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太极拳

增加 29,602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太极拳1.jpg|缩略图|太极拳|center|[https://www.uooyoo.com/img2017/1/20/2017012055632049.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uooyoo.com/zt/taiji/ 来自中国太极科普图片]]]
| 创始人 = 张三丰 陈王廷  
| 国籍 = 中国河北省永年县、河南省焦作市
| 遗产类别 = 杂技
}}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明朝万历年间(具体年月不详),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杨露禅]](1800 ~1873),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使得太极拳广为人知。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杨、吴、武、 孙、赵堡、武当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截至2014年4月,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将该项目的申遗紧迫性写进了提案。
 
{| class="wikitable"
|-
!width=10%|目录!!width=30%|1太极简介 2拳术派别 3主要特点 !!width=30%|4现代发展 5太极养生 6养生太极功法特点!!width=30%|7申遗介绍 8视频
|}
 
==太极简介==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File:太极拳2.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yechinese.com/data/uploads/attached/20100921143804_13871.jpg 原图链接][http://i.myechinese.com/apps/lib/index.php?s=/Topic/topic/gid/5/tid/37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起源===
 
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3000798.html   太极拳起源和发展]百度, 2019-08-07</ref>
 
另一种说法,[[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232595963883004&wfr=spider&for=pc   太极拳的起源和传承演变(一)]百度 2018-09-22</ref>
 
===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拳术派别==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ref>[https://www.taiji.net.cn/article-17640-1.html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太极网, 2012-01-23</ref>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
 
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1850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1852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
 
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蒋发(1574~)所创。
 
蒋发是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小留村人,二十二岁时在赵堡街与村人共同练拳,适遇山西太极宗师王宗岳一行二人。王宗岳宗师发现蒋发的习武资质良好,适于培养,并在蒋发恳求拜师之真诚感动下,允收为徒,带回山西家中亲自培养。经过王宗岳宗师七年的倾囊相授,终成一代太极名师。
 
传承脉络:[[蒋发]]—[[邢喜怀]]—[[张楚臣]] —[[陈敬伯]] —[[张宗禹]]—[[张彦]] —[[陈清平]]—和兆元—[[和庆喜]]
 
==主要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22/07/35688004_856357144.shtml   太极拳有哪些主要特点?],360, 2019-08-22</ref>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File:太极拳3.jpg|缩略图|右|25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15233df4ebfa467c80861233dda3a503.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54186653_546963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现代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号召全国人民打太极拳。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太极拳进入推广普及期,邓小平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
 
不仅国内演练太极拳之风盛行,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ref>[http://www.taiji88.cn/news/358.html   太极拳的现代发展],百度, 2019-10-17</ref>
 
太极拳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思想===
 
陈氏第9代传人陈王廷创编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周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肝藏血,肾藏精;五神脏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吸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所以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术把拳术与经络学说相结合,主要取决于人体经络系统所具备的四大功能。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位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依靠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以提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代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练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拳术变化无穷,神秘莫测。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ref>[https://item.jd.com/47972434664.html?bd_vid={bd_vid}&cu=true&utm_source=baidu-nks&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t_262767352_baidunks&utm_term=82914786640_0_e789bbd186074c2c8e548bd86dfceba4  太极拳U盘24 32式太极拳视频分解示范教学视频U盘杨式陈式太极拳],京东, </ref>
 
===来源学说===
 
陈王廷(约1509年)又名陈奏廷,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庠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廷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太极养生==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15480614695635525.html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有哪些],百度, 2019-05-24</ref> [[File:太极拳5.jpg|缩略图|右|250px|[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08/06/04/res06_attpic_brief.jpg 原图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08-08/06/content_74420.htm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练气===
 
祖国医学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的运行主要靠气地推动,气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称为“气为血帅”;同时气又能控制血运行于经脉之中,故又称“气能摄血”;气可以促进血的新陈代谢,称为“气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两虚,称为“气随血脱”。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空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及“先天之元气”。这与道家修炼之气是相通的。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练身===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养生太极拳功法特点==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ref>[http://www.sohu.com/a/331762865_810247   太极拳养生的八大功效],搜狐, 2019-08-5</ref>  
 
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得气快、显效迅速。功法有聚气养气——练丹田气,意气升降——气通任督,升降开合——行气通经。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
 
===意气合力===
 
养生太极拳,练拳、松、息、气合一意,练到意力足,气力自生。气力用于内以运气血,是为阴阳自和之能力——疗疾健身的功力。气力用于外以运身手,是为拳势招式之劲力——技击应用的功力。
 
===简化拳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 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 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申遗介绍==
 
截至2014年4月,太极拳有遭到别国恶意抢报的可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中国如不加快申遗步伐,恐使这一“金字招牌”落入别国之手。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河南代表团的李光宇等33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的建议》。<ref>[http://www.sohu.com/a/225526699_100126101   李光宇代表:应加快推进太极拳的申遗工作!],搜狐, 2014-06-27</ref>  
 
《建议》中提到,太极拳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世界第一健身运动”。同时,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也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李光宇等人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在体育、健康、美学、哲学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006年5月,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启动太极拳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不过,由于每个国家申遗名额有限,我国文化遗产众多、竞争激烈,迄今未能成功申遗。<ref>[http://www.chinaxiaokang.com/2018quanguolianghui/jzplh/2018/0312/400999_2.html  河南代表团33名代表:太极拳是珍贵文化遗产 申遗时应优先申报],中国小康网, 2018-03-12</ref>  
 
==中华武术文化中的独特瑰宝--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目的。
 
太极拳是在经过抻筋拔骨的基本功训练后,使筋腱伸长、骨缝拉开后进一步锤炼所得的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弹性膨胀力。这种力松沉自然,肌松力棚,刚柔相济,收放自如。
 
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视频==
 
{{#ev:youku| XNDM0OTg2MTY3Ng }}
 
{{#ev:youku|XNDMwNDQ2MzUzMg|center}}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128,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