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宝特瓶回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宝特瓶回收

图片来自ettoday

宝特瓶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破碎,洗涤,分离和干燥。首先将材料切碎成小碎片。碎片仍然含有少许原始物质的残留物,如碎纸标签和塑料盖。通过不同的方法除去,成为纯PET碎片或PET薄片,这类薄片被用作一些由聚酯制成的产品之原料,实例包括聚酯纤维用于生产衣服枕头地毯等的基础材料、聚酯片、捆扎带或新宝特瓶。

概述

由于宝特瓶耐热性及绝缘性良好,可以保持产品的风味,并且具有高透明度,可增加包装的美观及变化性,因此极度泛滥和产量惊人。由于体积蓬松占空间大,又不易腐化分解,容易造成掩埋的困难;而任意丢弃放置,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宝特瓶的回收再利用更显重要。许多地方政府和废物收集机构已开始将消费后的宝特瓶PET与其他家庭垃圾分开收集,回收后加工制成人造纤维,或二次加工的塑胶制品,为加强回收作出一些奖励措施。

回收奖励

参考各国回收奖励机制,在欧洲当瓶子退回授权的回收中心或某些法定的原始卖家时,奖励金将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回收人,所收集的二手宝特瓶被带到被称为材料回收设备场(MRF)的再循环中心,其中被分离出其它杂质材料例如金属,或是其他钢性塑料制成的物体,例如PVCHDPE聚丙烯, 柔性塑料,如用于瓶盖、袋子(通常是低密度聚乙烯)、饮料纸箱玻璃以及其他不由PET制成的参杂品。二手宝特瓶之后被分类成不同的颜色:透明或不透明,蓝色和绿色,其馀的颜色。 有时新颜色(如塑料啤酒瓶的琥珀色)的出现进一步使回收行业的分选过程复杂化。分类的瓶被压碎成捆包,并出售给回收公司,无色和浅蓝色瓶比深色或绿色能卖得更高价格,因为二次制作的自由度更高。然而某些国家虽有适用于PET瓶的回收箱奖励立法,但有时商业机制变成阻碍,例如邻国日本由于海外进口全新宝特瓶极度便宜,造成在国内花费人工成本回收再制很不划算,于是降低了这个回收产业的诱因,回收奖励政策无法完全落实。

节省能源

研究显示,一个宝特瓶有90%以上可回收再制成聚酯纤维,而一公斤的宝特瓶相当于0.8 公升的原油,亦即采用宝特瓶回收再制的聚酯纤维为原料时,同时也减少宝特瓶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减少石油的消耗;而且制程中所需消耗的能源,含原料、燃料、等,比以原油所生产的聚酯纤维的制程,节省将80%的能源。[1]

源头减量

台湾人爱喝瓶装气泡水、手摇饮料的兴盛风潮,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秘书长陈瑞宾表示目前仍是治标不治本的现况。“台湾95%的回收率已经是全世界数一数二,但是因为宝特瓶整体用量非常多,每年仍有2到3亿支宝特瓶无法被处理,所以环保团体一直在鼓励的就是要从源头减量,”从生活周遭开始提倡环保,陆续包含像是速食业者、连锁饮料店咖啡厅等,自备保温杯杯有优惠折扣,陈瑞宾也说:“这样的折扣已经不是十年前那样民间团体在呼吁的,也不是用公益行销在做形象,这些都已经成为政策,大家自发性的推动环保教育。”

混合材质生物分解缓慢

大众对于塑胶垃圾问题,第一步是直接不用!或者尽量少用、选择友善环境的产品。像是以塑胶混合有机或矿物材质,直接减少塑胶的用量,并加快塑胶裂解成小块的速度。但是混合材质也造成回收的难度,而且就算塑胶分裂成微粒,被生物分解的速度仍然十分缓慢。使用淀粉,聚乳酸...等材质的生物可分解塑胶,在各国逐步订定分解速率的规格和标准之后,逐渐成为传统塑胶的替代方案。所以终结保特瓶等塑胶垃圾的问题,仍有许多难题要克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2]

海洋弃塑

事实上,废弃宝特瓶回收来源并非仅限于陆地上消费者丢弃的宝特瓶。台湾的海洋废弃物中,宝特瓶占18.7%,其次为渔业废弃物(渔网渔筏)占11.8%,足以让台湾利用这些来自海洋的废弃宝特瓶和渔网再回到商品循环制成环保衣。

清洗费工机器易损

但处理海洋废弃宝特瓶与陆地回收的宝特瓶不同,陆地所回收的宝特瓶经过抽丝后为白色纤维;海洋废弃宝特瓶则经常夹杂沙粒、海草贝壳等异物,不仅清洗特别费工,更可能在处理过程中使设备损坏,因此绝大多数要透过人工处理,处理时间比陆地废弃宝特瓶多二到三倍时间,并且需要经过多次梳理,才能使颜色变为白色,以供后续的工厂进行染整。

颜色黄化不良率高

尤其,经过海水浸泡与太阳光照射的海洋废弃宝特瓶,不仅在拣选与清洗上需要更精细的功夫,在抽丝、纺纱的过程中,又因海水侵蚀,导致物性退化、颜色黄化等现象,造成纤维的不良率提高,故纤维的耗用量也随之提高。若要制作一件环保衣,海洋废弃宝特瓶用量约是陆地废弃宝特瓶的三倍。

