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海经之烛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烛龙

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山神,身长千里,通体赤红,居住于章尾山,烛龙有一子名为“鼓”,被处死于钟山之东。《山海经》中称烛龙能够向天神请求雨水,即所谓“风雨是谒”、“能请致风雨。 现代人在洪荒流小说中杜撰了烛龙创世的说法,更有甚者还无端的将烛龙吹嘘成了盘古的身体部位 。实际上烛龙作为四大神龙之一,地位最高也仅仅是等同太阳,见于元初《说郛》“烛龙即日之名”,在这一等同太阳的说法里烛龙还是《山海经》里噎鸣石夷等神人的下属,烛龙睁眼闭眼变换昼夜都是身不由己,听命于噎鸣等神,远不及青龙、应龙于古籍创世五亿天地、一怒而灭世 。 除却烛龙等同太阳的说法外,烛龙还有执炬、衔烛、衔火精,分别照亮幽都、无日之国的版本。在这些版本里烛龙的能力全部来自于炬、烛、火精,所照明范围也仅限幽都或无日之国,同时烛龙又成了无名神人、应龙的从属,就连烛龙赖以逞威的“炬”也都源于无名神人所赐。据汉代王逸于《楚辞章句》中考证无日之国即“幽都”,唐代王勃也曾称“烛龙避尧日于幽都”。 烛龙除了躲避尧日,还有见星则惧的记载。《景星赋》载“癸丑之秋,有星丽天……烛龙不敢张炬”。

烛龙不仅在《后汉书》:“征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 奉无名神人之令执炬,还有更多职责,南朝王融称:“仙者驾御所至,烛龙为之引导”,甚至还有《使琉球录》记闻曰“仙瀛……长照烛龙膏”,认为仙岛瀛洲用烛龙的脂膏照明。 中文名 烛龙 外文名 Aurogon 别 名烛阴、衔烛之龙、烛龙炬 出 处 《山海经》 上 司 鹓、噎、应龙 年 代 中国古代 栖 所 章尾山

传说由来

烛龙之说的由来,诸多古人都曾给出过自己的解释,《楚辞章句》说“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山海经校注》:“炬,可以照明,为烛”、“烛照九阴之幽隐,烛龙之称烛阴,盖以此矣’ 。而《山海经注》说“烛九阴”意为“烛照九幽之处”,并非烛龙的名字 。[1]

神话记载

外貌形象 烛龙最早形象出自《山海经》说烛龙是一条红色皮肤的无足而人面之龙,住在海外赤水之北, 身长千里。 《山海经》是这样描述烛龙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 《山海经》原文并无记载说此二神为一体,但晋代郭璞考证钟山之神烛阴即章尾山之神烛龙,后世沿用此说至今。

烛龙有没有脚是其具体形象的唯一争议,在汉代的《淮南子· 地形训》载:“烛龙在雁门北 ,蔽于委羽之山 ,不见日 ,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 ,说烛龙在雁门北见不着太阳的地方,没有生脚。但《山海经传》:“(烛龙)龙身一足”,烛龙又有了一只脚。

衔烛之龙 现代人常以为烛龙非龙,实际烛龙自古以来即是龙种。战国时《楚辞·天问》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汉代王逸认为烛龙只是寻常的龙,他在注解《楚辞》此句说:“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认为烛龙凭借火烛,照耀西北幽冥国度。

无独有偶,《山海经传》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神话学家袁珂疑王逸所谓“烛”,即此“火精”。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是谓烛龙”,到汉以后的各类神话典籍,如上述王逸、郭璞,也如清代王晫所撰《龙经》,都以烛龙为龙,只不过如后世龙种兼任河神水神一样,烛龙也兼任钟山、章尾山的山神。《昭明文选》直接称烛龙为:“衔烛之龙”。

最初来历 上文提到“天不足西北”,方有烛龙衔照,而《淮南子》有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素问》云此即“天不足西北”。 《周礼·大司徒》梳引《河图》:“天不足西北,是为天门”,可见直到共工颛顼争帝而断不周,天倾西北、天不足西北,才有天门,才能有烛龙“以照天门中”,由此也可知,烛龙于共工 颛顼时代才初次登场,依靠口中所衔的火精照亮“无有阴阳消息”的西北之国。值得一提的是,天门又称天关,正是应龙所掌管的天关、地轴。

