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孙中山

增加 1,002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孫中山'''({{bd|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catIdx=S孫}}
{{notetag|
孫文生日採用公定日期與公認說法<ref>{{cite web|url=http://laws.mol.gov.tw/chi/flaw/FLAWDOC01.asp?lsid=FL014931&lno=23|title=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publisher=勞工部法令查詢系統}}</ref>,為其逝世後,廣東[[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向時居[[澳門]]的孫氏[[元配]][[盧慕貞]]求證生辰,盧氏據[[訂婚]]時交換之[[八字]]查出,孫文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農曆]]十月初六[[寅時]]([[公曆]]11月12日)。然而孫文在1897年11月應英國[[劍橋大學]]漢學教授[[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之請所著自述,則自稱生於1866年農曆十月十六日,與訂婚八字相差10天。學者[[黃季陸]]推測十月十六的「十」字可能是「初」字筆誤<ref>{{cite book|author=黃季陸|chapter=〈關於國父生辰的考證〉|title=《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與史學》|location=台北|publisher=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ref>。}}),''' Sun Yat-sen''',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于日本時,曾化名为'''中山樵'''<ref name="辭海"/>{{rp|2936}},故通稱'''孫中山'''。出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 (清)|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中国]][[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哲学家]]、[[理论家]]、[[思想家]]、[[作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醫師]]、[[兴中会]]会长、[[三民主义]][[倡导者]]、[[中華民國]]的[[缔造者]]、[[中华民国]]国父、[[中國國民黨]][[創黨人]]、[[黄埔军校]][[创始人]]、[[黄埔军校]][[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File:孫中山.jpg|缩略图|右|[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AD%AB%E4%B8%AD%E5%B1%B1%E7%9A%84%E5%85%AC%E7%9C%BE%E5%BD%A2%E8%B1%A1/ 原圖連結]]]
'''孫中山'''({{bd|1866 1905 |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catIdx=S孫}}{{notetag|孫文生日採用公定日期與公認說法<ref>{{cite web|url=http://laws.mol.gov.tw/chi/flaw/FLAWDOC01.asp?lsid=FL014931&lno=23|title=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publisher=勞工部法令查詢系統}}</ref> 為其逝世後,廣東[[ 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向時居[[澳門]]的孫氏[[元配]][[盧慕貞]]求證生辰,盧氏據[[訂婚]]時交換之[[八字]]查出,孫文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農曆]]十月初六[[寅時]]([[公曆]]11月12日)。然而孫文在1897年11月應英國[[劍橋大學]]漢學教授[[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之請所著自述,則自稱生於1866年農曆十月十六日,與訂婚八字相差10天。學者[[黃季陸]]推測十月十六的「十」字可能是「初」字筆誤<ref>{{cite book|author=黃季陸|chapter=〈關於國父生辰的考證〉|title=《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與史學》|location=台北|publisher=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ref>。}}),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ref name="辭海"/>{{rp|2936}},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 (清)|廣東省]][[廣州府]][[香 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 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ref name="辭海">{{cite book|title=《辭海》(1989年版)|publisher=[[上海辭書出版社]]|year=1989|isbn=7532600831|editor=辭海編輯委員會}}</ref>{{rp|2936}};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ref name="辭海"/>{{rp|2936}}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ref name="辭海"/>{{rp|2936}}。