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宰相诵经 终身不倦——何充

宰相诵经 终身不倦——何充
图片来自搜狐网

宰相诵经 终身不倦——何充,何充心性雍和,笃信佛法,喜读佛典,崇修寺宇,虽靡费巨亿,也不以为惜。比如东晋时南方有很多有名望的比丘尼,像明感、昙备、道仪、道容、妙音等,在佛法弘传上很是活跃

目录

原文

东晋之时,有一民谣曰:;二郗谄于道,二何侫于佛。 二郗指郗超、郗愔兄弟;二何指何充、何准兄弟。

何充(292-346)东晋大臣,字次道,庐江潜(今安徽霞山东北)人。何充一生好佛,虽身在宦海,不落于俗。初任王敦椽属,后任会稽内史。在郡有政声,招贤纳士,荐举贤良虞喜。虞喜后成为天文学家,钻研天文历算,首次发现岁差,观测出每50念冬至点西退一度,为后世制定精确历法创造条件。晚年推荐褚裒、桓温参政,亦不失其所举。成帝时(337)出任宰相,永和初(345)辅佐幼主,凡所迁用,皆以功臣为先。何充虽无奇能治世,而尊王攘夷,以礼统率百僚,东晋为之一度安稳,何充功不可磨。

何充心性雍和,笃信佛法,喜读佛典,崇修寺宇,虽靡费巨亿,也不以为惜。比如东晋时南方有很多有名望的比丘尼,像明感、昙备、道仪、道容、妙音等,在佛法弘传上很是活跃。康明感在永和四年(348)与楚湛等十人过江投奔何充,何充便在建康为她们建造了建福寺,成为建康第一座尼寺。同时何充还乐于助人,扶危济困,亲友们贫困时,向他借贷,分文不与,而却把巨大钱财用以施舍僧侣。何充之弟何准乃是穆帝何皇后的父亲,也是尚节寡欲。持佛净戒,日诵佛经,不问世务。故当世人唱出开卷的两句民谣。[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