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小觀音山

增加 3,52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小觀音山'''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j28ah/1502092846-110442563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j28ah.pixnet.net/blog/post/459971749-%E3%80%90%E5%8F%B0%E5%8C%97%E5%8C%97%E6%8A%95%E3%80%91%E9%A2%A8%E6%99%AF%E7%B5%95%E7%BE%8E%E7%9A%84%E5%B0%8F%E8%A7%80%E9%9F%B3%E5%B1%B1%E7%BE%A4%E5%B3%B0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小觀音山'''是[[台灣]][[大屯火山群]]的一群山峰,位於[[新北市]][[三芝區]]與[[台北市]][[北投區]]交界處,小觀音山主峰高1066公尺,各山山峰環繞著全台灣最大的[[火山口]]。小觀音山一名來自於比它更著名的[[觀音山 (新北市)|觀音山]],但事實上小觀音山的山體、高度都比觀音山來得大。<ref>[https://j28ah.pixnet.net/blog/post/459971749-%E3%80%90%E5%8F%B0%E5%8C%97%E5%8C%97%E6%8A%95%E3%80%91%E9%A2%A8%E6%99%AF%E7%B5%95%E7%BE%8E%E7%9A%84%E5%B0%8F%E8%A7%80%E9%9F%B3%E5%B1%B1%E7%BE%A4%E5%B3%B0 【台北北投】風景絕美的小觀音山群峰],pixnet</ref>

==地形==

小觀山山群向東北延[[稜線]]可接[[竹子山]]西南隔[[巴拉卡公路]]與[[大屯山]]群峰相望、東南與[[七星山 (臺北市)|七星山]]對望。東北沿大屯溪河谷可至三芝的[[北新莊]]。

小觀音山火山口直徑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是台灣最大的火山口,[[大屯溪]]各支流由四周山區流出匯聚,最後由火山口的西北緣切割流出,是火山口唯一的開口,小觀音山各山峰即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由朝西北開口順時針,主要山峰有西北峰(892公尺),北北峰(1040公尺)、北峰(1058公尺)、主峰(1066公尺)、西峰(1048公尺),小觀音主峰因被劃為軍事用地,目前有戰備道可抵達。小觀音山山上,有許多電視及廣播的訊號發射站。

==景觀==
小觀音山的稜線上受到強勁[[東北季風]]的影響,森林不發達,植被為[[高草原]],主要植物為[[芒草]],秋天時可觀賞白色芒草景觀。而較低處及火山口內則大量生長[[箭竹]],造成登山的險阻以及易迷失方向,當地居民則在春秋二季會至此採[[筍]]

小觀音山的視野遼闊,視界半徑約116公里,除了可在稜線上觀賞火山口,因正好位於大屯火山區三座主要山峰之間的中心位置,而成為欣賞[[大屯山]]、[[七星山 (臺北市)|七星山]]、[[竹子山]]山景的適當地點。

日本曾經在1935年的[[臺灣始政40年萬國博覽會]]會場上,展出「草山(陽明山)十二景」,而小觀音山就是二月景的冰雪斗景。研究臺灣地質生態的日本學者[[鹿野忠雄]]曾認為小觀音山臺灣三大[[冰河時代]]的遺物。

==登山路線==
早期小觀音山因軍事管制,少有登山客造訪,後由台灣登山界人士[[林宗聖]]開發由三芝沿大屯溪的[[大屯溪古道]]進入小觀音山火山口的路線,才開始受到注意,成為現在一般登小觀音山路線,抵到火山口後有二、三條路可上抵達小觀音山稜線。

除了大屯溪古道一線之外,亦可由巴拉卡公路戰備道路上爬至小觀音山,或由竹子山縱走至小觀音山,但後者可能受阻於軍事管制,前者則路途遙遠,難度較高。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1,2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