远东新世纪技术成熟

在经济部技术处支持下,与产业共同解决宝特瓶回收问题。曾经以回收宝特瓶制成衣服而闻名国际的台湾化纤大厂远东新世纪,自2016年起成为Parley与Adidas海洋废弃物回收材料供应链唯一合作伙伴,将海洋废弃塑料转化成高性能球鞋球衣,借此唤醒大众对海洋污染的意识,并成功拦截上千吨废弃塑胶流入海洋

杂质处理

回收前先洗净

宝特瓶回收再利用于科技面其实不复杂,但是并非进入回收系统后,就不会制造污染。“内容物不可回收时,本身就是一种污染。”大爱感恩科技协理虞珊明提到,许多人并不习惯在回收前,先将容器冲洗干净。回收厂商要再另外处理过这些宝特瓶,才能回收使用。“瓶内盛装的东西各式各样,所以洗出来的水都是很混浊、黄色的泥浆状。”看守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回忆起过去参观宝特瓶回收的经验,认为回收宝特瓶固然环保,但仍然会对环境造成负担。[3]

亚东创新

1988年,台湾成立第一家宝特瓶回收再生工厂,名为台湾再生公司,赋予废弃宝特瓶新的生命。然而,当时回收瓶子干净程度不一,处理难度高,相关回收技术也未成熟,使得台湾再生公司陷入亏损。随著时间推移,国内逐渐建立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观念,并推行资源回收物需事先清洁与整理,从源头提升废弃宝特瓶干净度,宝特瓶回收的可利用率才开始提高。2006年台湾再生公司更名为亚东创新公司,从回收工厂转为致力于回收技术提升,将原本60%的转换效率逐步提高至80%,公司才慢慢由亏转盈。

高科技运用

PET聚合物熔化后对水解降解非常敏感,会导致其分子量的严重降低。因此必须在熔融挤出之前将PET薄片或颗粒干燥至非常低的水分含量。PET必须干燥至<100ppm(ppm)水分以下,并保持在该水平,以使熔融加工过程中的水解最小化,所以除湿干燥机非常重要,这些干燥器将热的和脱湿的干燥空气循环到材料上,将空气吸回来然后再次干燥,在闭环操作中再次进行泵送,该方法将PET中的水含量降低到50ppm以下。

烘干学问大

除湿效果取决于空气湿度,如果空气湿度不好,则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些水分残留,导致良率损失。近年来采用红外干燥(IRD)技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烘干机,由于红外线加热能量转移率高,所使用的特定波长使能源成本大大降低,无定形薄片在约15分钟内结晶并干燥,达到大约为300ppm湿度水平,之后使用缓冲料斗下降至<50ppm,在1小时内完成干燥,因此目前多数厂家都使用红外干燥机。

滤网器除杂物

这些碎片下一步会进熔炉,熔体过滤装置通常用于在流出过程中从聚合物熔体中除去杂物,称为“滤网器”的机器内存在污染物的机械分离机制。典型的系统使用钢体外壳,耐高温过滤网包含在可移动的活塞或滑板中,使得处理器能够从挤出机流程中替换筛网而不停止生产。 污染物通常在耐高温过滤网上收集,这些丝网被支撑在称为“断裂板”的不銹钢板上那是一个大的圆形钢板,钻有大孔以允许聚合物熔体流动。 之后PET的再循环开始,通常整个滤网器处于一个产品生产线中,出来的熔体不必冷却直接就被射进新产品的成型机,例如造粒、片材挤出、捆扎带等。

点石成金

环保聚酯布

台湾的陆地宝特瓶回收率高达九成,其所做成环保聚酯布,更是深获国际品牌肯定与采用。海洋废弃物的处理是当前国际重要议题,基于过往处理陆地废弃宝特瓶的丰富经验,台湾纺织业已能有效克服海洋废弃宝特瓶料源更加庞杂、物性更加退化的考验,让废弃宝特瓶再次重回产品循环并点石成金。另外,rPET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多次高温溶解,导致材料黄化。在加热的过程中,除了黄化、还会导致PET的物理性质衰退。物理性质的衰退,让rPET只能制出短纤维做为填充物。很多号称宝特瓶制作的衣服,“其实里面只有部分rPET,剩下的还是原生材料。”

台制球衣登上世足赛

虽然技术相较过去提升不少,但宝特瓶回收纱的商品仍受限于初期料源杂质不一,导致品质不稳定,仅能用于短纤产品,例如:填充物、小手提袋、薄毯或抱枕之类。为提高经济效益并解决品质问题,经济部技术处开始投入相关研发,台湾再生环保聚酯材料(rPET)供应链发展逐渐完备,逐步从短纤进入长丝领域,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4]2010年,台湾供应链与国际运动品牌合作,首次以rPET制成的球衣登上世足赛。全球32个代表队中有九支队伍同时穿上台湾rPET的球衣,霎时间台湾rPET于全球爆红,也揭示已由“循环”创造“经济”效益,显示台湾供应链的循环经济旅程已然展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