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家乡的小燕子(萧源)

家乡的小燕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家乡的小燕子》中国当代作家萧源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家乡的小燕子

“叽叽一,叽叽一一”,清晨,一阵阵的鸟叫声,从窗外不断传来,我从睡梦中惊醒。不由得双眼透过视窗一望:嗬,天已拂晓,东方早云消雾散,一片白茫茫。

古人云:“黎明即起,洒扫庭厨。"是时候,该起床了。于是,我立即翻身起床,穿好衣服,赶紧地去卫生间漱了口,洗了脸,然后就拿上扫把,打开大门,准备到门前院子道场上去清扫夜间吹落的树叶和垃圾。

“吱呀”一声, 我刚一开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地吹来。只见远处的青山,显得格外地巍峨壮丽;近处的绿杨垂柳,也已露芽见青。尤其是庭院道场上空,一对对紫色的燕子,正展翅来回地飞翔,嘴中不时地发出“唧唧喳喳”地叫声。啊,好一个清凉的初春世界,大有刘禹锡巜乌衣巷》词中的意境:“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的燕子们回家了!

此时,只见一只只小燕子,似乎同我一样,都是那么欢天喜地,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蓝天,一会儿又俯身向下似流水一般飞窜盘旋。还有几只燕子呢,也在喃喃的细语中,干脆从大门处飞到内庭中来,在大梁上方墙面上停下,然后摇头摆尾地欢叫着,似乎是找到了昔日的归宿,它们是那样地熟稔惊喜。告诉着房子的主人们:“我回家了”!

它的伙伴们呢,也似乎听到了欢喜地叫声,不时也飞来绕梁盘旋,参观它的旧址,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似乎在说,“恭喜,大大地恭喜”了。然后,又转身急速地向外飞去,去寻找自已昔日的人家房屋了。我呢,作为房间的主人,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些客人,怎么会不欢欣鼓舞呢?于是,我赶紧扫场除渣,摆凳抹桌了。

也许是小燕子们不停的叫声惊醒了孩子们吧,或许是我整理房间的动作声音也太大了点吧,总之,我的孩子们也纷纷起了床,一个个走出了自已的房间,欢天喜地的,显得都那么神清气爽,满面春风。

“爷爷,快看,这不是我家去年的燕子回来吗?”我的小孙子冉冉大声地嚷嚷道。

“你怎么知道是我家的小燕子回来了呢?”我回声道。小孙子冉冉说:“爷爷你看,那只贴在屋梁上的小燕子右脚上,不是去年它从窝里,跟它妈妈练习飞翔的时侯,掉下来落在地上了,你给它系上的红丝带吗?"哟,小孙子还真眼尖,竟记得那么淸清楚楚的。霎时,我便想起去年燕子们来家时的一幕幕往事来。

大概也是今年这个时候吧。那一天,一对燕子来到我家,选好了造巢的地方,便安居下来。于是,从此日起,公母两只燕子,便一天天忙碌起来。你来我去,昼起夜伏,似乎没完没了地造起“住宅”窝儿来。天晴的时候,它们从早到晚,不知一天要飞多少个来回。尤其到了天阴刮风下雨的时候,更是追风赶雨,穿梭不息。当你看到它们在斜风细雨中奋飞的样子时,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一诗中的诗句:“去郭轩楹敞,无一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即使到了天晴日出的时候,为了赶快把“巢穴”建设好,两只小小的燕子,也恋恋不忘地加班加点,不时飞到河边、湖边或是池塘水边,寻找那干稀适度的湿泥,用小小的嘴尖,衔上泥巴,然后飞了回来,在大门堂前的房粱下面垒窝。你看,那一点点的、一层层的湿泥巢穴,犹如砌高楼大厦一般,一层层拾级而上。窝巢先小后大,然后再由大变小,像一个椭圆的酒壶,除了入口之外,全都那么严严实实地,密不透风。不禁让人再想起杜甫的巜绝句五首》中的一首:“迟日江上立,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当然,不同的鸟儿,是有不同行为动作的,无可厚非。但是,燕子的举止让人格外地钦佩起它的美德来,它们是那么的善良,勤劳;淳朴憨厚。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燕子垒窝到了一大半的时候,母燕就开始下蛋歇窝了。只有公燕还在日夜不停地操劳着,让人感到它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尤其伟大。它不愧为是生物界中最好的“鸟丈夫”和“好男人”。就像古老家乡的人一般,女的养蚕织布,男的耕田种地;或是在家生儿育女是女人,而养家糊口为男儿。体现了大千世界中,一切生物先天的本性和特征。

