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山海经之梼杌

(táo wù),别名傲狠,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

目录

历史记载

据《神异经》记载, 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大概意思是这人油盐不进,百姓就喊他“梼杌”。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北方人讲的“棒槌”,一窍不通,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𢭏”,而“𢭏”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𢭏”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 因为梼杌其人桀骜难驯的品性,以至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其他三凶分别为混沌、饕餮、穷奇。

关于上古四大凶兽,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一定听说过这种说法,实际上,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确实有好几个为祸一方甚至是危害天下的异兽,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大概都是上古时期杜撰出来的一种形象化的异兽,但是实际上,研究这些古人留下来的珍贵文献资料,能够了解古人的一些思维,甚至能够在这些神话传说中解读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对于这种异兽,上古时期人们还是很忌惮的, 但是实际上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种生物,实际上,这种异兽应该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构思出来的一种并不存在的生物,毕竟在古时候老虎已经是很恐怖的野兽了,如果再加上其他的生物特征组合,那就更加的令人害怕了。

四凶

中国神话传说中由上古时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个凶神。四凶在《左传》和《史记》中均有记载,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1]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混沌”、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2]

结合民族学理论推测,四凶的本貌应是四个部落的酋长,他们不服舜帝统治,就被舜帝流放。四凶兽可能就是这四个部落的各自图腾。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