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宏善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宏善堂
图片来自qiandaoribao

宏善堂[1]印尼语Kelenteng Sanggar Agung,或Klenteng Hong San Tang)是位于印度尼西亚泗水的一座关公庙。Sanggar Agung意为“大礼拜堂”。

历史

在1978年的中秋节,在离此地以南500米处建成了一座关公庙,此后,这座寺庙被迁移了3次;1999年,寺庙在现今的位置正式落成,并改名为“宏善堂”。

泗水 (印尼)

泗水,音译苏腊巴亚,是印尼第二大城市,位于爪哇岛东北角,临马都拉海峡泗水海峡,与马都拉岛相望,也是东爪哇省首府。泗水,爪哇语苏腊巴亚(Surabaya),原意是鲨鱼鳄鱼,因此地原为荒凉的沼泽而名。

历史

此地最早见于13世纪初宋代赵汝适诸蕃志》,称重迦庐,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作重迦罗,都是此地古名 Jungala 的对音。

15世纪初马欢瀛涯胜览》称此地为苏鲁马益。17世纪初,中国明代东西洋考》中也称此地作苏鲁马益,当时苏鲁马益“林木蔚茂,千余家,强半中国人。又有长臂猿猴数万。”[2]

15、16世纪,伊斯兰教传到爪哇岛后,此地伊斯兰化,泗水成为了一个苏丹国,并在东爪哇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泗水在1625年被马打兰苏丹国的苏丹阿贡所兼并,但这对马塔兰来说是场相当艰钜的战斗,马塔兰军队先击溃了其盟友苏卡达纳和马都拉,并对泗水进行攻城战,最后才征服这座城市。其后,除了万丹王国及荷兰人所占领的巴达维亚以外,马塔兰王朝几乎控制了整个爪哇岛。

直至1743年,不断扩张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才从日渐衰弱的马塔兰王朝手中将泗水夺走。在殖民政府时代,泗水成为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殖民地中最大的海军基地也在此驻扎。1917年,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在泗水发动对抗殖民政府的起义,参与者包括了士兵和水手,但这场起义被毫不留情地镇压,义军也被处以重刑。

二次大战印尼独立,泗水成为东爪哇省首府。

泗水地名由来

关于泗水地名由来的另一个传说和澳门地名由来十分相似,明末清初“漳州兵灾”(郑成功郑经父子抗清:南明永历元年即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到康熙帝十九年(1680年),导致闽南漳州年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大批中国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移民来到印尼,带来中国福建闽南民间信仰“泗洲佛祖”即“男相观音”来到“苏腊巴亚”建庙供奉,保佑人们免受鲨鱼和鳄鱼的伤害,后来在华人语中供奉“男相观音泗洲佛祖”的庙宇“泗水庙”就慢慢演变为“泗水”的地名。泗水庙就是现在的泗水观音佛祖庙,在泗水海边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休闲公园(广东省惠州市泗洲塔也叫泗水塔)。清朝同治八年印尼泗水华侨郑拱照回乡捐钱重修“龙溪县古县城鹳林泗洲佛祖寺”,石柱上刻“佛称文,黎庶共仰文明。洲号泗,渊源直通泗水。”

据当地华裔介绍,泗水的另一来历是为了纪念孔子葬在曲阜泗水边。不论如何,“泗水”这个地名总是充满浓厚的华人风格。

人口

爪哇人占多数,而来自邻近的马都拉岛的马都拉人华人为该城市显著的少数民族。

泗水约有400万人口,其中华人100多万,六成为福建闽南人,三成为客家人,其他汉族民系的华人占一成。

经济

印尼进口商品大多都由泗水进入国内,而出口的大宗──蔗糖、咖啡、烟草、柚木、木薯、橡胶、香料、植物油和石油产品也通过该港口输出。

参考文献

  1. 潘秀红. 参观玛琅孔子学院有感. 千岛日报. 2017-11-16. [失效链接]
  2. 东西洋考•下港》明张燮著 2000年 谢方 校注本 中华书局 ISBN 7-101-0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