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缘 (吴世旗)
作品欣赏
山石缘
大山里的石头,请回了家,立在园中,便成小景,再现山石前缘。从小在山里长大,7岁到11岁,生活在家乡的大山之中。那里山青青,水潺潺,一条墨溪九曲百回,奔向古朴的小县城。城中几条小溪汇聚成河,成就了家乡魂牵梦萦的涟水河。墨溪是从大山里流淌下来的清泉水,涓涓细流,清澈见底。儿时的小伙伴们在清幽的水草中抓小鱼,逮小蟹,那是一段快乐的儿时记忆。山间溪流边的竹棚下,有一处土法造纸坊,用新长成的毛竹造纸,是当地民俗特色。山里人砍下新鲜的毛竹,放在溪边丈余见方的石灰水池里浸泡,直至毛竹完全溶化,便制成了纸浆原料。用山泉水漂洗后,形成细微匀称的纸浆液,造纸师傅用一张细密的竹帘子在纸浆池里轻轻一抄,便有薄薄的一层纸浆挂在了帘子上,稍稍停顿,滤掉水分,轻轻刷到纸垛上,在背阴处晾干,稍加裁剪,便成了我们小时候常用的毛边纸。
初中的时候迁移到另一座大山中,附近的山峰名尖山岭,山间岩石突兀,道路崎岖,山村之间石板铺成小路,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曾经和发小踩着青石板登上山坡,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宣传鼓动,对着山冲大声广播,那时的广播筒是一种铁皮做的大喇叭,能起到聚声扩音的功能。高中毕业后回到山冲的学校做代课老师,十七、八岁的小高中生,当起了初中学生的小先生,我和我的学生差不了几岁,还常跟着孩子们去山上的水库游泳。后来终于走出大山,告别山乡,在一座钢城做建筑工人,三年的重体力劳动,锻炼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也练就了高空作业的风险胆识。恢复高考后,白天顶着烈日在工地劳作,晚上挑灯复习功课,通过努力走出钢城上大学,完成了从山里娃到工程师的升华。也曾漂洋过海到西方进修学习,亲历国内外科技差距,知耻而后勇,从此奋起直追,万千学子齐努力,国内技术领域不断涌现创新果实,从山脚到巅峰,几乎平齐了和西方技术的鸿沟,这是国家技术进步的缩影,更是山里娃的蜕变,山不畏高,石不惧硬,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告老还乡后,来到了山海之间的新家园,家里人不知什么时候在院子里积攒了几块山石,一时高兴,便动手把石头安放在院子的小花坛中。石头看起来不算大,但足有一百七、八十斤份量,一个人根本搬不动,只好滚动挪移,撬边扶正,然后垫底稳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两组山石安了家。其中一组橙红的山石和叶黄的晚秋石榴相伴,石头上依稀可辨五只奋飞的“蝙蝠”,象征五福临门,春华秋实。另一组青色的灵石拼成了“山”字造型,和青绿的月季组合,寓意山青林秀,家园和谐。侨居的小院子虽滨临大海,心中有山,院中存石,割不断的山石情缘。
进入初冬季节,村子里已经供上暖气,室内温热如夏,外面亦是阳光灿烂。回村解除隔离后,又可以出门了,目标是大山深处的庵下吴家,老垛岭下的一个古老村庄,家人在那里租种了一片小果园。因缘际会,又回归田园,与大山为伍、和山石相伴,山海绵延,直到地老天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