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岑拯,196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丁司垱镇,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学院空气动力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起初,从事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空气动力和热设计工作。2004年,岑拯出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在"奔月"工程中担任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1]

岑拯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
出生 1964年12月
湖北省浠水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目录

人物简介

岑拯,1964年生,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2]。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集团公司航天功勋奖[3],并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4]

早年经历

岑拯出生于1964年,他从小不像别的孩子那般调皮,是个"很省心"的孩子。岑拯上初中时,还处在"大集体"的岁月,如果岑拯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深造,他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下地干活挣工分。于是,在岑拯上初二那年,他便跟着在当地理发的二舅学理发。岑年宏的打算是,纵使将来孩子不能继续深造,学一门手艺在身,也要比纯粹在地里干活轻松许多。

在众乡亲眼里,岑拯很聪明,上初中时,做到了学习、剃头两不误,从楼口中学到浠水三中(现为浠水一中),他一直都很出类拔萃,也使岑年宏逐渐改变了对这个儿子的期望,支持儿子"多读点书"。

在岑年宏眼里,岑拯是个懂事的孩子,一直都不用他操心,自己的事都能自己处理好,而他也很少"打扰"儿子的学习。那时,岑年宏也从没想过儿子会和国家的航天事业有什么关系。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他只是纯朴地认为,当时国家建设急需人才,如果儿子大学读出来,就能为国家建设作些贡献。

但是儿子的高考并非一帆风顺。高二那年,岑拯参加高考,因此前没学过英语,但那年却要考英语,这一次考试,岑拯名落孙山,不过不服输的岑拯没有就此放弃,他通过恶补英语,次年(1982年)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学院空气动力系。

从此,岑拯就与国家的航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岑拯毕业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起初,从事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空气动力和热设计工作。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成功后不久,岑拯就从专业组被调到总体组工作,并担任组长。此后,凭借扎实的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组长到室主任到副总工程师。2004年,岑拯出任长征三号甲火箭总指挥,之后,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

岑拯自1982年去北京读大学后,回家乡的次数屈指可数,因忙于工作,跟家乡的同学、朋友也联系甚少。该县编纂的在外乡亲名录里,查不到岑拯这个人。

岑拯
岑拯做客中国航天网

依据报纸上披露的信息,岑拯家住浠水县清泉镇,浠水县委宣传部的同志问遍了该镇十多个村,也查无此人。幸亏,该同志知道浠水县丁司垱镇也有岑姓人家,又到该镇打听。该镇一位镇委员打了几个电话从一个村书记那里问出,他们村有个搞火箭的年轻人,是北航毕业的,其他线索一概不知。

该同志又辗转找到天灯树岗村,恰碰上岑拯小妹的婆婆,记者才被引到岑拯父亲岑年宏的家。但不巧岑年宏外出钓鱼了,又通过岑拯的小妹才电话联系上岑年宏,见到岑年宏时,已是下午2时许。

宣传部的同志还查找了县教育局档案,但因年代久远,未能找到岑拯的档案,后通过查询1980-1982年的教师,辗转找到岑拯的班主任张海潮。据张海潮介绍,岑拯当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学习用功,为人稳重,上进心强,字也写得好。高考后,根据分数和他的个人爱好,张老师向他推荐了"北航",当时班上有50多人,上一本线的就有17人,岑拯是其中的佼佼者。

工作经历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当时,一院同样也面临员工"下海"的浪潮喧嚷。一些科研人员经不住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选择了转行。

而当时的青年学子岑拯却"反其道行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国家公布的"863"计划。那时长三甲火箭刚立项,岑拯想到自己所学的发电机专业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所在地一院。

"当年面试时有个领导问我,'能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能!'"岑拯回忆道。

而这一干,就是26年。从1989年岑拯被分配到一部11室运载火箭总体室起,他就没有离开过这里。岑拯的命运就这样和长三甲火箭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投身于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去架设飞往苍穹的天梯。

以成功为信仰

在岑拯看来,对于航天重大发射任务来说,成功就是100分,失败就是0分,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埋下隐患,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岑拯和团队学会了不断从型号任务中吸取教训,探索规律,主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保牢牢把握成功的主动权。

几年前,在一次发射中,火箭三级发动机点火出现异常。虽然通过补救措施,卫星得以入轨,但岑拯却依然严格启动了"质量问题归零"程序,一定要查出"症结"所在。火箭虽已上天,但根据其留下的运行参数,岑拯带着团队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对地面的备份发动机进行情景复现。最后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问题所在。问题找到了,但岑拯还是不敢放松警惕,带领团队按照"质量问题归零"程序做好了吃透技术的工作 。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