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洪塘实验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宁波市洪塘实验学校成立于2013年,校舍坐落于江北区洪塘街道宁沁路466号,占地面积约25222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设计规模为36班,现有班级23个,在校生1000余名。
学校简介
学校有藏阅一体的开放式图书馆,宽敞明亮的体育馆,容纳200人的学术报告厅,设施齐全的观摩教室,以及多间配套的舞蹈房、画室、书法教室、科学探究室等现代化专用教室。每个班级都配有电子白板、一体化橱柜和水槽。值得一提的是,拥有先进设施设备的江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也落户其中。
办学理念
学校以“尊重·创意”为办学核心价值观,遵循“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个孩子生动活泼地成长”的育人理念,开设多元课程开展教学,努力培养乐观负责、心灵手巧的小公民。
校园建筑
研究学校建筑的学者邵兴江曾专门对上述概念作了学术资料汇总梳理,从其所掌握的各类学术资料看,绝大部分学术资料通行使用“学校建筑”,其次是“校园建筑”,但“教育建筑”、“校舍建筑”也有所使用,不过其内涵与前两个概念相差较大。而“学校建筑”、“校园建筑”两者的内涵则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事实上,“学校建筑”与“校园建筑”还有广狭义之分,学者汤志民对此两者的差异作了深入区分,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众多重叠之处,但仍然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在学术用语上更多地采用“学校建筑”,而一般用语则也会采用“校园建筑”这一称谓。(在我国学术界,有数对术语的使用颇值得研究者关注,例如与“学校建筑”、“校园建筑”这一组概念同样流行的还有“学校文化”与“ 校园文化”[1]这一组提法。从表面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两者的具体内涵也确实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叠。但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论证,我们将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与“校园”两词之间内生性的本质差异性上。“校园”一词更多指向的是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场所,是一地理环境圈的范畴概念,而“学校”一词更多的是指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由此可见,两者的切入视角存在差异,即前者是从地理环境圈的视角,而后者是从组织的视角。是故在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时,显然前置语的不同会导致某些本质的差异。在我个人看来,从地理环境圈的角度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有其天然的不足之处,即过多的受到地理环境圈的先天限定,似乎很难表达“建筑”或“文化”与周边环境、社会、政治、经济、人之间的动态发展联系。因此,本研究更倾向于使用“学校建筑”这一术语[2]。
参考文献
- ↑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搜狐,2020-03-26
- ↑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