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丑之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的图片

内容简介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

《人间失格》前传,

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

●○全新译文,

精装珍藏版,

潘通色文艺刷边

●○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

太宰治以其自杀经历,向读者剖析真正的自我

“我打从骨子里是个小天真。唯有在天真中,我得以暂时休憩。”——太宰治

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他基于相约殉情却让女人独自死亡的罪恶意识,创作了《小丑之花》。

《小丑之花》主角大庭叶藏与《人间失格》主角同名,描写的是叶藏殉情失败后进疗养院的事,但不同于《人间失格》中叶藏的自卑、怯懦、颓废,《小丑之花》里的的叶藏,年轻、冲动又骄傲。太宰治在这篇作品里,剖析了他日后的巅峰之作《人间失格》里看似消极颓废,实际上却在绝境中求活的主角大庭叶藏的心路历程,还透露了许多关于写作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展现出了太宰治不为人知的侧面剪影,更为日后的《人间失格》留下了诸多余韵。

另收录有太宰治记录镰仓自缢未遂经历的《狂言之神》;

与《小丑之花》《狂言之神》同属“虛構的徬徨”三部曲的《虚构之春》;

第一届芥川奖入围作品《逆行》;

及《他已非昔日之他》。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町的知名仕绅之家。其父虽为贵族院议员,但太宰治却从未享受到来自财富或权势的种种好处。他一生立志文学,曾参加左翼运动,又酗酒、殉情,终其一生处于希望与悔恨的矛盾之中。在短暂的三十九年生命中,他创作了五十余部作品,包括《人间失格》《斜阳》等。曾五次自杀,最后一次是在一九四八年,和仰慕他的女读者在东京三鹰玉川上水投河自尽,结束其人生苦旅。

译者简介:

刘子倩: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系毕业,日本筑波大学社会学硕士,现为专职译者。译有《嫌疑人X的献身》《第八日的蝉》等作品。

原文摘录

啊啊啊。今晚着实愉快。跳进大河吧。冲向铁轨吧。服药自杀吧。 不知苦恼的苦恼者数量之多何其惊人啊。 不是说什么不语似无忧吗?我轻蔑言语。我曾以为使眼色便足矣。然而,那,在这愚昧的世间行不通。痛苦时,似乎还是得直接放声大叫‘好痛苦!’才行。只因我保持沉默,不知不觉,人们竟把我当牛马看待。

书评

“十岁时是民主派, 二十岁时是共产派, 三十岁时是纯正派, 四十岁时是保守派。”

从出身豪门的幸运儿到“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人类弃子;从青年时期的放浪形骸到为人夫后的为情所困;从一腔热血投身共产主义运动到日本战败后为保皇党呐喊摇旗;从求职被拒、求死不成到终成文豪却与粉丝蹈海而亡,太宰治的一生跌宕起伏又褒贬不一,百年后再回眸却已成传奇。

同样成为传奇的还有他身后留下的作品。读过太宰治作品的同学都知道他是以自身经历进行文学创作,即所谓“私小说”。而我也正是通过他众多作品去窥探他复杂矛盾而又曲折悲剧的一生,去了解二战前后残酷的日本社会和无比艰辛的人生。

因为私小说的性质,决定了我想更多的去了解太宰治的生平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和他笔下的人物命运。

太宰治在日本津轻的风土中长大。他虽出身名门,却只是家中第六子,因当时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度使其不被重视。这种尴尬的地位使得年少的太宰治同时拥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意识和根植于心的自卑感,这种矛盾的性格慢慢催生出他“多余人”的消极意念,当然也影响到了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而太宰治的文学创作生涯通常被划分为三个时期:

a.前期是其自称为“排除与反抗”的时期(1932-1937),其作品大多格调灰暗,带有较强的颓废色彩,主要描述了作者在青春时期的苦恼与不安。 b.中期是所谓“安定与开花”时期(1938-1945),此时的作品与前期明显不同:文风健康、明快,作品主题也大都乐观、向上。 c.后期是太宰治被称作“新戏作派(无赖派)”时期(1945-1948),此时的作品再度呈现出虚无与颓废的特点。

