌文化;二是嶺南古都所地在,特別是被稱為二十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西漢南越王墓和南越國宮署及御花園遺址,堪稱全國之最,媲美羅馬古城;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經久不衰的外貿港市;四是我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康有為在這裡發動維新運動,孫中山在這裡領導起義和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張太雷、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廣州起義並成立蘇維埃政府。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主要有:

  ①嶺南古都。廣州是三朝古都所在地:南越國,建於公元前206年,歷93年;南漢國,建於公元917年,歷55年;南明國,建於公元1646年,僅存40夭。

  ②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長盛不衰的外貿名城。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蹟和標誌性建築,如光孝寺、西來初地、華林寺、南海神廟、光塔、懷聖寺、清真先賢古墓、懷遠驛、十三行、竹崗外國人墓地、巴斯教徒墓地、琶洲塔、海憧公園、陳家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東方賓館、新大地賓館。

  ③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和民主革命大本營。相關的文物古蹟主要有:萬木草堂、黃埔軍校、孫中山大元帥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廣州起義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孫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

  ④當代改革開放試驗區的中心城市和窗口。廣州是改革開放試驗區廣東省的省會,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1984年以來,國務院先後決定把廣州列為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全國科技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還批准廣州市興辦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廣州保稅區,還興辦了出口加工區,進行全面的改革開放試驗。

  ⑤嶺南文化中心。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開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後的漢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綿延不斷,形成了自已獨特風格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從考古文物到文獻記載,從歷史遺址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種文化藝術,都貫穿着一種開放的人文意識,特別是變更意識、商業意識和務實意識,反映出廣州人的開放觀念、兼容觀念和改革觀念。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刷、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都反映出嶺南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從嶺南文明史開始,幾千年來,廣州一直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嶺南文化的代表。

  ⑥著名的華僑城市。廣州在歷史上與各國往來密切,特別是近代以來,廣州人出國經商、打工、留學者眾,市民80%以上都有海外關係,尤其與港澳地區居民親友關係更為密切。目前,全市共有海外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135萬人,分布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僑眷、歸僑和港澳親屬100多萬人,這部份人占廣州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華僑是廣州的一大優勢,廣州引進的外資80%以上來自港澳地區,廣州的外貿出口80%以上也經過港澳地區。

  廣州先人的貢獻為中華民族增輝。在古代的江河交通經濟和海洋交通經濟時代,「越人善作舟」,最早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漢代的廣州已是全國九大都會之一;唐代《廣州通海夷道》稱廣州為東方第一大港;明代的廣州是我國朝貢貿易第一大港;清代的「十三行」、「一口通商」,獨攬全國外貿,廣州一枝獨秀。當時的廣州在世界大城市中是位居前列的。

相關網站

http://www.gz-gov.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