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干將莫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干將莫邪

 

 

 

干將莫邪古代中國神話傳說,最早出自出漢朝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中,後來由歷史上諸多著作摘錄和引用。現如今,最流行的版本為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所記干將莫邪的故事。

干將,春秋時期吳國人。是楚國最有名的鑄劍師,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後與他的妻子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一把劍叫干將,一把劍叫莫邪。由於知道楚王性格殘暴,干將在將莫邪劍獻給楚王之前,將干將劍給妻子傳給兒子,後來干將被楚王殺死。他兒子成年後成功完成父親遺願,將楚王殺死,為父親報仇。此一傳說讚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和少年的壯烈,批判了楚國國君的殘暴。

歷史信息

「干將莫邪」其最早的文獻記載在漢朝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中。而「弒君」是春秋時期存在的史實。「鑄劍」和「弒君」「復仇」的演繹,串聯成了最為讀者熟悉的幹將莫邪傳說的基本情節。 干將莫邪的故事,是從春秋戰國諸侯群雄激烈紛爭的歷史背景中逐步虛飾演化的結果。

典籍記載

干將莫邪傳說的文本出現在西漢,定型於晉代,至明清,則逐漸脫離原有的故事背景和思想意義。現存最早的文本是西漢劉向《列士傳》與《孝子傳》。《太平御覽》卷三四三載《列士傳》和《孝子傳》佚文 《列士傳》:干將莫邪為晉君作劍,三年而成,劍有雌雄,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劍獻君,留其雄者。謂其妻曰:「吾藏劍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劍在其中矣。君若覺,殺我。爾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覺,殺干將,妻後生男名赤鼻,具以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劍,思於屋柱中得之。晉君夢一人,眉廣三寸,辭欲報仇,購求甚急。乃逃朱興山中。遇客欲為之報,乃刎首。將以奉晉君。客令鑊煮之頭三日,三日跳不爛,君往觀之,客以雄劍倚擬君,君頭墮鑊中,客又自刎,三頭悉爛,不可分別,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孝子傳》:眉間赤名赤鼻,父干將,母莫邪,為晉王作劍。藏雄送雌。母孕尺,父曰:「男當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上石上,劍在其顛。」及產,果男。母以告尺。尺破柱得劍。欲報晉君。客有為報者,將尺首及劍見晉君。君怒,烹之,首不爛,王臨之,客以擬王,王首墮湯中,客因自擬之,三首盡糜,不分,乃為三冢,曰三王冢也。

《搜神記》: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後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dû)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仇。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yé)?」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wên),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子也。」於是屍乃仆。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於湯鑊(huò)煮之。」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兒頭不爛,願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王即臨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墜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墜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辨。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搜神記

干將莫邪

楚國的幹將、莫邪夫婦給楚王鑄造寶劍,三年才鑄成。楚王很生氣,想殺死他們。寶劍有雌劍雄劍。干將的妻子身懷有孕將要分娩,丈夫便對妻子訴說道:「我替楚王鑄造寶劍,三年才鑄成,楚王生氣了,我一去他必定會殺死我。你如果生的是男孩,長大了,就告訴他說:『出門望着南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寶劍在樹的背後。』」於是干將就帶上雌劍去見楚王。楚王非常生氣,叫人去仔細查看,說是:"寶劍共有兩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劍被送來了,而雄劍卻沒有送來。"楚王發怒了,便把干將殺死了。

莫邪的兒子名叫赤,等到他後來長大成人了,就向自己的母親詢問道:「我的父親究竟在哪裡呀?」母親說:「你的父親給楚王製作寶劍,用了好幾年才鑄成,可是楚王卻發怒,殺死了他。他離開時曾囑咐我:『告訴你的兒子:出門望着南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寶劍在樹的背後。』",出門望着南山,不曾看見有什麼山,只是看到屋堂前面松木柱子下邊的石塊,就用斧子劈破它的背後,終於得到了雄劍。兒子便日思夜想地要向楚王報仇。

一天,楚王在夢中恍惚看到一個男兒,雙眉之間有一尺寬的距離,相貌出奇不凡,並說道定要報仇。楚王立刻以千金懸賞捉拿他。男兒聽到這種情況,逃亡而去,躲入深山唱歌。有一個俠客遇到他悲歌,對他說:「你年紀輕輕的,為什麼痛哭得如此悲傷呢?」男兒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定要報這殺父之仇。」俠客說:「聽說楚王懸賞千金購買你的頭,拿你的頭和劍來,我為你報這冤讎。」男兒說:「太好了!」說罷立即割頸自刎,兩手捧着自己的頭和雄劍奉獻給俠客,自己的屍體僵直地站立着,死而不倒。俠客說:「我不會辜負你的。」這樣,屍體才倒下。