全书五个中短篇都于太宰治早期创作:《小丑之花》(1935 26岁)、《逆行》(1935 26岁)、《他已非昨日之他》(1934 25岁)、《狂言之神》(1936 27岁)、《虚构之春》(1936 27岁)。

1930年,21岁的太宰治在咖啡馆结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镰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内心的罪恶意识及对死亡的思索影响了他日后的作品。

《小丑之花》被认为是《人间失格》的序曲,讲述了男主大庭叶藏与情妇殉情失败后进入疗养院的故事。兄长赶来为其处理警局的事,朋友赶来为其排忧解闷,而当事人叶藏却既看不到他一心向死的执着、也看不出他向死而生的顿悟,甚至他都没有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悔悟,一切都似无所谓的颓废。文中还穿插了作者自言自语的独白,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就是太宰治的真实写照,也为后期的《人间失格》奠定了题材基础。

《逆行》是第一届芥川奖入围作品,是太宰治报考东京都报社落第、企图在镰仓上吊自杀未遂后所作。故事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用“蝴蝶”、“盗贼”、“决斗”、“黑鬼”四个人生截断面来讲述一个屌丝“多余人”从死亡到年少的故事,诙谐中带点颓废,离谱中又可以窥见点人性的真实。

《他已非昔日之他》借由租房客木下青扇赖租不缴,展现青年人得过且过的颓废人生:“现在的年轻人,个个都罹患了所谓的有名病。是有点自暴自弃,而且卑屈的有名病。”开篇就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且让我将这生活告诉你吧。”而与木下的接触让他发现,我们“只不过是在凡夫俗子身上赋予某种意义,望着虚拟的梦想过日子吧。”这一点上,“我”与他又有何不同呢?

1936年1月下旬,27岁的太宰治患上失眠症,在夜里产生幻听。2月因麻药上瘾陷入药物中毒的深渊,进入济生会医院治疗直至年底出院。住院期间,他创作发表《阴火》、《虚构之春》、《创生记》和《狂言之神》等作品,其中《狂言之神》、《虚构之春》与《小丑之花》同属“虚构的彷徨”三部曲。

《狂言之神》写的是畏友笠井一因应征报社的工作没被录取而死之前的求死历程。而这分明是太宰治自己的经历:“罹患自我丧失症的我,如果不借用他人之口,连一言半句也无法谈论自己”。无聊的旅程、颓废的人生让作者发现“人类最悲痛的表情不是眼泪,也不是白发,更不是眉心的皱纹。最苦恼的场合,人会默默微笑。”面对现实的残酷,他只能选择无奈地妥协。

《虚构之春》是作者从阴历十二月到元旦之间一个月的来信汇编,其形式让我想起了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来信中人有职业相关的出版社编辑、有同为作家的知己好友、有袒露心路历程的粉丝、也有赞助作者的土豪,期间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勾勒出并未出现的作者轮廓。令我惊奇的是在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中,作者坦白了自己早年参与共产党活动却又背叛组织的经历。“我是毫无意义的存在”,这种深植于心的局外人感让整个故事在诙谐中透漏着无尽的彷徨与无奈。

太宰治通过“私小说”形式创作的人物,也可以说就是太宰治自己。而小说故事中的文字其实也就是太宰治的自我告白:耻于自己的贵族出身,面对现实的无力抵抗,乃至对现存的一切感到绝望。

太宰治对病态社会的批判,对虚伪人类的嘲笑,对自我剖析的真诚,对自己无法洗刷的罪恶极度唾弃,都是在用一个个“堕落”的灵魂来对旧道德和旧观念进行反抗。然而这种反抗是消极的,从虚无、颓废到堕落,他最终也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

太宰治作品中所表现的,也同样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空白、迷茫的日本人的人生缩影。他们无所期待也无法期待,没有希望也没有指望。他们被自己狭隘的历史所局限、所伤害,或颓废或堕落,或吞噬或自杀。太宰治悲剧的一生折射出的是一代人的颓废风格,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将其精神赋予其中,让我在几十年后仍能感受到绝望之下的颓废之美。

最后,太宰治用自己的自杀身亡来践行了自己坚持的颓废风格。掩卷深思,我却想起了另一句话:在生比死更可怕的情况下,敢于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敢。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