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客旧馆》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五律诗。

《客旧馆》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客旧馆[2]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年代;唐

诗词出处;全唐诗:卷234_34

诗词原文

《客旧馆》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诗词注释

依旧编广德元年梓州诗内。年谱谓秋往阆州,冬晚复回梓州。

据此诗,则是初秋别梓,秋尽复回也。周弘正诗:"依然归旧馆。" 陈迹随人事①,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日冥冥。 (上四旧馆秋景,下四触物伤情。随人事,谓迹随事往。《杜臆》:风幔,是昔有今无者。

寒砧,是昔无今有者。声字出韵,若作听字,对卷字亦稳。杜诗五律,无失韵者。 ①《兰亭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前投幕府诗,本用鱼韵,而起借七虞无字,谓之孤雁入群格。此题客旧馆,本用青韵,而后借八庚声字,谓之孤雁出群格。又有双入双出,谓之进退格,如前二联用东韵,后二联用冬韵,前二联用寒韵,后二联用删韵是也。-----------仇兆鳌《杜诗详注》-----------

名人评论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4]“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5]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评价杜甫的诗句 360问答
  2. 《客旧馆》 诗词文句网
  3.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4.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5.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