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平洋黑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平洋黑鸭
原图链接

太平洋黑鸭 (学名:Anas superciliosa):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1]体长47- 61厘米,雄鸭体重642-1400克,雌鸭体重560–1400克,翼展82–93厘米。体型较大。整体羽毛主要是斑驳的褐色、棕色和浅黄色。全身有深褐色至浅黄色的条纹和斑点,羽毛有白色或黄色边缘。雌鸭羽色与雄鸭相同,但在顶冠上是棕色而不是黑色。虹膜褐灰色,鸟喙铅色。腿脚灰黄绿色。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太平洋岛屿、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陆(干旱地区除外)、塔斯马尼亚岛麦格理岛


形态特征

太平洋黑鸭体长47- 61厘米,雄鸭体重642-1400克,雌鸭体重560–1400克,翼展82–93厘米。体型较大。整体羽毛主要是斑驳的褐色、棕色和浅黄色。全身有深褐色至浅黄色的条纹和斑点,羽毛有白色或黄色边缘。头部苍白,有明显的深色条纹,以深褐为中间色线,通过与眼睛上下方,深褐色的顶冠与奶油色接壤,形成长而醒目的宽条纹。冠部为黑色,面部为白色至浅黄色,喉部白。上层翼的覆羽颜色相同,二级飞羽明亮有光泽,具彩虹色闪耀的绿色翼镜。翼下内侧的白色在飞行很突出。

雌鸭羽色与雄鸭相同,但在顶冠上是棕色而不是黑色。

年幼的太平洋黑鸭羽毛类似成鸭。

虹膜褐灰色,鸟铅色。腿脚灰黄绿色。

保护现状

  •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ver 3.1——无危(LC)。

  • 种群现状

由于与绿头鸭的竞争和杂交相结合,该物种被认为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数量在下降。这种引入的物种在发达地区最为常见,至少在新西兰,数量仍在增加。同样在新西兰,野生栖息地的丧失被认为是导致物种数量衰退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狩猎和栖息地退化导致在美拉尼西亚数量缓慢下降。栖息地被破坏也在澳大利亚发生,但那里的太平洋黑鸭已经证明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栖息地。

太平洋黑鸭与绿头鸭杂交的种,产生羽色较淡的种类,具有明显的面部条纹和蓝色翼镜。

栖息环境

太平洋黑鸭是澳洲很普通的野鸭,具有广泛的陆地、海洋湿地和河口等繁殖和饲养的耐受性,在整个澳大利亚的湿地中都有分布。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森林池塘、潮汐泥滩、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优先选择浅的、植被良好的沼泽,以及湿地,受保护的河口和庇护的沿海水域。从小溪、河流、小型淡水池塘到(更罕见的)隐蔽的海洋水域;可以利用非常小的水体,包括城市池塘、农场水坝和排水沟。

生活习性

通常以成对或小群的形式出现,很容易与其他鸭类混群,是湖泊观赏和城市池塘的常见场所,在城市池塘活动的该鸭变得非常温顺。一般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

以植物为主食,包括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根、草籽、叶、草果、稻谷等,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如昆虫蜗牛和小龙虾等。鸣叫声是喧闹、快速的嘎嘎声,开始时非常响亮然后逐渐减少。

分布范围

原产地: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库克群岛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社会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爪哇和苏拉威西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卡罗琳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的库克群岛、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法属)、萨摩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斐济、汤加和瓦努阿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最高峰在雨季,在夏末或初秋配对。伴随著求偶仪式化雄鸭用双翼拍打并追逐雌鸭转动。通常巢穴选择远离水的地方,一般建在树洞里。有时也选择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水草丛中,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每巢产卵4-12枚,孵化时间21-25天。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而雄鸭则靠近守卫巢穴。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幼鸟49天离巢。

幼鸭生长一年后即可繁殖,但幼鸭的成活率大约仅有35%。成鸭在新西兰平均寿命为21个月,但野外寿命最长的的太平洋黑鸭至少可以生存20年。

参考文献

  1. 太平洋黑鸭简介.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