俠客拿着男兒的頭前去進見楚王,楚王非常欣喜。俠客說:「這就是勇士的頭,應當在熱水鍋中燒煮它。」楚王依照俠客的話,燒煮頭顱,三天三夜竟煮不爛。頭忽然跳出熱水鍋中,瞪大眼睛非常憤怒的樣子。俠客說:「這男兒的頭煮不爛,希望楚王親自前去靠近察看它,這樣頭必然會爛的。」楚王隨即靠近那頭。俠客用雄劍砍楚王,楚王的頭隨着落在熱水鍋中;俠客也自己砍掉自己的頭,頭也落入熱水鍋中。三個頭顱全都爛在一起,不能分開識別,人們就把那鍋肉分成三份埋葬了,所以通稱為「三王墓」,在現在的汝南北宜春縣境內。

《搜神記》版本賞析

《搜神記》中「干將莫邪」這篇小說篇幅雖短,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說思想內涵豐富。其審美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想象奇特、大膽。莫邪之子赤為報父仇不惜殺身——當山中俠客說可以利用他的頭和劍設計替他報仇時,他毫不猶豫地拔劍自刎。值得注意的是,莫邪子死後竟能將 自己的頭和劍雙手捧給俠客而不倒,待俠客接過頭與劍向他作出承諾後,才跌倒在地上。後來山中俠客將他的頭獻給楚王,置於湯鑊之中,竟然煮三天三夜都不爛, 還從滾湯中跳出,嗔目怒視楚王:想象是多麼的神奇和大膽!

(二)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短短几百字的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四個性格十分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山中俠客為例——作者以極其精練的文字集中寫了他的俠義和智勇兩個方面。 他雖與干將莫邪之子素不相識,但得知他的悲慘遭遇後,便主動站出來替他報仇,其俠義肝膽躍然紙上;他先是利用莫邪之子赤的人頭和「雄」劍作誘餌,後又利用 了楚王暴虐的性格,機智地引誘楚王臨鑊視頭,最後實現了誅除暴君、為冤死者報仇的目的,充分表現了他的大智和大勇。

(三)思想內涵豐富。這一篇幾百字的短章可以說是一曲真、善、美的頌歌——山中俠客的誠信、俠義和殺身取義的作為,莫邪之子生命已去而精神不死的表現,人們對俠客和莫邪之子的敬仰(以封建社會對功臣的最高封爵——「王」來指稱他們)等,都表現了這一點。

《干將莫邪》這篇小說能以如此短的篇幅寫出一個完整的復仇故事,刻畫出幾個生動感人的形象,並且表現出豐富的思想內容,其對題材的處理技巧確實值得我們借鑑。

晉書張華傳

版本

最初的「雙劍化龍」的傳說出現在《晉書·張華傳》。據說西晉初建時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沖霄而起。張華通曉易理,心知其異,他邀請善觀天象的雷煥共卜吉凶,最後得出結論是:紫氣源於豫章豐城,其實是寶劍之精。當時張華是晉朝重臣,他幫助雷煥補得了豐城縣令一職。雷煥到任以後,在監獄地基底下掘出一個石函。石函出土後霞光四射,打開之後果然發現有雙劍並列。雷煥當即送其中一支劍給張華,而留一支自佩。張華收到劍後發現此二劍是干將、莫邪,於是致書雷煥二劍終當複合。後來,張華被殺,干將劍從此下落不明。而雷煥死後將他所佩莫邪劍傳給了其子雷華。雷華任建安郡從事,持劍路經延平津,腰間佩劍忽然躍出劍鞘掉到河裡。

雷華請人入水取劍,入水者不見寶劍,但見兩龍盤繞水底,轉眼間,江水碧波燦爛,浪濤洶湧。時人以為這是雙劍複合在此化龍。從此以後延平就有了「劍津」、「劍浦」、「鐔川」、「龍津」之稱。由於這一則傳說直接與古延平的山川地理相聯繫,以後又屢屢被《八閩通志》、《福建通志》、《延平府志》、《南平縣誌》等地方志所引用、傳載,成為了南平地方歷史的一部分,以至到今天化龍雙劍甚至被當作南平的市標,具有了特殊的地方象徵的意義。<ref>干將莫邪為何用活人祭劍,並非全是迷信,現代科學給出了依據,浩然書史 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