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巴金

於 2018年11月1日 (四) 11:56 由 Cit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荣誉奖项】

巴金,中國傑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目錄

【人物經歷】

巴金
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讀書期間,在「五四』新潮思想影響下,加入進步青年組織「均社」。
1923年,離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學。
1925年,8月,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附中,準備報考北京大學,因病於上海休養。9月,參加發起無政府主義組織上海民眾社並出版《民眾》半月刊。本時期翻譯克魯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國巴黎求學。在法期間,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哲學和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時時關心着中國,開始寫作《滅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從事文學編輯與創作。
1933年,任《文學季刊》編委。
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從日本回國。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務,主編《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生活小叢刊》等。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任《救亡日報》編委,與茅盾共同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雜誌。
1938年,2月,寫完《春》。3月,參加文協,被選為理事。
1940年,7月始,輾轉於昆明、重慶、成都、桂林、貴陽等地,從事抗日文化宣傳活動。
1944年,5月,與蕭珊在貴陽花溪結婚。
1945年,於重慶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為文聯委員。
1950年,後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
1950年,7月,當選為上海文聯副主席。11月,他參加了華沙第二次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後又五次訪問前蘇聯。
1957年,7月,任《收穫》主編。同年始編《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編定後出版。
1966年,8月,中國作協上海分會貼出攻擊巴金的大字報,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關進「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巴金被點名批判。隨後在上海奉賢縣「五七幹校」勞動兩年半。
1972年,妻子蕭珊病逝。
1977年,任1983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82年,4月2日,獲得1982年「但丁國際獎」,將此獎頒發給巴金是為了表彰他在文壇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3年,任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2003年3月在中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4年,5月,作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應邀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大會。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出版了《隨想錄》之《病中集》、《無題集》等作品。
90年代後出版隨筆集《再思錄》,編輯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2003年11月,中國國務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稱號。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個人生活】

1936年,巴金與上海愛國女學校學生陳蘊珍(蕭珊)結識。陳當時是巴金作品的喜愛者,兩人由通信討論作品開始認識。1938年7月,蕭珊高中畢業後追隨巴金來到廣州。直到1944年,已經40歲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與蕭珊結婚,兩人的婚禮極其簡樸,沒有任何儀式也沒有設一桌宴席。1945年,抗戰勝利,女兒李小林出生。

文革期間巴金受到殘酷的迫害,蕭珊也因為與巴金的關係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蕭珊因患肝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幹校勞動不被允許探望,於是蕭珊只得獨自在醫院接受治療,半個月後含冤長辭人世。在蕭珊去世的3年之後,巴金才獲許把蕭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將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每夜與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個人作品】

中長篇小說:
《滅亡》《小說月報》第20卷第1期,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10月初版
《激流三部曲》:《家》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初版、《春》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8月版、《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9月初版
《愛情三部曲》:《霧》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1月版、《雨》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年1月初版、《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憩園》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陽》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
《海底夢》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裡的秋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上海現代書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短篇小說集:
《復仇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1年8月初版、《光明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12月版
《電椅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3年2月初版、《抹布集》北京星雲堂書店1933年4Yl初版
《將軍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8月初版、《沉默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10月初版
《神·鬼·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版、《淪落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3月初版
《發的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版、《長生塔》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
《小人小事》成都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6月初版、《還魂草》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年12月版
《英雄的故事》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明珠與玉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4月版
《李大海》作家出版社1961年12月初版

散文合集:
《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滴》
《生之懺悔》、《憶》、《短簡》、《控訴》
《夢與醉》、《旅途通訊》、《感想》、《黑土》
《無題》、《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
《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
《華沙城的節日》、《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
《大歡樂的日子》、《談契訶夫》、《一場挽救生命的戰鬥》、《友誼集》
《讚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
《爝火集》、《創作回憶錄》《序跋集》、《懷念集》、《家書—— 巴金蕭珊書信集》
《再思錄》、《隨想錄》

文學譯著:
《薇娜》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6月初月初版、《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上海新宇宙書店1929年10月初版
《骷髏的跳舞》上海開明書店1930年版、《丹東之死》上海開明書店1930年7月版
《草原故事》上海馬來亞書店1931年4月初版、《秋天裡的春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過客之花》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6月初版、《門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5月初版
《叛逆者之歌》平社出版部初版本、《夜未央》(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
《遲開的薔薇》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1月初版、《父與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
《處女地》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快樂王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3月初版
《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6月初版、《六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9月初版
《紅花》上海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初版、《癩蛤蟆與玫瑰花》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1月初版
《木木》上海平民出版社1952年初版、《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6月初版

傳記譯作:
《蒲寧與巴布林》上海平民出版社1949年12月初版
《獄中與逃獄》廣州革新書局1927年5月初版
《我的生活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8月初版
《地底下的俄羅斯》上海啟智書店1929年8月初版
《我的自傳》上海啟明書店1930年4月初版
《俄國虛無主義運動史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
《獄中記》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4月初版
《一個家庭的戲劇》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獄中十二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l2月初版
《回憶契訶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1月初版
《回憶托爾斯泰》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4月初版
《回憶屠格涅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8月初版
《回憶錄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往事與隨想》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

理論作品:
《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1921年4月《半月》17號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時事新報·學燈》1925年12月21日
《列寧論》《時事新報·學燈》1925年12月29日
《馬克思主義賣淫婦》《時事新報·學燈》1926年1月19日
《芝加哥的慘劇》舊金山平社1926年5月初版
《革命的先驅》上海自由書店1928年5月初版
《斷頭台上》上海自由書店1929年1月初版
《俄羅斯十女傑》上海太平洋書店1930年10月初版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上海自由書店1930年7月初版
《俄國社會運動史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9月初版

理論譯作:
《麵包略取》上海自由書店1927年1月初版
《麵包與自由》上海平民書店1940年8月初版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海自由書店1928-1929年初版
《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6月初版
《蒲魯東底人生哲學》上海自由書店1929年初版
《告青年》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6月初版
《萬人的安樂》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5月初版
《西班牙的血》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黎明》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曙光》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3月初版
《西班牙的鬥爭》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4月初版
《戰士杜魯底》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8月初版
《西班牙》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
《一個國際志願兵的日記》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
《西班牙的日記》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
《巴塞羅那的五月事變》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

主編刊物:
《自由月刊》(1929年1月一4月)
《時代前》(1931年1月一7月)
《文學季刊》(1934年4期)
《文學叢刊》(1935年一1949年)
《文化生活叢刊》(1935年一1952年)
《文季月刊》(1936年6月一12月)
《烽火》(1937年一1938年)
《文叢》(1937年一1939年)
《文學小叢刊》(1939年一1948年)
《文季叢書》(1939年一1951年)
《文藝月報》(1953年一1956年)
《上海文學》(1960年一1963年)
《收穫》(1957年一2005年)

【榮譽獎項】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99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0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人物影響】

巴金

   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後世紀念】

成都故居

   巴金成都故居坐落于四川省成都正通顺街98号,是一所深宅大院,又称李家院子。1904 年巴金出生在这里。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县外,巴金在这里居住到十九岁,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23年春天,巴金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这座故居是小说《家》中高公馆的原型。1971年因故成都故居被拆除。2013年。成都市政府在原址设立“巴金故居原址”供旅游人士参观。

上海故居

   上海徐汇区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
 
巴金上海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