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極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極圖據說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傳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 就是周敦頤所傳的。


起源介紹

「太極圖」的起源。 一是同一名稱,卻指不同圖形,被稱作「太極圖」的除了陰陽魚圖形外,還有五層圖形(即習慣上所稱的「周敦頤太極圖」)、空心圓圖形、黑白半圓圖形等(實際上後幾種圖形被稱作「太極圖」的時間大大早於前者);一是同一圖形,卻有不同的名稱,如陰陽魚「太極圖」,早期稱作「先天圖」、「河圖」、「先天自然河圖」、「先天自然之圖」、「古太極圖」等;五層「太極圖」又稱「無極圖」、「太極順逆圖」、「太極順生圖」、「丹道逆生圖」等(兩類太極圖的圖形各自都稍有差異)。

現代有不少人認為太極圖起源於原始時代,甚至有人認為是太古洪荒之時外星人饋贈地球人的禮物,或本次人類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兩三次文明毀滅時遺留下來的唯一信物。陳立夫認為:「大陸先後所出土之古太極圖,較《周易》及《乾鑿度》之成書,尚早三、四千年。諸如陝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時代)雙耳彩陶壺上之雙龍古太極圖(藏瑞典遠東博物館),使用毛筆中鋒所畫,早於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銅器上,亦契有雌雄雙龍相互纏繞之太極圖。」(《關於太極圖的一些問題》)陳先生將雙龍相互纏繞之圖直接稱為「雙龍太極圖」。雙龍纏繞圖實際上就是華夏始祖「伏羲女媧交尾圖」;此外有人認為太極圖來源於符號(青海民和縣和樂都柳灣、遼寧翁牛特旗石棚山、廣東曲江石峽中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都刻有符號),雙魚紋樣圖形(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人面魚紋彩陶盆),雙鳳紋樣圖形(新石器時代骨刻與陶繪、河姆渡文化中有這種紋飾),近前有人聲稱太極圖來源於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黃河與洛書相匯後形成的「渦漩」。

發展說明

1.太極圖的思想淵源可上推到原始時代的陰陽觀念,但原始時代的有關圖形、符號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陰陽魚」太極圖。

2.太極圖與道教有關,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關觀點基本可信,這種關係主要體現在內丹、陰陽等思想觀念上。「水火匡廓圖」與「三五至精圖」同樣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陰陽魚」太極圖。

3.關於陳摶或薛翁、蜀之隱者、青城山隱者創作或始傳「陰陽魚」太極圖的觀點,因無以考證,只能存疑,不能輕易否定,也不能簡單肯定。

4.現存文獻中最早一張太極圖出自南宋張行成的《翼玄》。此圖不是清康熙以後人竄入,這一點從《翼玄》、《易通變》的文字內容中可以得到證實。

5.太極圖經明初趙撝謙改造(簡化),定型於明末趙仲全。之後出現的由兩個半圓合成的太極圖(包括以左右半圓排列、以上下半圓排列等)都與本義不符。

演變過程

道教

先天圓圖中間加上「陰陽魚」圖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陰陽魚」形正是對六十四卦方位圓圖的形象說明。《翼玄》中已用了先天圖「右行」、「左行」的字眼,除以上引文外,卷十還說:「易先天爻象圖,自乾坤始者,陰陽之象,上下皆右行;自復遇始(當為「垢」之誤)者,陰陽之象,上下皆左行,列於二也。」陰陽魚」的左行、右行不正是卦爻的左行、右行嗎?「列於二」如不是指陰陽——黑白二色的排列,那又是指什麼呢?

張行成在另一專著《易通變》中,載十四圖,其中第一幅圖即「有極圖」,「有極圖」即「先天圖」。此圖實為方圓合圖(圓圖變形為八邊形)。其中對圓圖的解釋可見看出「陰陽魚」圖的蘊義。「太極包含萬象,以為有而未見,以為無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渾淪之中,太極之全體也。」(卷一)「圓圖右行者,六變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變已有一之卦也。」(卷一)「先天圖自一陰一陽六變各至於三十二,是為地之一柔一剛,復垢代乾坤以為父母,剛柔承陰陽以成變化,而天下之能事畢矣。」(卷一)以陰陽爻的變化解釋六十四卦圓圖的排列,而「陰陽魚」圖形恰好準確而形象地反映了這種卦爻變化。


