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尹芝南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尹芝南,(1964年10月-),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1]教授博士生导师[2]

1997年起,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系风湿科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副教授和访问副教授。2007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3]。2013年,任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学机制,系统的研究了γδT细胞,尤其是γδT细胞的不同亚群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回国后共发表文章48篇,综述3篇,其中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21篇。曾获第五届侨界贡献奖、侨界贡献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高层次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称号[5],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

出生日期----1964年10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医学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湖北医科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职 称 ---- 教授

人物经历

曾为意大利国家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1984年7月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

1988年8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获免疫学硕士。

1997年12月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免疫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7-2006年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系风湿科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副教授和访问副教授。

2007年3月应聘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天津市生物医药创业领军人才。

2013年7月加盟暨南大学组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并与美国耶鲁大学Richard Flavell院士共同成立了国际免疫学中心。

研究方向

(1)γδT细胞分化和功能:主要研究γδT细胞激活,分化和其他自身免疫病和肿瘤模型中的作用;

(2)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免疫系统如何调控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免疫功能。

(3)肝脏炎症及调控机制:研究肝炎、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分子病理机制;

(4)肿瘤免疫及细胞治疗的分子机制,重点研究γδT细胞和小分子调节剂用于肿瘤治疗及调控肿瘤免疫功能。

主要贡献

1. Chen, L., W.He, S.T.Kim, J.Tao, Y. Gao, H.Chi, A.M.Intlekofer, B.Harvev, S.L.Reiner, Z.Yin*, R.A. Flavell, and J. Craft. Both epigenetic an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contribute to default IFN-g production by gd T cells. J Immunol 2007;178(5):2730-6

2. Pandey, V., P. X. Qian, J. Kang, J. K. Perry, M. D. Mitchell, Z. Yin, Z. S. Wu, D. X. Liu, T. Zhu, and P. E. Lobie. Artemin stimulates oncogenicity and invasiveness of human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s. Endocrinology 2010;151:909-920

3. Zhou, X., Z. Yin, X. Guo, D. P. Hajjar, and J. Han. Inhibition of ERK1/2 and activation of liver X receptor synergistically induce macrophage ABCA1 expression and cholesterol efflux. J Biol Chem 2010;285:6316-6326

尹芝南
 

来自 分析测试百科网 的图片

4. Tang, J. Z., Z. H. Zuo, X. J. Kong, M. Steiner, Z. Yin, J. K. Perry, T. Zhu, D. X. Liu, and P. E. Lobi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5A and STAT5B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human mammary carcinoma cell behavior. Endocrinology 2010;151:43-55

5. Shi, Y., X. F. Liu, Y. Zhuang, J. Y. Zhang, T. Liu, Z. Yin, C. Wu, X. H. Mao, K. R. Jia, F. J. Wang, H. Guo, R. A. Flavell, Z. Zhao, K. Y. Liu, B. Xiao, Y. Guo, W. J. Zhang, W. Y. Zhou, G. Guo, and Q. M. Zou.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Th17 responses modulate Th1 cell responses, benefit bacterial growth, and contribute to pathology in mice. J. Immunol. 2010;184:5121-5129.

6. He, W., J. Hao, S. Dong, Y. Gao, J. Tao, H. Chi, R. Flavell, R. O'Brien, W. Born, J. Craft , J. Han, P. Wang, L. Zhao, J. Wu, and Z. Yin*. Naturally Activated Vg4 gd T Cells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Tumor Immunity Through Expression of Eomesodermin. J. Immunol. 2010;185:126-133

7. Tang W, Lu Y, Tian QY, Zhang Y, Guo FJ, Liu GY, Syed NM, Lai Y, Lin EA, Kong L, Su J, Yin F, Ding AH, Zanin-Zhorov A, Dustin ML, Tao J, Craft J, Yin Z, Feng JQ, Abramson SB, Yu XP, Liu CJ. The growth factor progranulin binds to TNF receptors and is therapeutic against inflammatory arthritis in mice. Science. 2011 Apr 22;332(6028):478-84.

8.Hao, J., X. Wu, S. Xia, Z. Li, , T. Wen, N. Zhao, Z.Wu, P.Wang, L.Zhao, Z. Yin*. Current Progress in gd T-Cell Biology. Cell Mol Immunol 2010. 7: 409-413.

9. Hao, J., S. Dong, W. He, H. Jia, S. Zhang, J. Wei, R. O'Brien, W. Born, Z. Wu, P. Wang, L. Zhao, Z. Yin*. Regulatory Role of Vg1 gd T Cells in Tumor Immunity through IL-4 Production. J Immunol 2011. In press.

荣誉表彰

2014年,获中国侨联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2013年,广东省第四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被评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0年,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称号。

2009年,获天津市“创业领军人才”称号。

2007年,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

2006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内科系科研成就奖;获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系科研成就奖。

2004年,获美国免疫学家协会(AAI)青年教授会议资助奖。

2002年,成为美国免疫学会(AAI)会员;成为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会员。

2001年,荣获耶鲁癌症中心的癌症研究奖。

2000年,成为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会员;成为耶鲁癌症中心会员;3月,获美国国家风湿病基金会青年基金。

198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微生物学会)论文题目“b-D半乳糖苷酶/抗b-D半乳糖苷酶单克隆抗体复合体(GAG)及其在ELISA和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还曾获耶鲁大学医学院“布朗核心奖学金”、中国侨联侨界贡献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最新研究

尹芝南教授团队经过7年努力,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产热,通过燃烧脂质以减轻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

相关研究论文于2021年11月24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该项研究突破了对白细胞介素IL—27仅专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传统认知。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恒文,及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教授陆骊工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王倩、博士后李德海、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曹广超,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石绮屏为共同第一作者。

视频

暨南大学知名免疫专家尹芝南教授揭开免疫这熟悉而陌生的神秘面纱 2021年6月26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尹芝南教授 ,广州医养融合康复医院网, 2022-07-26
  2. 尹芝南 ,武汉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园 , 2020-11-06
  3. 2021.4.29 尹芝南教授(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 2021-04-22
  4. 尹芝南教授:“人体免疫功能维持平衡才是最好”  ,搜狐, 2017-11-20
  5. 尹芝南 ,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