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原海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平原海岸是中國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平原海岸曾有「沙岸」之稱,系由巨厚而鬆散的沉積物組成。這種海岸的岸線平直、單調,岸上地勢平坦,有些地方多沙洲、淺灘,潮間帶寬闊,缺乏天然良港和島嶼。

特徵

①由細粒的粉砂和淤泥質沉積物所組成;

②有着極為低平而向海方向微微傾斜的地勢,地面坡度很小,約在1/1000一1/4000;

③其內緣往往與沖積平原相連接;

④海岸動態十分活躍,岸線的沖淤變化很快,因此岸線很不穩定。

平原海岸主要發育於構造沉降區,在波浪作用下形成各種各樣的海積地形。潮流在乎原海岸的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在比較大的潮差及強大的潮流作用區,常常形成淤泥質淺灘和潮成三角洲。

我國有長達2000千米的平原海岸,主要是渤海西岸及黃海西岸的江蘇沿海這兩處。此外,在松遼平原的外圍以及浙江、福建、廣東的一些河口與海灣頂部,也有小面積的分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