在太極圖圖形中,右上方「白魚」左行由大到小,依次為乾、兌、離、震(包括由這四卦作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陽爻逐漸減少;左下方「黑魚」右行由大到小,依次為坤、艮、坎、巽(包括由這四卦作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陰爻逐漸減少。而陽爻減少的同時,陰爻在增多;陰爻減少的同時,陽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魚」互糾表示。兩個「魚眼」則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其中「白魚」中的「黑眼」表示離卦,「黑魚」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在《翼玄》先天圖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變化圖,乾、坤分別為六個白格、六個黑格(為大父母),復、垢分別為一白五黑、一黑五白(為小父母),陰陽變化自復姤開始,由復左行,由垢右行。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組合起來(不考慮位置的高低),那麼恰恰就是一幅「陰陽魚」圖。張行成在找到六十四卦爻變規律的基礎上,做出陰陽魚互糾圖,應當是順理成章的事。郭或說「陰陽魚」圖只有「在黑白各半圓圖的基礎上應時衍變而產生」,有點武斷。

張行成之後,似乎沒有人直接提過他作有這麼一幅圖,袁桷在講太極圖流變時,曾提到過他,「薛(季宣)授袁(溉)時嘗言:河洛遺學多在蜀漢間,故士大夫聞是說者,爭相購之。後有二張,曰行成精象數,曰縯通於玄。最後朱文公屬其友蔡季通……」(轉引自胡渭《易圖明辨》卷三)從張行成的生平看,他是臨邛人,「乾道間,由成都府路鈐轄司幹辦公事丐祠,杜門十年。」(黃宗羲《宋元學案·張祝諸儒學案》),他杜門著書,共七種,七十九卷。以邵雍之學為歸宿,「取自陳希夷至邵氏所傳先天卦數等四十圖」(《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作「十四圖」,為確。)「敷演解釋,以通諸易之變,始若殊途,終歸一致。」「先是康節之學有所傳十四圖者,世莫之傳。先生得於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為象數之用。」(《宋元學案》)據此說,張行成以在蜀中之便,完全可能在蔡元定(季通)以前得到這幅圖。

除了張行成,宋代還有沒有人作過「陰陽魚太極圖」呢?據文獻記載,至少還有兩個人作過這類圖。一個是早於張行成的鄭東卿(少枚),一個是晚於張行成的羅願(端良)。鄭東卿傳「古先天圖」:他作有《先天圖注》,自序說:「東卿自學《易》以來,讀易家文字百有餘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圖、揚雄《太玄經》、關子明《洞極經》、魏伯陽《參同契》、邵堯夫《皇極經世書》而已……四家之學,皆兆於先天圖。先天圖,其《易》之源乎?復無文字解注,而世亦以為無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圓相生圖,為先天圖註腳,比之四家者為最簡易。」鄭東卿提到的「古先天圖」至少早於揚雄,並不是他自作,他只是作了一幅「方圓相生圖」為它作註腳。「古先天圖」到底何樣,不得而知。從名稱上推測當是外套先天六十四卦一類圖(當時冠以「先天圖」名稱者,全是指這類圖,只是中間圖形有「方形」與「陰陽魚」形的區別)。

羅願作「河圖」:據明初宋濂介紹:「新安羅端良願作陰陽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為八卦,謂之河圖;用井文界分為九宮,謂之洛書。言出於青城山隱者,然不寫為象。」(轉引自胡渭《[[]]易圖明辨》卷三)羅願的這張圖也說是從四川青城山隱者那裡得來的,為陰陽相含之象,中間「八分之」,只是仍不稱「太極圖」,而稱「河圖」,不過圖象也沒有流傳下來。胡渭認為就是後來趙仲全「古太極圖」的樣子。羅願與朱熹是同鄉(同是新安人,今安徽徽州),又是摯友,因而可能朱熹在托蔡元定入蜀尋找三圖之前,就看到了羅願這張圖,只是不重視,或不贊成(朱熹認為「河圖」是十數圖,而不是這張圖)。

宋代張行成、鄭東卿、羅願的這類先天太極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鄭、羅的圖以至於散佚。)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代初年。明代一反過去,人們開始真正關注這類圖。

