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奥地利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奥地利'''共和国( 德语:Republik Österreich,英语:The Republic of Austria),简称奥地利(Austria),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维也纳]],人口超过170万,国土面积83855平方千米。
奥地利从中世纪开始到一战结束前曾是欧洲列强之一,更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其他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占总人口的1%。官方语言 [[ 德语 ]] 。78%的居民信奉 [[ 天主教 ]]
奥地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 [[ 资本主义 ]] 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6330美元。其人类发展指数在2011年排世界第19位,其工业特点是国有化程度高,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产值及职工人数均占其总数的70%,1955年加入欧盟,是OECD的创始国之一。1955年宣布为永久中立国,1995年签订申根公约,1999年接受欧元。<ref>[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8868/1206x0_678870/ 奥地利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30]]</ref>
== 历史沿革 ==
根据考古发现,奥地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在 [[ 罗马 ]] 以前,有多个凯尔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区活动。其后罗马帝国占领了凯尔特王国诺里库姆并设立为行省。
罗马帝国衰落后奥地利曾先后被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尔卑斯地区迁移,占据了现今奥地利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了卡拉塔尼亚王国。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该地区,鼓励拓殖,并引进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后,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该地区被称为“marchia Orientalis”(“东方边疆领”之意),976年被赠予巴本堡的利奥波德。
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奥地利开始了与普鲁士之间长期的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斗争。同时奥地利也先后伙同普鲁士及俄罗斯两次参与瓜分波兰(第一次和第三次)。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而在此两年前,[[弗兰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为奥地利帝国的皇帝,统治范围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即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合并。1938年, [[ 纳粹 ]] 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ref>E.普里斯特尔著,陶梁、张傅译.:《奥地利简史》:三联书店,1972</ref>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