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中华民国臨时政府]]<ref name="辭海"/>{{rp|2936}}。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ref name="辭海"/>{{rp|2936}}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ref>{{cite web|url=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64|title=國父孫中山先生}}</ref>。[[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ref name="辭海"/>{{rp|2936}}<ref>{{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sunzhongshan/200906/0628_7072_1223479.shtml|title=毛泽东: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ref>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哲学家]]、[[理论家]]、[[思想家]]、[[作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醫師]]、[[兴中会]]会长、[[三民主义]][[倡导者]]、[[中華民國]]的[[缔造者]]、[[中华民国]]国父、[[中國國民黨]][[創黨人]]、[[中国国民党]][[总理]]、[[黄埔军校]][[创始人]]、[[黄埔军校]][[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ref>{{cite web|url=http://military.dwnews.com/news/2014-06-10/59477084.html|title=遭李鸿章冷落孙中山失望下发起革命|publisher=多维新闻网|date=2014-06-10}}</ref>。[[日本]]命令將兵遣師,[[甲午戰爭|侵入中國]]<ref name="師">{{cite book|quote=「近者日本命將遣師,侵入吾土,除宅居戰地之人民外,罕有知中日開釁之舉也者。」|authors=孫文自述、甘作霖譯|chapter=《伦敦被难记》布里斯特耳1897年英文初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12年5月中文譯版|location=北京|year=1981|title=《孫中山全集》第一卷|publisher=中華書局}}</ref>{{rp|52}}。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ref name="孫中山全集">{{cite book|title=《孫中山全集》第一卷|location=北京|year=1981|publisher=中華書局}}</ref>{{rp|52}}。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ref name="孫中山全集"/>{{rp|53}}。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中國國民黨主席|總理]]。
== 名字 ==
孫中山除了本名與下表所使用的[[名字]]外,亦用過大量[[中文]]、[[英文]]、[[日文]][[化名]]與[[筆名]]<ref>{{cite web|url=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sunyat-sen.org/sun2007/show.php?id=182|title=孫中山的名號稱謂獵趣|publisher=孙中山故居纪念馆|accessdate=2010-07-29|language=zh}}</ref>,多是為了擺脫[[通緝]]或隱蔽身份而取,部分則在於宣揚[[革命]]或是表達人生期望<ref>{{cite web|url=http://www.sszx.org.cn/sunyjView.aspx?id=969|title=辛亥年孫中山在倫敦化名考|author=李纾|accessdate=2018-01-12|language=zh-cnhans}}</ref>。1912年以後,孫氏不再面臨[[滿清]]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本名「'''孫文'''」署名,他本人從來不以「'''孫中山'''」自稱。在歐美,孫氏以其號「'''逸仙'''」或全稱「'''孫逸仙'''」行。
{| class="prettytable"
=== 尊稱「國父」 ===
孫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後,當時於[[北京]][[中山公园|中央公園]][[北京社稷坛|社稷壇]]舉行公祭時,[[河南省 (中華民國)|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輓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ref name="由來">{{cite web|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國父的由來|url=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2_01}}</ref>。
[[中國抗日戰爭]]中期,1938年1月16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 “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積極拉攏[[汪精衛]];1940年3月29日,汪精衛和日本達成協議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為了爭取正統地位,1940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决议,[[国民政府]]以孙「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公家]]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中国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
