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移除 2,283 位元組, 3 年前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姜</big> '''
 
|-
 
| [[File:姜11.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foodmate.net/upimg/070717/5_1908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foodmate.net/4images/5/2/64531.html 来自食品伙伴网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姜
 
拉丁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别称:生姜、白姜、川姜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芭蕉目
 
科:姜科
 
属:姜属
 
|}
'''姜''' (姜科姜属草本植物)
(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 [[ 通山 ]] [[ 阳新 ]] [[ 鄂城 ]] [[ 咸宁 ]] 、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根茎供药用,鲜品或干品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
花期:秋季。
 
[[File:姜22.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13074237&di=4d6a276f872ba36ee8f83bfb68a83609&imgtype=0&src=http%3A%2F%2F3-im.guokr.com%2FQzxdwM-qEo8TCQD255l0tcs1QGBtNZNuaqYZ101vvjcABAAAgwUAAEpQ.jpg 原图链接][http://www.adingyuan.com/thread-109297-1-1.html 来自定远网图片]]]
== 生长习性 ==
== 地理分布 ==
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 [[ 安丘 ]] 、山东 [[ 昌邑 ]] 、山东 [[ 莱芜 ]] 、山东 [[ 平度 ]][[ 大泽山 ]] 出产的大姜尤为知名。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 主要品种 ==
=== [[ 鲁姜一号 ]] ===
生姜新品种——“鲁姜一号”,是莱芜市农科院利用Co-60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后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大姜新品种,多年的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能。
=== [[ 山农大姜1号 ]]===
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大姜块、高单产的生姜新品种,其叶片平展开张、浓绿,上部叶较集中,有效光合面积大;植株分枝少且粗壮,地上茎分枝一般只有10-15个;姜根也是少而壮,姜块大,姜芽肥壮,商品性状好,辛辣味适中;抗寒性强,可适当提早种植和延迟收获;一般每亩产量为6000千克,高产的可达7500千克。
=== [[ 山农大姜2号 ]] ===
山东农业大学自国外引进的品种中,通过组培试管苗诱变选择而来。一般单株根茎重为800克左右,重者可达2000克以上。每亩产3500千克,高产者可达5000千克以上。
=== [[ 莱芜小姜 ]] ===
为中国名优小姜品种,株高70-80厘米,长势旺者可达1米以上。单株根茎重270-410克,重者可达750克以上。
=== [[ 莱芜大姜 ]] ===
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品种。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80-90厘米。一般单株根茎重350-450克。通常每亩产量为2000千克左右,高产田可达3500千克。
=== [[ 疏轮大肉姜 ]] ===
肉质根簇生,分枝疏、成单排,根茎肥大,嫩芽粉红色,耐旱,忌水。肉黄白色,表皮淡黄色,味辣,纤维少,品质佳,单株1-3公斤。
=== [[ 密轮细肉姜 ]] ===
肉质根茎簇生,分生力强,分枝较密成双排列。肉质致密,纤维多,味较辣、品质佳,肉与表皮淡黄色,芽紫红,单株0.75-2公斤,耐旱,抗病。
=== [[ 铜陵白姜 ]] ===
安徽省铜陵地区地方品种,在安徽省栽培较普遍。该品种是制作糖冰姜的上好原料。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90厘米,叶深绿色,根茎肥大,分枝较密,姜球呈双行排列。鲜姜外皮光滑,呈现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芽粉红色,比较粗壮。姜块呈佛手状形态,块大皮薄,纤维含量少,肉质脆嫩,汁多渣少,具有较浓郁的芳香气,辛辣味中等,品质良好。适于鲜食、腌渍、糖渍等多种用途。单株根茎重450-650克,每亩产1000千克,最高可达达2400千克。
=== [[ 来凤姜 ]] ===
湖北省来凤县地方品种,在湖北省栽培较普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70厘米。一般单株根茎重400-550克,每亩产1500千克。该品种耐贮性较差,抗病性中等。
=== [[ 四川 ]][[ 竹根姜 ]] ===
四川地方品种。植株高70厘米左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为不规则掌状,表皮淡黄色,嫩芽及姜球顶部鳞片紫红色,肉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一般单株根茎重可达250-500克,亩产2500公斤左右。
=== [[ 西林火姜 ]] ===
火姜株高50-80厘米,分枝较多,姜球较小,个体匀称,呈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嫩芽紫红色,肉质致密,辛辣味浓,皮薄肉厚,鲜辣温香,质嫩可口,水份含量少,宜于制作烤姜。这种烤姜保留了鲜姜原味,易于保藏和运输,使用价值高。
=== [[ 安姜2号 ]] ===
安姜2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黄姜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性强,皂素含量中等偏上,是综合性状良好的黄姜品种。
=== [[ 台湾肥姜 ]] ===
台湾肥姜株高60-70厘米,直立。叶披针形,排成两列,茎叶绿色,有香味。一般每亩产量4000千克。
=== [[ 南山姜 ]] ===分布在 [[ 广西 ]] [[ 云南 ]] [[ 广东 ]][[ 韶关 ]] 始兴一带,其姜要小观赏性要差点,但药用性价值很高,味道足,在当地用黄酒、鸡蛋加南山姜配合下煮给产妇吃,很有营养。
== 繁殖方法 ==
== 栽培技术 ==
=== 栽培季节 ===
一般春季播种,霜前收获。 <ref>[http://www.hnagri.gov.cn/web/hnagrizw/snzx/zlgl/syjs/content_100562.html 生姜栽培技术规程 ],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引用日期2015-09-10]</ref> 由于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须在温暖无霜的季节栽培。确定姜的播种期应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⒈根据发芽所需的温度,应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
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 病虫防治 ==
姜生产中常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姜螟。
 
