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寒冬舊憶(湯四毛)

寒冬舊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寒冬舊憶》中國當代作家湯四毛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寒冬舊憶

昨夜,颳了一夜的風。北方凜冽的寒氣隨風颳到了杭州,早晨起來就感受到了實實在在寒冷。

杭州的冬天,總是在忽冷忽熱的狀態中,半舍不舍,半推半就地進入真正的冬季。冬季里陰暗潮濕的冷是主調,明朗乾爽的冷是插曲。

北方熱情豪爽的漢子來杭州,往往受不了這樣的冷,雖然他們在冰天雪地、寒風凜冽里所向無敵,卻一下子被江南陰柔的一小巴掌打敗了。

對付這個冬季,江南的老人最愛的莫過於熱水袋,放在一個寬大的袖筒子裡,把雙手通進去去,無事呆坐的時候才不會瑟瑟發抖。

在彎彎曲曲的老巷子裡,高牆窄門的尋常人家,常見這樣龍鐘的身影,滿頭花發里藏着江南舊事的記憶。

我曾在一個很老舊的宅子裡住過一段時間。那時,恰逢冬季。

小巷的名字叫溪街,窄得只容得下兩個人相向而過。一溜青石板的路,被歲月摩挲的光滑油亮。兩側是高高的風火牆,外表的白牆灰剝離,內里的泥土外露,一副飽經滄桑的模樣。這高牆間隔開着四四方方的門洞,每個門洞裡住着一戶或幾戶人家,也就衍生出一個或幾個塵世間曲曲折折的故事。

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江南小鎮裡的一條巷子。

走進一個門洞,前面是一戶人家。穿過一個門廊,是一個天井和兩件住房,這就是我住的地方。

所有房子的主體都是木結構,很少用磚石。裡間的隔斷、地面都是用木板。年代久了,開門,走路都有「吱呀,吱呀」的聲音。並且,沒有自來水,沒有抽水馬桶,只有電燈。就算是大白天,陽光很少能照進來,屋子裡總有股陰沉沉的霉味。

那時是冬天,風從牆板間隙,從門縫裡鑽進來,還夾帶着潮氣,透骨的寒冷,心都縮成一團瑟瑟發抖。晚上,多加蓋一條被子都沒用,只有在腳下放上一個熱烘烘的「湯婆子」才能把這寒夜捱過去……

若遇到陽光燦爛的日子,大人、小孩都拿着個小竹椅,坐在門洞旁的小巷子裡曬太陽,雙手伸進一個寬大的袖筒子裡,裡面裝着熱水袋。

間或看見手上生凍瘡的人帶着厚厚的手套,耳朵上生凍瘡帶着耳套,匆匆忙忙地穿過這條小巷子。巷子雖然不長,但彎彎曲曲的,這頭看不到那頭。

這是溪街「冬日一景」。

所以,在那老宅子裡住了兩天,就迫不及待地離開。

84年,從北方到上海讀書,第一場冬雪到來的時候,我看到很特別的一幕:「紛紛揚揚的雪花中,一位曼妙的南方女子打着傘…」,我很詫異。這算是我的孤陋寡聞、見識短淺了,在北方呼嘯的寒風裡裹夾着尖利的雪粒子,只有用棉大衣,棉褲,皮靴子再加上棉帽子才能抵擋住。而南方的雪,飄落下來大多都溶化了。所以,下雪天是要打傘的。

我們北方人家不能靠「湯婆子」,「熱水袋」過冬,家家戶戶生火爐,燒火炕、火牆,屋子裡暖暖和和的,聚堆喝酒、吃肉的大老爺們可以光着膀子划拳、吆喝,可勁兒造!

這些都是對於冬季的零零散散的記憶,在今兒冬來臨的時候又浮上腦海。

我想啊,哪天抽個時間再去溪街逛逛,看看那個門洞還在不在,那些坐在竹椅上曬太陽的老婆婆是否長壽安康。

若有機會,還要趁冬天的光景去北方看看。離別多年,想念在寒冬臘月里紅彤彤爐火的溫暖——那是記憶里北方家的溫暖

[1]

作者簡介

湯四毛,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