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宮體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宮體詩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宮體詩

流行朝代: 六朝梁代大通年間

特點: 描寫宮廷生活,浮靡輕艷

代表詩作: 《玉樹後庭花》 《南苑看人還》

代表詩人: 蕭綱、庾肩吾、徐陵

宮體詩:指以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太子時的東宮,以及陳後主隋煬帝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詩歌。"宮體"既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於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詞藻靡麗,時稱"宮體"。後來也稱艷情詩為宮體詩。[1]

起源

宮體詩產生於六朝梁代大通年間,其名起於簡文帝蕭綱:"(簡文帝)弘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雅好賦詩,其自序雲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然帝文傷於輕靡,時號'宮體'"。

但是宮體詩的形成並不是從蕭綱才開始,劉師培在《中國中古文學史》中指出,"宮體之名,雖始於梁,然側艷之詞,起源自晉,晉宋樂府,如《桃葉歌》《碧玉歌》均以淫艷哀音被於江左,迄於蕭齊,流風益盛,其以此體施於五言詩者,亦始晉、宋之間,後有鮑照,前有惠休,特至於梁代,其體尤昌。"

兩晉文學以玄言詩和擬樂府為主,齊梁時,玄言詩為山水詩所代,擬樂府為文人新樂府所代,對人生歌功頌德的讚美轉變為對山水形色與世俗生活的追求,都不可避免的促成了宮體詩的出現。其具體表於對民歌的擬作和對形式美的追求上。

宮體詩的形成發展自有其因,單就文學方面而言,它是六朝文學由雅趨俗趨勢下的新產物,由玄言而山水再到詠物詩,"力漸柔而采漸縟"文學漸入性情聲色,形式愈加流暢優美。再加上六朝樂舞發達,民歌盛傳至上層社會,引起士人紛紛仿習,宮體漸成。但這些詩作僅着力於對女子形容服飾的描繪,多冰涼冷漠,這與其作者深受佛教影響有關。

宮體詩在齊梁時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其內容多為吟詠女性,風格綺蔓,而感情蒼白,一直以來被視為統治階級生活浮靡的表現而加以批判。

但這種風格的詩歌,自梁武帝及吳均、何遜、劉孝綽已開其端。宮體詩的主要作者就是蕭綱、蕭繹以及聚集於他們周圍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肩吾、徐陵等,陳後主陳叔寶及其侍從文人也可歸入此類。

蕭綱等人以佛法化俗,作宮體詩以仿習佛經,借對聲色的描繪批判來教世人看破紅塵,而佛經翻譯的進步也從形式聲律上影響了宮體詩,使之愈加華麗,流傳至後竟成靡靡之音,卻也是其首倡者始料未及。

作用與手法

"宮體"之名,最早見於《梁書簡文帝紀》對蕭綱的評語:"然傷於輕艷,當時號曰宮體"。另據《梁書徐傳》記載,宮體詩是徐開創的一種詩體。徐在蕭綱封晉安王時,就跟他做侍讀,一直到蕭綱封太子時。這種詩體影響到太子宮的學士,蕭綱學它,庾信、徐陵等學士也學它,因流行於太子宮,所以稱為宮體詩。

宮體詩顧名思義是出自宮廷的詩,宮廷文藝一般指雅正之音,但"宮體詩"則大多來源於"民間"的南朝樂府, 所謂"吐言止於輕薄,賦詠不出《桑中》"。然則蕭梁皇族緣何對民間文藝感興趣呢?原來南朝開國君臣大多是以軍功起家的將領,文化不高,品味庸俗,時世的動盪與身份的大起大落,使得他們對人生無常的感受甚於常人,因而及時行樂的想法異常強烈,對奢靡與女色的貪求往往以直接的形式表現出來。宮體詩的產生,又與南朝民間文化相關。南朝商業至齊梁時十分繁盛,都市裡大量出現的秦樓楚館和商販娼妓,構成了南朝文化特有的商業氣氛。本來就素質不高的齊梁統治集團,對此一拍即合。在中國文學史上,民間文藝一直受到統治者的重視,並非像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統治者一貫輕視民間文藝。

其實這種風格的詩歌,自梁武帝及吳均、何遜、劉孝綽已有萌芽。宮體詩的主要作者是蕭綱、蕭繹以及聚集於他們周圍的一些文人,如庾信、徐陵等,陳後主陳叔寶及其侍從文人也可歸入此類。

歷來對宮體詩的批評,多以為其中有不少以寫婦女生活及體態為內容,其實宮體詩內容並非限於婦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詠物之作,即使寫婦女生活的作品,格調低下的也只占少數。總的來說,宮體詩的情調流於輕艷,詩風比較柔靡。實際上被稱為宮體詩人的蕭綱、蕭繹等人,也寫過不少清麗可讀的詩作,

從詩歌發展史上看,宮體詩起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隋及唐初的詩風流於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響;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更趨格律化。據有的學者統計,宮體詩中符合律詩格律的約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數量尤多。這說明宮體詩對後來律詩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至於它用典多、辭藻艷麗的特點,對後世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唐代的李賀和李商隱的詩,顯然曾吸取過宮體詩的某些手法。

代表人物 蕭綱以太子和皇帝的身份寫作並倡導這種詩體,從而影響了一代詩風。如《梁書·簡文帝本紀》載:"帝(蕭綱)雅好題詩,其序雲:'餘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然傷於輕艷,當時號宮體。"

蕭綱之外宮體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擒,今存詩歌僅五首,其中四首皆為詠物詩,其情調與風格,與蕭綱完全一致。其他宮體詩人的作品,大抵皆如此,不脫輕艷之風。這種風氣一直影響到隋及初唐。

評價

宮體詩的形成實是詩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體裁有樂府詩與徒詩兩種。樂府詩有擬南朝樂府,自製新題及漢魏舊曲;徒詩則為如《擬古》詩,詠美人詩及詠歌舞之詩,現均存於徐陵奉旨編成的《玉台新詠》一書,全書共10卷,選錄從漢至南梁時的詩歌660餘首,多為言情之作,其中第3、4、5、6卷為宮體詩日漸成熟的作品,大都體裁相近,吟詠婦女閨情,風格相似,以婉轉綺靡為主,形式上追求聲律,對偶,多雕琢精巧,所謂"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後生好事,遞相縱習,朝野紛紛,號為宮體,流宕不已,迄於長亡。"

歷來對宮體詩的評價,批評多以為其中有不少以寫婦女生活及體態為內容,其實宮體詩內容並非限於婦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詠物之作,即使寫婦女生活的作品,格調低下的也只占少數。

然而就藝術形式而言,宮體詩仍有貢獻。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宮體詩發展了吳歌西曲的藝術形式,並繼承了永明體的藝術探索而更趨格律化。至於其語言的風華流麗、對的工穩精巧以及用典隸事等方面的藝術探索和積累,也同樣為唐代詩人提供了足資借鑑的藝術經驗。

總的來說,宮體詩的情調流於輕艷,詩風比較柔靡緩弱。至於被稱為宮體詩人的蕭綱、蕭繹等人,也寫過不少清麗可讀之作,至於庾肩吾、徐陵等,更有一些比較優秀的詩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