尤其是“窝巢”建成以后,我仔细观察过,公母两燕栖居时,竟然大不相同。母燕身子隐没在巢穴里,露出燕子的头和一张小嘴,发出亲昵的叫声。而公燕呢,则紧贴在燕窝表面处,一边儿呼叫着伴侣,一边还不停地扇动着翅膀,面对新娘,两只小脚也小心翼翼地颤抖着,仿佛在检查自己建造的新房是否坚固结实,更让现实中的人感觉它们心中的喜悦是多么地欢畅。尤其是那只母燕,为了嘉奖自已的“情郎”劳动的功勋,不时还伸出自己的小嘴,亲吻着心爱的“丈夫”和“爱人”,印证了“劳动造世界,勤劳出真情”的自然法则。

渐渐地,春天在不知不觉中远去了,夏天随之而来。小燕子中的“鸟蛋”经母燕孵化后变成了雏儿。于是那些雏燕啊,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吵闹着向父母索食要物。因而,公母两燕也似乎更忙了。不是到广袤的田野中,去捕捞田野里禾苗上或者是油菜叶上的青虫,就是到林间深处去找蚊蝇之类或是林果之类的物什;偶尔也到小河岸边找些小鱼小虾之类的东西,给自己心爱的宝贝们来补充营养。有时候,归来时间比较晚了,又碰上了风雨,于是,在匆匆忙忙的返程归途中,可能遇到一些凋谢的花瓣,落在羽毛上还来不及清理,也就顺便带到巢穴中,在朦胧的微光中供孩子们去欣赏把玩。大有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在《采桑子》一词中写的逼真情景那样:“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栏杆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是啊,飞絮濛濛,垂柳轻风,花谢零落入水中,一片姹紫嫣红,燕儿归来细雨中。多美好的诗意美景,尽在诗人笔下呈现。

转眼又是盛夏五一一七月了。毋需说骄阳似火,天热气闷的情景了。因为此时小燕子的孩子们也都渐渐长大了。由于巢穴中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鸟儿,已经很拥挤了。于是公母两燕更加含辛茹苦,早起晚归地飞进飞出。白天除了捕获食物满足孩子们身体需要外,夜晚休憩时,也只好贴身在巢穴外或是房梁处来休眠,让孩子们在巢穴中酣然入梦。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公母两燕开始训练孩子们练习飞行的事。公母两燕从开始振翼到用腿使劲,都一次又一次来展示给孩子们看,生怕他们学不会。然后,让它们反复摸索练习,自己在旁边观察,同时,又提防着猫和小狗之类东西来骚扰和偷袭它们,保障他们的安全,真是无微不至,废寝忘食了。这不,去年小燕子练习飞翔时,因羽毛还一时没长齐全,腿、翅的运动还比较乏力,飞行技能技巧也尚未完全掌握好,因此,有一天,竟然有一只小燕子从练飞的地方坠落在庭院中,幸亏被我发现得及时,才把它小心翼翼送到燕子的窝中。不然的话,一旦遇上猫和狗什么的话,那就不堪设想了。当时,为了识别它,我在送回燕子“巢穴”之时,还特意在它腿上系上一根红绳,做下了标记。所以,我的小孙子至今还记得当初燕落被我捉住,拴绳之后又送入“燕窝”情形的事,在脑海中留下了这深刻的印象。