== 家族背景 ==
祖籍广东省东莞县。<ref>{{cite web|language=zh-cnhans|publisher=孫中山故居紀念館|title=《孫中山的家世——資料與研究》|url=http://www.sunyat-sen.org/sun2007/sunjiasi/sunjiansi1.htm|accessdate=2015-09-16}}</ref>孙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年(约公元1350年)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思想影响,隨[[何真]]由广府人南迁广东中转站[[南雄]][[珠玑巷]]迁来廣東省東莞縣長安鎮上沙村定居,到第五世房礼赞公才搬迁至[[中山市|香山]]。根据孙文故居《孙氏家谱》所载,始祖、二世、三世、四世祖,都在东莞上沙乡居住,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
孫文高祖父孫殿朝(1745年-1793年),高祖母林氏;曾祖父孫恒輝(1767年-1801年),曾祖母[[程氏]];祖父孫敬賢(1789年-1850年),祖母黃氏(1792年-1869年);父親[[孫達成]](1813年9月26日-1888年3月23日),母親楊氏(1828年-1910年);長兄[[孫德彰]](1854年-1915年),二兄孫德佑(1860年-1866年),長姊[[孫金星]](1857年-1860年)、二姊[[孫妙茜]](1863年-1955年)、妹[[孫秋綺]](1871年9月3日—1912年4月18日)。
1911年,在[[同盟會]]中部總會推動下,[[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具體執行、共同策劃发起[[武昌起義]]。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成功掌控武漢,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革命黨咸起響應,引發各省宣布獨立,終推翻清朝,導致[[溥儀|清帝]]退位。
11月11日,孫抵倫敦,就武昌起義成功接受《濱海雜誌》採訪<ref name="非常言"/>{{rp|57}},至11月20日離開<ref name="非常言"/>{{rp|58}}。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發動革命起義事件,計有29次之多<ref>[[李筱峰]]:〈孤峰對話〉,2006年4月12日</ref>。據[[唐德剛]]口述歷史研究指出,辛亥革命當時孫中山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 (科羅拉多州)|典華]]」的朋友的[[餐馆]]打工度日,對革命事並不知情,所以孫中山說:“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ref>历史资料:[http://www.boxun.com/hero/200801/orthodox/6_2.shtml 成都血案、武昌起义、鄂州约法、民国公报-1911]{{zh-cnhans}}</ref>;但[[封從德]]據一封未经认证的郵件断言,辛亥革命之際孫中山正在美國[[猶他州]]小鎮[[奧格登 (猶他州)|奧格登]]持續其演說募款之旅<ref>历史资料:[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2/sunyaxian.htm 武昌起义时,孙文并非在丹佛打工]{{zh-cnhans}}</ref>。但孙长期以来一直为推翻清朝这一大事业募款,即便辛亥革命时孙亦在募款,这也只能说明孙当时在干他一直以来都在干的一件事,而不能说明孙当时对辛亥革命这一具体事件有详细的认知。
== 建立民國 ==
==== 二次革命 ====
1913年3月23日,孫參觀長崎[[三菱]]造船所後,下午即乘船返國<ref name="非常言"/>{{rp|99}}。孫中山力主興師討袁,但黃興認為兵力不足,主張循法律途徑解決<ref name="用"/>{{rp|6}}。提倡五权宪法的孙却反对法律程序解决,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是為[[二次革命]],开民国武力解决政治争端先河<ref name="二">{{cite web|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url=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4_02}}</ref>。「二次革命」因勢單力薄,在兩個月內被各個擊破<ref name="用"/>{{rp|6}}。8月2日,孫由上海乘[[德國]]船舶潛逃至[[福州]],之後轉往台灣[[基隆]],隨即再乘日本船舶信濃丸赴日本尋求援助。10月15日,袁以北京總檢查名義通緝孙及二次革命首要<ref>{{cite web|language=zh-tw hant |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国父生平事迹简表·民國2年|url= 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1_01}}</ref>。在[[日本內閣]]默許下,孫經[[門司]]、[[神戶]],最後從橫濱進入東京{{notetag|孫中山致日本有司小池張造私函原件內曾提出以二十一條相匹敵之條件,以換取聯日、討袁。該函件由日本學者松末英紀教授從日本戰前檔案中影印,並在1986年於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學術討論會中發表}}<ref>[[哥倫比亞大學]]教授C. Martin Wilbur著作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內亦有引英日文史料證明。</ref><ref name="辭海"/>{{rp|2936}}。
==== 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1914年7月) ====