明初,趙偽謙在《六書本義》中載有太極圖,這張圖過去被學者認為是第一張「太極圖」,看來這個結論應該改寫了。不過當時仍未稱「太極圖」,而是稱「天地自然河圖」(胡渭引用時稱「天地自然之圖」)。趙撝謙解釋:伏羲時,滎陽一帶的黃河中有龍馬背負這張圖浮出水面,所以被稱為「河圖」,《周易》說「河出圖」,《尚書》說「河圖在東序」,就是指這張圖,而不是指九數圖或十數圖。

趙撝謙圖與張行成圖有一些不同:(1)趙圖外圈為先天八卦,張圖為先天六十四卦。(2)趙圖「魚頭」稜角分明,「魚眼」為偏長的淚痕狀;張圖「魚頭」線條柔和,「魚眼」為圓形。

到了明末,趙仲全作《道學正宗》,書中載有「古太極圖」,這是現存文獻中第一次將這張圖稱為「古太極圖」的。與趙撝謙圖比較,在「陰陽魚」上加了四條線,劃分為八個區域。(胡渭認為羅願當年的陰陽相含之象的「河圖」就是這種樣子。)這就將卦爻陰陽位數與「陰陽魚圖」黑白變化度數更嚴格地對應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後世干變萬化的太極圖(以兩個半圓合成的太極圖最為流行),都是不對的,都不符合與卦爻位數嚴格對應的本義。其後在對這張圖的稱謂上,基本統一,此圖最終確名為「太極圖」,一直延用。

  

創作與卦象

  太極圖創作來由歷來眾說紛紜,而以邵雍、杭辛齋等為代表的對太極圖中卦象含義的經典理解,卻存在重大缺陷。

  「陰陽魚太極圖最初是怎麼得來的?經本人反覆研究,認為最直接的一種可能是,將伏羲八卦卦象(如下面圖中最上面八卦各象)改畫成同心扇形、聚列而連之,或將一圓均分八等分而分別畫成八卦,總之可以先成大體規則,再以曲線改畫而成。此法可以稱之為『八卦相連法』。照此法,太極圖直接依八卦而來,自是各區與卦象之間相互對應,順理成章、圓融無礙。『八卦相連法』,如下圖所示,明顯可見八卦連續排列時,循環形成黑白魚形,而且白魚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魚之白眼正是離卦之上爻。 進而使八卦卦象按相應方位聚合成圓,則古太極圖立現矣!此法,只可得到如下的古太極圖原圖」。

  「『八卦相連』成太極圖,則八卦次序必須符合各自對應的方位,如此就只能得到一種太極八卦圖,不僅太極圖是順時針的,而且八卦卦象只能頭朝里。如果『八卦相連』果真是古太極圖的創作依據,那麼也就說明邵雍、杭辛齋乃至其他人對於太極八卦圖的理解都錯了;而其它的太極八卦圖,哪怕是卦象朝外但次序正確的太極八卦圖,則都不是符合伏羲先天八卦的先天太極八卦圖。當然,這並不妨礙,諸如用到後天八卦,可以在中間加一個太極圖。只是需要明白,這個太極圖並不是為了對應後天八卦卦序而畫,而實際是先天八卦卦象的順次相連」。

  於是,八卦與各自正對太極圖扇區之間,是直接一一對應的關係;尤其坎離二卦,完全不是如邵雍所言分別針對「對過陰在中也」、「對過陽在中也」。

  又,易學研究者郭彧先生對於類似太極圖構成方法亦早有論述,其啟發雖不是從「八卦相連」而出,卻是異曲同工。郭彧先生在《談所謂陰陽魚太極圖的來源》一文(詳見本詞條擴展閱讀部分)中說到:「對於 「陰陽魚的太極圖」的來源,清代張惠言於《易圖條辨》中說得很清楚。他說『為此圖者,蓋由朱子發《[[]]納甲之圖》,用周元公《太極(圖)》之法,圓而入之』,朱震的《納甲之圖》是八卦初爻畫於外之圖,而楊甲《六經圖》中的《伏羲八卦圖》也是八卦初爻畫於外之圖。今以是圖『圓而入之』,即得《心易發微太極之圖》……所謂的『陰陽魚的太極圖』原本是一幅初爻畫於外的『八卦』圓圖。以黑白塊替代卦爻符號作易圖,始見於宋代。朱熹先作了橫圖,其弟子林至進而作了圓圖。」郭彧先生的方法並無將八卦連續排列的分析,而是直接以八卦聚合成圓,如圖示。

  釋義古太極解釋

  ( 1)《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 2) 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個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 3)謂天宮,仙界。 三國魏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申遺

