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孙铁珩(1938年3月22日-2013年7月2日),辽宁省海城市人,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沈阳大学校长。

1959年孙铁珩进入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学习;

1963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

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进修;

1983年回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先后担任污染生态研究室主任、所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4年出任沈阳大学校长;

2012年12月卸任后担任沈阳大学名誉校长;

2013年7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

孙铁珩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污染生态学、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环境工程

目录

生平

1959年9月,孙铁珩进入沈阳农业大学,学习土壤农业化学。

1963年8月,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至1981年1月)。

1981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进修农业环境(至1983年9月)。

1983年9月,回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先后担任污染生态研究室主任(1983年9月-1994年1月)、所长(1994年1月-2000年1月)、博士生导师(1994年1月-)、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1月-2010年) 。 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出任沈阳大学校长、教授(至2012年)。

2012年12月卸任后担任沈阳大学名誉校长 。

2013年7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

科研成就

孙铁珩最早开展污水灌田环境影响研究,提出土壤污染指标;发展了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及污水地下渗滤与中水回用工程;建立了城郊型污染生态实验场,完成了第一个工业区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主持了中国首次露天矿开发的环境影响与生态区建设研究。

孙铁珩开辟了土壤-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生态学研究新领域,在建立与发展污水土地处理和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为主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体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有机、无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发展了我国土壤复合污染生态学;根据土壤的净化功能和环境同化容量,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体系,为在我国实施污水人工处理与自然处理并行的水处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石油、多环芳烃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清洁与生物修复研究,在土壤生态毒理诊断与建立特异工程菌,生物泥浆反应与预制床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3年,孙铁珩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和(同日本、德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二十余项。获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15项,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部委科技进步奖等15项。

荣誉表彰

1988年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一届)

1992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2001年 国家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8年10月8日 第五届沈阳市“四尊”优秀领导干部名单

辽宁省优秀科技专家

辽宁省劳动模范

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1988年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一届)

1992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2001年 国家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8年10月8日 第五届沈阳市“四尊”优秀领导干部名单

辽宁省优秀科技专家

辽宁省劳动模范

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