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權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女權主義(Feminism)又稱女權、女性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sexism)、性剝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視和性壓迫(sexual oppression),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權主義與女性主義是同一個英語單詞「feminism」在中文的兩種譯法,兩者本質沒有區別。女權主義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體系之上。

女權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權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投票權、代表權(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騷擾、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權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壓迫與父權。

女權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社會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權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女性生殖器切割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以及中國的女性參政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比例偏高的問題;流產和遺棄女嬰問題;婚後居住在男方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媒體和社會觀念中的父權(男權制)思想殘餘問題等。而如強姦、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定義

女權主義的理論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綜觀女權主義的理論,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靜如水,有些主張做決死抗爭,有些認可退讓妥協,但是所有的女權主義理論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這樣一個跨歷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會結構當中,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等各個領域都處於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這樣的私人領域中,女性也處於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權制思想認為,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權主義卻認為,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為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為地建構起來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當中,男性也受壓迫,但是他們是由於屬於某個階級或階層的成員而受壓迫,而不是由於是男性而受壓迫。女性則不同,除了因為屬於某個階級或階層等原因之外,還僅僅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壓迫。由男性鑄造的社會將女性視為低下的:她只能通過挑戰和改變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徑來改變自身的低下地位。歷史上有許多向統治集團挑戰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權主義是向男權制本身挑戰的。

理論

女權主義理論可以被劃分為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兩大類。[1]

宏觀理論

女權主義宏觀理論包括一些對世界和歷史加以闡釋的宏大敘事,如世界體系理論。這一理論原本只是將世界區分為中心地域、半邊緣地域和邊緣地域,分析這些地域之間的權力關係,完全忽略了女權主義的因素。但是經過女權主義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論要點,其中包括不再把女性僅僅作為男性家長家庭的一個成員;不再認為家庭成員的利益總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獨立的經濟貢獻,女性在全球經濟中作為非正式勞動力、家庭工人、食品生產者的角色。

再如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女權主義循着馬克思主義的思路,並對它做了女權主義的改造。一個最主要的改造是提出了下列觀點:男權制是先於資本主義制度而存在的,因此推翻資本主義只是結束男性對女性壓迫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微觀理論

女權主義的微觀理論也是門類繁多,不勝枚舉:

交換理論:這一理論指出,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為自私的、相互隔離的、無情感的行為者,而女權主義理論則做出了另一種假設,它假設人是相互連結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權主義還用交換理論解釋男女兩性之間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份額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知識資源。

網絡理論:女權主義用這一理論分析性別差異與性別不平等。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他的社會關係的總和。男女兩性由於從兒時起結識的人就不同,後來的關係網絡也不同,因此造成了兩性發展機會的巨大差異。

角色理論:這一理論涉及女性的家庭與工作的雙重角色衝突問題。這兩種角色一旦發生衝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從家庭角色,女性因此喪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遷的機會,致使女性做事業的動力降低。女性比較集中的職業由於缺勤率高、精力投入少,因此變得價值較低,報酬也較低。

地位期望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男女兩性在進入性別混合的目標動力群體時,由於群體對男性的期望值高於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體互動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權力。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流而動,群體內的兩性都會反對她,敵視她。在這種情況下,性別期望模式得到了鞏固。

符號互動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的心靈、自我和社會都是通過符號交流和話語製造出來的。正如標籤理論所揭示的那樣,女性往往在社會教化的過程中接受了社會對男尊女卑的定義,於是遇事常常會自責,取悅和討好男性以避免懲罰,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兩性之間的巨大差別。

形式編輯

女權主義這個詞會讓人覺得這是單獨的一個意識形態,然而事實上女權主義存在有許多流派。由於歷史背景、某些國家裡面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女權主義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而產生了不同的路線。因此也就存在着各種的女權主義。

其中一個流派是激進主義女權主義(radical feminism),認為父權是造成社會最嚴重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流派的女權主義在第二波女權主義很受歡迎,儘管在現代已經沒有那麼突出。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將「女權主義」這個詞完全等同於激進主義女權主義所提出的觀點。

有些激進主義女權主義者提倡性別分離主義 (separatist feminism),也就是將社會與文化中的男性與女性完全隔離開來,但也有些人質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間的關係,更質疑「男人」與「女人」的意義(詳見酷兒理論)。有些人提出論點認為性別角色、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本身就是社會建構(見父權規範 heteronormativity)。對這些女權主義者來說,女權主義是達成人類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從其它的社會問題一起解放)。

有些女權主義者則認為某些社會問題可能與父權無關,或者父權不是這些社會問題的優先考量(比如說,種族歧視或階級劃分);她們將女權主義視為解放運動的其中一種,與其它運動彼此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