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薛安都傳
宋書·薛安都傳出自於《宋書》,此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1]
目錄
原文
薛安都,河東汾陰人也。世為強族,同姓有三千家。父廣,為宗豪,高祖定關、河,以為上黨太守。安都少以勇聞,身長七尺八寸,便弓馬。
二十七年,隨柳元景向關、陝,率步騎居前,所向克捷。世祖伐劉邵,與柳元景俱發。四月十四日,至硃雀航,橫矛瞋目,叱賊將皇甫安民等曰:「賊弒君父,何心事之!」世祖踐阼,除右軍將軍。初,安都從征關、陝,至臼口,夢仰頭視天,正見天門開,謂左右曰:「汝見天門開不?」至是嘆曰:「夢天開,乃中興之象邪!」 從弟道生,亦以軍功為大司馬參軍。犯罪,為秣陵令庾淑之所鞭。安都大怒乃乘馬從數十人令左右執槊欲往殺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遙問薛公何處去安都躍馬至車後曰:「小子庾淑之鞭我從弟,今詣往刺殺之。」元景慮其不可駐,乃紿之曰:「小子無宜適,卿往與手,甚快。」安都既回馬,復追呼之:「別宜與卿有所論。」令下馬入車。既入車,因責讓之曰:「卿從弟服章言論,與寒細不異,雖復人士,庾淑之亦何由得知?且人身犯罪,理應加罰,卿為朝廷勛臣,宜崇奉法憲,云何放恣,輒欲於都邑殺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無辭以相宥。」因載之俱歸,安都乃止。其年,以憚直免官。
孝建元年,復除左軍將軍。二月,魯爽反叛,遣安都率步騎據歷陽。爽軍食少,引退。安都率輕騎追之,及爽於小峴。譚金先薄之,不能入。安都望見爽,便躍馬大呼,直往刺之,應手而倒。爽累世梟猛,生習戰陳,咸雲萬人敵。安都單騎直入,斬之而反,時人皆雲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進爵為侯。
時王玄謨距南郡王義宣、臧質於梁山,安都復領騎為支軍。賊有水步營在蕪湖,安都遣將呂興壽率數十騎襲之,賊眾驚亂,斬首及赴水死者甚眾。義宣遣將劉湛之及質攻玄謨。玄謨命眾軍擊之,使安都引騎出賊陣右。譚金三歷賊陳,乘其隙縱騎突之,諸將系進。是朝,賊馬軍發蕪湖,欲來會戰,望安都騎甚盛,隱山不敢出。賊陣東南猶堅,安都橫擊陷之,賊遂大潰。安都改封武昌縣侯,加散騎常侍。
泰始五年,卒,時年六十。
譯文
薛安都,河東汾陰人,世世代代是當地豪門大族,同姓的人有三千家,他父親薛廣是薛氏的首領,高祖劉裕平定關中、河南,任用薛廣當上黨太守。薛安都少年時便憑藉勇敢著名,身長七尺八寸,熟習射箭和騎馬。
文帝二十七年(451),隨同柳元景向潼關、陝縣一帶進發,率領步騎兵做先鋒,所向披靡。世祖討伐劉邵,和柳元景一起出發。四月十四日,到朱雀航,安都橫握長矛,圓睜虎目,斥責敵將皇甫安民等人說:「逆賊劉邵弒殺君主,你們還有什麼心侍奉他?」世祖繼位,安都被任命為右軍將軍。當初安都隨從征伐關陝時,到臼口,夢到自己仰頭看天,正看見天門大開,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看見天門開了沒有?」到這時便感嘆說:「夢見天門大開,是中興的徵兆啊!」
安都堂弟薛道生,也因為軍功當大司馬參軍,犯了罪,被秣陵令庾淑之鞭打。安都聽了非常憤怒。於是,騎馬帶了幾十人,叫左右的人手持長矛,想前去殺庾淑之,路上遇到柳元景。柳元景遠遠地問他:「薛公去哪裡?」薛安都躍馬到後車回答到:「庾淑之鞭打我的堂弟。現在打算去他那裡殺掉他。」柳元景擔心不能勸住他。於是騙安都道:「庾淑之這個小人不懂事。你去殺了他,很好。」安都回馬過來。柳元景又追上去叫他:「另外有話跟你說。」叫他下馬到車中來。待薛安都到車中,便批評他道:「你的堂弟衣着言論,和寒族小民沒有差別。即使是其他的人,庾淑之怎麼能知道呢?況且親身犯法,於理應被懲罰。你是朝廷功臣,應該遵崇法律。為什麼放縱自己,恣意妄為,動輒便要在京城殺人呢?這不僅是法律不允許的,皇上也沒有理由寬容你。」於是,載着他一同回去,安都這才罷休。當年,因為嚴厲正直而被免官。
孝建元年(454),再被封為左軍將軍。二月,魯爽反叛,朝廷派安都率領騎步兵進占歷陽。魯爽的部隊糧食匱乏,引兵撤退。安都率領輕騎兵追擊,在小艦趕上魯爽。譚金首先進攻,不能攻入敵陣,安都望見魯爽,便躍馬大呼,直接上前刺向他,魯爽應手而倒。魯爽一直驍勇非凡,一向熟習布陣戰鬥,都說他是「萬人敵」。薛安都單騎直入陣中,將他斬首而歸。當時人都說關羽斬顏良,也不過如此。安都晉升爵位為侯。
當時王玄謨正在梁山抵禦南郡王劉義宣、臧質。薛安都再次率領騎兵作為王玄謨的支隊。叛軍有水步兵軍營在蕪湖,安都派將領呂興壽率領幾十騎兵襲擊敵人,敵人震驚而混亂,被斬殺和跳水而死的人很多。劉義宣派將軍劉湛之和臧質攻打王玄謨。王玄謨命令各部隊奮擊,讓薛安都率騎兵從敵軍右陣突入。譚金多次沖入敵人戰陣,安都趁機指揮騎兵突擊,其他領跟着沖入敵陣。這天早晨,叛軍騎兵從蕪湖出發,想集結兵力一決勝負,望見薛安都的騎兵氣勢龐大,隱藏在山後不敢出來。叛軍東南戰陣仍很堅固。薛安都從側面出擊並攻入敵陣。於是敵人大敗。安都被改封為武昌縣侯,加官散騎常侍。
泰始五年(469),去世,當年六十歲。 [2]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作為南朝文壇領袖,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