  成都大型公益講座「成都故事百家談」的太極圖文化研究所所長明賜東先生,擺出其歷時6年對太極圖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廳遞交一份3萬餘字的申報書,展開太極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動,並已收到省文化廳的回覆。

  這場名為「太極圖、八卦探秘」的講座,吸引了300餘名市民坐進「成都故事百家談」的現場。明賜東的開場白就讓市民震驚:「產生於6000多年前的太極圖是中國的第一發明,早於四大發明3000多年,它是中國文化的始祖,中華民族的象徵。絕對不僅僅是很多人片面錯誤認為太極、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記和符號。」

  明賜東介紹,在長達千年的時光中,古人在對圓形、對稱形、圖騰、陰陽概念等認識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太極圖。凝聚着中華民族智慧的太極圖集中表現在紡織輪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從考古學上找到最有力的證據。「不僅僅在哲學辯證領域,太極圖對科學也有重要影響,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賜東拋出一個又一個重磅觀點。[1]

  還沒等聽眾回過神來,明賜東用多媒體展示出一幅以國寶大熊貓為藍本按照太極圖設計創作的「熊貓太極圖」,「四川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我建議把熊貓太極圖作為四川省的徽記,使代表四川的國寶熊貓與代表中華原始文化的太極圖融為一體。」同時,明賜東還設計了一幅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太極圖」,「今年我已經把一份3萬多字、18頁的《申報書》及建議函遞交到四川省文化廳,提出就太極圖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這一中國始原文化瑰寶能更加深遠地影響中國和世界,也避免韓國搶申端午的事件再在太極圖上重演。」

  在四川省文化廳回復明賜東的函中,省文化廳明確表示:「將儘快把你的建議和擬申報內容向文化部作專題匯報。我們將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諮詢委員會諮詢。」明賜東認為,如果按照常規程序走,申報成世界級非遺至少需要近10年時間,「在太極圖的申報上,希望能打破常規快速申報,讓中華民族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儘快得到高級別的保護和傳承。」

  太極八卦圖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太極圖:

  外面一個正圓就是太極圖,內分黑白兩個逗號一樣的(術語為陰陽魚)叫做陰陽。什麼是陰陽呢?「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內經》。簡單地說,男為陽,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故而有「男左女右」之說也);上為陽,下為陰;火為陽,水為陰;升為陽,降為陰;浮為陽,沉為陰……  兩個大逗號裡面的黑白小圓點,叫做「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根據左、上、升、浮、白是屬於陽性的,所以左邊的一塊代表「陽」,且呈白色、向上升浮;同理,右邊的一塊代表「陰」,為黑色,向下沉降,於是中間就形成了一個反「S」形(注意是反「S」形,而不是「S」形。即便倒過來看,中間也是反「S」形,除非翻過來看,就是鏡象里)。 這就是一個太極陰陽圖(陰陽魚互糾太極圖)。判斷有沒有畫錯,最簡單的有句口訣,「左升右降,左白右黑」。

  太極八卦圖的方向和我們現在認識的不一樣,我們現在認識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太極八卦圖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1.坎代表北方 2.艮代表東北方 3. 震代表東方 4.巽代表東南方

  5.離代表南方 6.坤代表西南方 7.兌代表西方 8.乾代表西北方

相關簡介

相關定義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太極圖的思想淵源可上推到原始時代的陰陽觀念,但原始時代的有關圖形、符號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陰陽魚」太極圖。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現存文獻中最早一張太極圖出自南宋張行成的《翼玄》。

相關概述

  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2]

  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即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變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故變化無窮。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綱領,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太極圖,實際有很多種,諸如周敦頤太極圖、先天太極圖(原名「天地自然之圖」,俗稱「陰陽魚圖」)、古太極八卦圖(先天太極圖周圍配以八卦符號)、來知德太極圖以及清朝端木國瑚太極圖。歷經流傳至今,各圖唯有先天太極圖以及古太極八卦圖人盡皆知,因此,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圖」即「陰陽魚圖」或「天地自然之圖」,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八卦圖」即古太極八卦圖範式,甚至往往將「太極八卦圖」簡單的稱之為「太極圖」。

  本詞條採用現代人習慣,將單純的陰陽魚圖稱之為「太極圖」,將附帶八卦符號的陰陽魚圖稱之為「太極八卦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