时间到了七八月,已是秋天了,只见田园中的水稻颜色由青变黄了。那时,一望无际田野中的金色浪涛,在秋风中不断起伏波动。而我家乡的燕子们呢,此时,已在父母的引领下,都羽毛丰满,飞翔技术都操练的十分娴熟了。于是大小的燕子们,三五个一伙,几十只一群,从早至晚,昼起夜伏,总忙个不停。每天不是去田野和山林间捕食,就是到在大河大湖上面练习飞翔。你看他们,一会儿像箭一般地向蓝天翱翔,似乎要穿云钻雾;一会儿又闪电一般地从天空向下冲向水面,似乎要迎战风浪。飞翔着,叫喊着,展示出它们的勃勃英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永远都是胜利的英雄者,我们既经得起烈日炙烤,我们不怕任何风吹雨打,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从观察发现,越是风雨来临之前,那些大大小小的燕子们,总是离开了巢穴,又飞向天空,去展翅翱翔!似乎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莫畏前途风雨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爷爷,问你一个问题好吗?”小孙子的声音,一下子打断我的思绪,让我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你问什么呢?我的好冉冉”。我说。“去年燕子来时是两只,走的时候却是六只。今年还是这一个'窝巢’,怎么能住得下呢?”冉冉说道。哟嗬,小孙子还考虑得真远呀,我心里好生佩服。我说:“别着急。它们会另外选址造新房的”。“是吗?那它们不是要离开父母,独立分家了吗?如果这样,那它们还回来看爸爸妈妈吗?”小孙子又提出了新问题。我说:“是啊。自然之物总这样呀。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们一长大,然后就要走到大自然环抱中去,靠自己打拼生存了。不能老让父母养一辈子呀。这叫做“儿大不由娘”。任何事物也都这样:“人大分家,树大分丫。明白吗?”“哦,我懂了。我也要向燕子们那样,从小多锻炼,长大后靠自己去生存,然后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她说完,便自己去洗脸梳头去了。

我望着小孙子渐去的背影,回头又看见几只小燕子的飞翔,我一下又沉入到去年小燕子还没说完的故事中了。

我至今还没忘记,去年9一10月,已经深秋了。田里的谷子也将收割完了,天气不油而然地开始清冷起来。此时,四周山上的草木,日渐枯黄;树上的叶子,也一天一天地飘落。秋风一吹,便发出哗啦啦地响。小河里水由大变小,水的流速也慢了不少。天上的云,也渐渐变得更加轻盈而高远。家里房梁上的小燕子们虽还是早出晚归,不过,他们的叫声似乎由欢快短促而变得幽长凄伤起来,尤其进出的次数也似乎减少了许多。偶尔还在我头上盘旋几个来回,发出喃喃的细语,我虽有惊觉,但又不知道它们想说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房屋大梁处,再也听不到燕子的叫声了。举目一看,巢穴中的燕子一只也没有了,我大吃一惊。我此时才明白,我家梁上的燕子竟然飞走了。却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飞走的。啊,我的小燕子们,你们回老家了!于是,我心里立时涌起一种怅惘之情,显得格外地空旷寂寞起来。我不禁又想起了古人们描写燕子们离去之后的诗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栈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一(晏殊巜蝶恋花》)”。是啊,时令秋深,霜露初见,燕子南去,行程万里,真是备尝苦辛,前景难料,顿添忧愁,难以尽叙。由景及物,再由物及人,触景生情,想到了古时候,那些闺中少妇,深夜难眠,思念远离故乡的亲人们,背井离乡,身处异地,影单形只,凄苦万分。于是,有书难寄,离恨交织,无奈之下,只好独上高楼,隔栏远望,一寄哀思。可惜仍是山高水长,云烟苍茫。真是一腔情怀,万分惆怅,难说凄凉!不言而喻,我家燕子离去之后,我的所有忧伤之情也便可想而知了。

如今,当我再次看到眼前燕子回来的时候,这种离情别绪早已荡然无存了。不由得再次想起词人另一首描绘燕子的词句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复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悦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一(晏殊:《破阵子》”。

可爱的小燕子,你们终于回来了,我好高兴。欢迎你们,祝你们幸福愉快![1]

作者简介

萧源,(原名肖启权),男,湖北宜昌夷陵区分乡镇人,大学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