神人下属 《后汉书》中云:“征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烛龙被神人征召,要手执火炬,直到到了钟山,才能稍作休息 。唐代李贤注解到:“烛龙,北方之神也,经曰:西北海之外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其眼,及视乃明,不食不寝,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炬,可以照明”,直接将烛龙视作与火炬一体,称作“烛龙炬 ”。 但被神人征召的烛龙,却又因畏惧“景星”、“尧日”,而数次怠慢“执炬”的职责,唐代王勃就曾称:“烛龙避尧日于幽都”。《景星赋》也有载:“癸丑之秋,有星丽天……烛龙不敢张炬”。 山海经中的烛龙 《使琉球录》所记闻:“仙瀛……长照烛龙膏”,或许就正是神人对烛龙的惩罚。袁珂曾推测说《玄中记》载:“北方有钟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中的石首,即烛龙所化,但也并无证可以断论。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闲出没,司其短长”,通常认为鹓即五凤之一的鹓雏,与《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共同司掌昼夜的长短,使日月不得有空闲,倘若烛龙等同太阳,则烛龙除了无名神人征召执炬,应龙掌管烛龙所处天门外,于《山海经》中也有着至少三位上司。

《大荒西经》更有:“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章太炎与袁珂皆认为噎即噎鸣,《海内经》:"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常羲生月十有二”相似。

处东极隅、西北隅司掌白昼、黑夜时间长短的鹓与石夷,以及总司日月星辰,生岁十有二的颛顼之后——噎、噎鸣,可以说是烛龙的上司和主人了。

地位上升 前文提到烛龙衔烛、衔火精照耀西北无日之国,直到宋代《鉴诫录》引唐代古典都仍称:“烛龙衘耀,只可照于一方;春雷振声,不能过于百里”。

但到了明清之时,烛龙的地位却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明代《说郛》中烛龙成为了太阳的象征, 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温,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烛龙即日之名”。 烛龙的最高定位出现于明清之际,被认为是太阳的另一个名字,但在《山海经》中,烛龙远没有如此高的地位。在明代,烛龙紧追应龙其后,也成为了皇家的祭祀对象,号神烈山之神,位享地祇坛,与五岳、五镇等众多山神同列,与顺天佑畿辅时的应龙神一样并非是单纯的异兽,或是纯粹的龙种,而是兼具多种神格的龙中之神 。

现代考证

在现代洪荒流小说与营销号文章里,烛龙成为了创世神,但在中国正统的神话里烛龙与创世没有任何关系,曾有学者专门撰文驳斥了如今营销号所谓的烛龙为创世神之说。

在神话学研究中,最多只说烛龙是明代的某一版本盘古,且只是明代盘古部分能力的原型,与并没有将烛龙等同为盘古,更非是说烛龙是创世神,也没说烛龙有创世之能。最早的盘古形象出现在三国时期,与烛龙没有任何关系。学术界认为的盘古原型主要是盘瓠 。

曾有学者于其文章中直言:“盘古神话当是魏晋间由南方民族传入者。盘古之主要事迹为开辟天地和化生万物,然诸书述烛龙,却全然与开辟和创世无涉,《海外经》所谓“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云云,也与创世无关,明代《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所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夜。”显系以意捏合盘古与烛龙”,称烛龙与“开辟和创世”无关。

神话学家袁珂也说:“烛龙之兽性高于人格化,实在难以进位于天神之列”,认为将烛龙称为天神都已经言过其实。 清人俞正燮发明烛龙即太阳之说,其《癸巳存稿·烛龙》条备引古书烛龙之文,认为“烛龙即日之名”。此说最古,上引《易纬乾坤凿度》即开其先河。并称烛龙之说出自盖天说宇宙观。 清末姜亮夫《楚辞通故·烛龙》谓:“古人束草木为烛,修然而长,以光为热,远谢日力,而形则有似于龙。龙者,古之神物,名曰神,曰烛龙”,但其所据材料全抄自俞氏,说法却大相径庭,他认为“烛龙”即“祝融”之音转,烛龙传说即“祝融传说之分化”[2] 袁珂《山海经校注》说:“说者谓此神当即是原始的开辟神,征于任昉《述异记》……信然。盘古盖后来传说之开辟神也”,把烛龙与开天辟地的盘古等同起来,并将烛龙视作开辟神。 第一,烛龙“视为昼,瞑为夜”(《海外北经》),有似于日,然《天问》谓:“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淮南子·地形训》谓:“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诗含神雾》云:“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明谓烛龙所在为日照所不及的幽暗之域,则烛龙非太阳明矣,故“太阳说”不可从。

第二,“烛龙”与“祝融”固然声韵相近,但典籍中所载祝融之事和上引所载烛龙诸事全不相涉,而以“烛龙”之名缘乎“束草木为烛”之形,则纯属想当然之词,且烛龙之神异又于草木之火烛何涉?故姜氏“火烛说”亦不可从。

第三,盘古为开辟神,其主要事迹为开辟天地和化生万物,然诸书述烛龙,却全然与开辟和创世无涉。《海外北经》所谓“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云云,也与创世无关。《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所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显系以意捏合盘古与烛龙,袁氏“烛龙为开辟神说”,正为此说所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