{{main|中國國民黨|陳炯明|六一六事變}}
=== 成立中國國民黨(1919年10月) ===
1919年10月,孫改組中華革命黨,擴大吸收黨員,成立[[中國國民黨]]<ref name="年表"/>{{rp|8}}<ref name="改">{{cite web|language=zh-twhant|publisher=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title=改組政黨與北伐|url=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4_03}}</ref>。1920年,[[陳炯明]]奉孫中山之命率領粵軍從福建返廣東,打敗盤踞在廣東之桂系軍閥,重建廣東根據地<ref name="用"/>{{rp|33}}。陳炯明請孫中山重回廣州。11月28日孙从上海回到广州。
=== 第二次護法運動(1921年4月7日-1921年6月) ===
===遺囑===
1925年3月11日,孫簽字於汪精衛執筆的《[[總理遺囑|政治遺囑]]》和《家事遺囑》上<ref name="非常言"/>{{rp|218}}。孫在彌留之際,由[[汪精衛]]代筆<ref>[http://book.sina.com.cn/wangjingweiyuchen/excerpt/sz/zt/2008-11-26/1702247809.shtml 執筆人汪精衛為何篡改孫中山先生遺囑?(圖)_讀書頻道_新浪網]</ref>簽署了兩份遺囑。孫弥留之际提到国事的遺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ref name="遺囑">{{cite web|url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404/12214592.html |title = “革命尚未成功”——孙中山遗嘱全解密 |date = 2005-04-04|accessdate = 2007-10-13|publisher=中华网 |language = zh-cnhans}}</ref>。
5月16日,中國國民黨一屆三中全會決議接受先生遺囑<ref name="非常言"/>{{rp|218}}。
孫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將中國道統和[[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但是也有少部分見解是其所獨創。
孫文:“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汤 (商)|湯]]、[[周文王|文]]、[[周武王|武]]、[[周公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ref name="藍培綱">{{cite web | language = zh-tw hant |publisher=大紀元|title=植樹節憶孫中山先生|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8/3/11/n2040478p.htm|author=藍培綱|accessdate = 2010-11-18 }}</ref>
[[民族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ref name="三民主義">{{cite web|language = zh-tw hant |publisher =維基文庫|title=三民主義|url=http://zh.wikisource.org/wiki/%E4%B8%89%E6%B0%91%E4%B8%BB%E7%BE%A9|author=孫中山}}</ref>。
「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權能區分」;廣興福利,大有為式的「萬能政府」。
=== 電視劇 ===
*{{TW}}: 《[[台灣廖添丁]]》([[艾偉]])*{{CHNML}}: 《[[走向共和]]》([[马少骅]])*{{CHNML}}: 《[[辛亥革命 (電視劇)|辛亥革命]]》(马少骅)*{{CHNML}}: 《[[孫中山 (電視劇)|孫中山]]》(赵文瑄)*{{HK}}: 《[[清宮殘夢]]》(孫必勝:孫文長兄[[孫眉]]曾孫)
===紀錄片===
=== 來源 ===
{{refbegin}}
* [[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上/下),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82年,ISBN 978-957-612-075-6. {{zh-twhant}}* 史扶鄰著,丘權政、符致興譯:《孫中山——勉爲其難的革命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ISBN 978-7-80120-097-6. {{zh-cnhans}}* 吳志華:《孫中山被囚域多利監獄?》,《[[明報]]》,香港:明報報業有限公司,2004年10月27日世紀版D4版. {{zh-cnhans}}* 陳沂:《中山先生的名字》,《[[中央日報]]》,台北:中央日報社,2001-08-18. {{zh-twhant}}*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臺北:[[遠流出版]],1998年,ISBN 978-957-32-3515-6. {{zh-twhant}}
* [[陳破空]]:《百年反思,孫中山是問題人物》,香港:[[開放雜志]],2011年,〈[http://www.open.com.hk/content.php?id=490#.WgkO2mhSzIU 百年反思,孫中山是問題人物]〉.
* 古屋奎二:《[[蔣總統秘錄]]》,日本《[[產經新聞]]》連載,中央日報社 譯.
== 外部連結 ==
{{Commons+cat|Sun Yat-sen}}
* [http://www.yatsen.gov.tw/ 国立国父紀念館 (台湾)]
* [http://www.sunyat-sen.org/ 孫中山故居記念館 (廣東省)]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Category:革命家]]
 
2,1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