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季羡林

增加 4,67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季羡林| 图片 = [[File: 季羡林 .jpg|缩略图|居中|250px|季羡林图片]][http://a2.att.hudong.com/34/21/01300001252920130650219344017.jpg 原图链接] [http://cn.bing.com 来自bing.com的图片]]]|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出生地点 = 山东省 聊城市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11|8|6}}| 逝世日期 = {{Birth date|2009|7|11}}| 职业 = 语言学家,国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别名 = 希逋、齐奘 | 学历 = 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0年-1934年) <br> 格丁根大學(1935年-1941年)| 代表作 =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br/>《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br/>《现代化学大系》<br/>《敦煌学大辞典》}} '''季羡林'''({{bd|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山东 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 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聊城 北京 大学 名誉 校长 、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着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精通9国语言,即汉语、南斯拉夫语、印度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1929年,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还是着名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旧不能放下笔 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学术成就==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综合 北京大学 的终身 东方学系张光麟 教授 和令恪先生所述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 饶宗颐 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且吐火罗文在世界上仅有不到30人会翻译   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 南饶北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 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2,7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