=== 姜瘟病 ===
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或根部。一般在贴近地面的地下茎先染病。肉质茎受害,初成水渍状,黄褐色、无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腐烂,仅留皮囊,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恶臭的汁液。根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黄褐色,最终腐烂。地上茎受害呈暗褐色,内部组织腐烂,仅留纤维。叶片受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从无病田留种或精选姜种;因生姜瘟病原菌可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病的重要途径,对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其前茬应为新茬或粮食作物或葱蒜茬最好。而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前茬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植生姜。
 
⑵种姜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48小时后播种。
 
⑶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后,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ml,隔10-15天一次,连续3-4次。
 
=== 叶枯病 ===
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与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乐多液喷洒姜株,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 斑点病 ===
姜斑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 炭疽病 ===
姜炭疽病也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玉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彻底清除病残物。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 姜螟 ===
姜螟(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其食性很杂,以幼虫为害地上嫩茎为主,还可转株为害。
 
防治方法是:可用52.25%农地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2-3次。
== 主要价值 ==
=== 经济 ===
生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生姜制品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极为畅销,每年可为国家创大量外汇。 [10]
在中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历史很长,生姜的开发利用也比较早,主要产品有姜片、甜姜、姜酱、姜汁等,产品档次低,销售量有限。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鲜姜资源,通过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其每部分都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获取高附加值产品,获得较高的增值效应。同时从生姜中提取以下四种产品:浓缩姜乳,透明原姜汁保健饮料,生姜淀粉,最后对残渣进行综合利用,制成姜蓉辣酱。以上四种产品中的前两种为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 [[ 胆结石 ]] 的发生。但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而自古以来中医也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⑵致癌
日本研究人员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生姜的辛辣成分姜酮醇能够缓解血糖升高。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物质对人可能也有同样功效。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近畿中国四国农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连续19天给实验鼠投喂姜酮醇,剂量为每1千克体重投喂50毫克 [[ 姜酮醇 ]] 。研究人员然后继续给这些实验鼠投喂葡萄糖,剂量为每1千克体重投喂2克葡萄糖。1个小时后的测量结果显示,这些实验鼠的血糖平均上升值为147.3毫克/分升。
研究还发现,没有投喂姜酮醇、只投喂了葡萄糖的对照组实验鼠,血糖平均上升值为228.4毫克/分升。
== 化学成分 ==
根茎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C15H26O),姜烯(Zingiberene,C15H24),莰烯,水茴香烯,龙脑,枸橼醛及按油精等。此外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C17H24O3)及结晶性辣味成分姜油酮(Zingerone,C11H14O3)等。
 
== 参考来源 ==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4 中藥學]]
3,8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