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阳五日未升起的原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国王先见到那赖,立刻跪下叩头说:“圣者啊!国家富饶,人民生活安定,都是托了你们的福!而现在两位不和,都是我不好,与老百姓没有关系,请您设法消除他们的恐惧,使他们重新安居乐业吧!”   

原文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成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着野花编成的垫子;饿了就吃山林中采来的野果,渴了就喝泉水。

经过长期的修行,他们学会了五种本领:眼睛可以洞悉一切,无所不见;耳朵可以听见一切细微声音;身体可以随意飞到任何地方去;可以知道所有人心中所想的一切;可以预测数年后将要发生的事,可以了解多少年前曾经发生过的事。由于这两个人神通广大,本领高超,无论是婆罗门、佛家弟子,还是仙人、圣人、龙王及一切鬼神,无不钦佩,都来向他们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提耆罗因长时间诵经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赖当时还没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罗的头,使他疼痛难忍。提耆罗一时心中大怒地说:“谁踩了我的头?明天清早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他的头就会破为七块!”

那赖一听,也十分恼怒地叫道:“是我误踩了你,你干什么发那么重的咒?器物放在一起,还有相碰的时候,何况人和人相处,哪能永远没有个闪失呢?你说明天日出时,我的头就要裂成七块,那好,我就偏不让太阳出来,你看着好了!”

由于那赖施了法术,第二天,太阳果然没有升起来。五天过去了,太阳仍没有出现,全国各地处在一片漆黑中。无论是国王、大臣,还是老百姓,都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但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人胆颤心惊,全国陷入恐慌之中,到处是灯笼、火把、蜡烛及惶惶不安的人群。

国王请来僧人,请教他们该怎么办。在这群僧人中,有一个人才学过人,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掐指一算,明白是怎么回事,连忙报告国王说:“陛下!就我所知,这是由于山里两个得道的修道人,发生了一些小摩擦,所以压住太阳,不让它升上天空。”

国王着急地问:“照你看,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停止争吵?”

僧人建议道:“请大王立即率领全国百姓,不分男女老少、职位高低,到那两位修道人的地方去,请求他们和解。即使他们心里对对方不满,为了百姓的利益,他们还是会和解的,到底,他们是心地善良的人嘛!”

国王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从僧人的建议,先试试这个法子再说。他立即派人飞驰各地,传达命令。很快地,老百姓及文武官员都集合好了。国王率领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大家高举着火把,进到山里,找到了那两位修道人。

国王先见到那赖,立刻跪下叩头说:“圣者啊!国家富饶,人民生活安定,都是托了你们的福!而现在两位不和,都是我不好,与老百姓没有关系,请您设法消除他们的恐惧,使他们重新安居乐业吧!”

那赖说:“陛下!要是提耆罗愿意和解,我就立刻把太阳放出来。”

国王又去提耆罗那里,请求他与那赖和好,让百姓免除忧虑。可是,提耆罗已发出的咒语是收不回来的。

聪明的国王对那赖说:“你在头上涂满泥,然后把太阳放出来。”

那赖照办,放出了太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山河,一切是那么明亮、温暖。就在这时,那赖头上的泥壳破成了七块,那赖本人则安然无恙。两个修道人和好如初,共同帮助国王治理国家。全国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