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清风凝玉露
子夜四时歌·清风凝玉露
作品全文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
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1]
注释
清露:洁净的露水。方言。雨的别称。
凝如玉:凝结如玉。
中夜:午夜。半夜。
发:发起。发生。
情人:有情爱之人。恋人。
还卧:归还躺卧。
冶游:野游,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
步:踱步。
子夜
(1).夜半子时,半夜。 唐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明何景明《待曙楼赋》:“于是子夜既逾,寅晓将发。” 清钮琇《觚剩·六贞女墓》:“﹝ 李氏 六女﹞潜以酒相酹,期于子夜潮生尽命。” 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明明还只是子夜,而居然以为天已经大亮了,甚至于太阳又要落山了。”
(2).见“ 子夜歌 ”。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韦庄《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于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作品赏析
如玉的露珠,似水的凉风,标明了诗中的节序,也构成了全诗的背景。而诗的情思与境界之所在,则是末尾的“步明月”三字。本诗中的女子月下徘徊的原因十分具体:“情人不还卧”。夜已经这么深了,她的爱人还没有回来睡觉,她放心不下,因为从没有经受过这种独宿空闺的寂寞。他们历来感情甚笃,恩恩爱爱,他从未这么迟迟不归过的。他那里去了?什么事情缠住了他的身?世道不太平,但愿他不会遇到什么不幸的事情吧!......总之,爱人不归,她无法安眠,于是索性走出门来,一个人“冶游步明月”了。
“冶游”,辞典上多解释为“野游”。然而本诗中的“冶游”,其意义是“野游”所涵盖不了的。“冶游”,大约是从容、舒缓地走来走去。不过对于本诗的女主人公来说,从容、舒缓则只是她一向所有的优雅的步态,沉重的却是她的内心。读者试想:在静谧的深秋之夜,素洁的月光下,一位年轻女子独自徘徊踟躇,地上拖着她婀婀娜娜的长长的身影,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意境,而她那忧愁幽思的心绪,也就和盘而托出了。这身影、这忧思,全都浸泡于月光里,与月光溶为一体。所以,“情人不还卧”一句虽是全诗的关键,“冶游步明月”却是全诗的着眼点与归宿。“情人”隐在后面,作者对他并不多化笔墨,而只是致力于那位“步明月”的纯情女子。由此我们再回头看开头二句的景物描写,其铺垫与衬托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清风如玉,正是明月的伏笔,它反射着月光,也唯有借助月光才能看出。“凉风”衬托意境的清冷,“中夜”更显然衬托“步明月”的时间之长。[1]
参考文献
- ↑ 觀 |《玉露風筱》喻小芳 ,搜狐202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