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增加 238 位元組, 3 年前
人物生平
{{multiple issues|
{{copyedit|time=2019-09-13T11:35:54+00:00}}
{{orphan|time=2019-09-13T11:35:54+00:00}}
{{refimprove|time=2019-09-13T11:35:54+00:00}}
}}
==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
[[File:Bezk.jpg|缩略图|巴尔扎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Honor ('''Honor é·de Balzac ''' ,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 [[ 法国 ]][[ 小说 ]] 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
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 人物生平 ==
巴尔扎克,法国 [[ 作家 ]] ,生于 [[ 法国 ]] 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尔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拿破仑的形象在《人间喜剧》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乡村医生》(1833)、《一桩神秘案件》(1841)、《三十岁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里。同时,作者也着力描写了和拿破仑相联系的帝国时代军官的形象。
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但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的《人间喜剧》洞悉了人性的贪婪与野心。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 [[ 巴黎 ]] 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 [[ 巴尔扎克 ]] 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学上的 [[ 拿破仑 ]] ”之称。他是文坛国王,他说过: “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当今的世界上,将会有四个伟人:第一个是拿破仑,第二个是居维叶,第三个是奥康瑙尔,第四个是我。拿破仑与长枪大炮为伍,居维叶娶下了整个地球,奥康瑙尔与他的人民溶为一体,而我,要把整个社会装进我的脑袋。”(李清安《巴尔扎克》)
他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小时候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因此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这是“铁饭碗”。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他的作家生涯。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尔后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这巨额债务像恶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作品风格'''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拿破仑的形象在《人间喜剧》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乡村医生》(1833)、《一桩神秘案件》(1841)、《三十岁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里。同时,作者也着力描写了和拿破仑相联系的帝国时代军官的形象。[4]
巴尔扎克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住宅、住宅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潢和日常生活用具等。对什么样的人就安排什么样的环境。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但有时也不免失之烦琐),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脓疮溃疡,指出资产阶级如何仇视人类感情和才能的正常发展,使人们陷于良心泯灭、道德堕落的境地。一部《人间喜剧》事实上就是一部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书。
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国小说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故事的格局,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力都有一定局限。巴尔扎克拓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几乎无限度扩大了文学的题材,让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仿佛与文学的诗情画意格格不入的东西都能得以描绘。他借鉴了其他文学题材的特点,把戏剧、史诗、绘画、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小说创作中,在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技巧。批评家泰纳称赞他道:“真正使他成为哲学家,而且超乎一切伟大艺术之上的,是把他的所有作品,连合成一部作品,部部作品都是互相连接,同一个人物重复出现,而彼此关联……从来没有艺术家聚积了这么多的光辉于其所要描写的人物,而且从来也没有这样的完美……巴尔札克之所以真正伟大,就在他握住了现实,而且握住了全体,他的伟大的系统,又把他的绘画有力地统一起来,忠实而且有趣。”
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以“编年史的方式”描写逐年描绘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他所创造的人物高老头、葛朗台、高布赛克、拉斯蒂涅、吕西安、贝姨、伏托冷等等几乎已经成为文学史不同类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样板形象,对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人物虽然都很典型,却并不如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一样僵化,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2]
'''法国文学史'''
当第一次走进协会庄严肃穆的大厅时,立即被巴尔扎克的雕像吸引了,他神态自若,若有所思。当我进进出出不同的处室时,
发现许多墙壁上悬挂着我们中国读者熟悉的另外几位法国著名文学家的照片和素描,然而最多的还是巴尔扎克。悬挂在协会会议室正面墙壁上的巨幅挂毯,是巴尔扎克、 [[ 雨果 ]] [[ 大仲马 ]] [[ 乔治桑 ]] 等法国文学家协会主要创始人的画像,但中心人物仍是巴尔扎克。
为什么在这个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里随时可见巴尔扎克的形象呢?我向热情的主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主人便向我讲述了一个个生动而又有意义的故事:
在巴尔扎克的倡议下,1837年12月10日,法国54名作家聚会通过了成立法国文学家协会的计划。1838年4月16日,法国文学家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协会始终以捍卫作者的权利为宗旨。协会的作用与地位后经法国有关法律确认。
1883年,法国文学家协会为纪念巴尔扎克对法国文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也为感谢他为保护文学创作者的权利和为促成建立文学家协会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决定出资为他雕刻一尊纪念像。第一位雕刻家未能完成任务于1891年谢世。后来 [[ 罗丹 ]] 被选定继承这一重任。在长达7年的工作中,罗丹多次改变自己的构思,最后决定了一种他认为最能表现巴尔扎克特点的神态:翘首天空,发丝散乱,身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雕像体被宽大的睡袍裹住略向后倾。他想通过这样的形态表现《人间喜剧》的作者因躲债而隐居,在夜深人静时,受灵感的激发起身即将扑向桌前去提笔写作的瞬间。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罗丹以其擅长的手法通过人体来表现力量,雕刻了近20尊巴尔扎克的像,多次推迟了文学家协会规定完成雕像的日期。[5]大雕塑家罗丹花费七年时间创作了《巴尔扎克》塑像,他将这位文学大师睿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6] 然而,当罗丹将其作品展示在1898年的沙龙时,等待着的却是批评和攻击。文学家协会拒绝接受并重新委托他人创作。
但是,真正的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伟人的业绩功不可没。在许多法国文学创作者的呼吁下,1950年12月1日,罗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隆重将那尊罗丹雕刻的巴尔扎克的复制像赠送给法国文学家协会。
[[Category:文學家]]
[[Category:作家]]
[[Category:法国人]]
98,3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