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38章。第1—3章阐明1940年9月轴心国家缔结同盟前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从事扩张的政策和历史。着重交待围绕日本侵略中国而导致的美日矛盾的逐步激化。第4章着重叙述英法对德战争失败后,特别是1940年9月德日意缔结轴心同盟后美国全盘调整世界战略把德国视作第一号敌人,改变原有的先亚后欧的指导思想,转而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第5—6章着重叙述1941年日本企图利用德国在欧洲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和英美力量的很大部分被牵制在欧洲(大西洋方面)加紧制定南下扩张的政策,妄图建立所谓“大东亚的新秩序”。第7—12章叙述日本偷袭珍珠港取得的重大胜利与日本先后侵占东南亚各国直到逼近澳大利亚的战争进程以及英美被迫转入战略守势下所从事的防御性战争。第13—16章重点叙述作为太平洋海战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年。介绍从珊湖岛海战到中途岛海战的历史进程,从而说明美国如何由战略防御逐步取得海战的主动权并迫使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采取防御态势。第17—34章叙述中途岛海战胜利后,美国依靠经济实力迅速建立起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分兵两路,直攻硫黄岛和冲绳岛,攻占新几内亚后直捣菲律宾的经过,并介绍美国陆海空三军在莱特湾赢得最后一次海战的胜利,迫使日本转入本土的战争。第35章专门讲述1945年7月和8月美国两次投放原子弹轰炸长崎和广岛的经过,同时介绍英美苏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第36章讲述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过程。第37—38章作者根据战后公布的“魔术”小组的文件,评论珍珠港事件中罗斯福军政要员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他们在此次重大损失中应负的责任。
本书利用了美英政府近年来解密的档案材料,对太平洋战争的起因和作为触发引信的珍珠港事件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但记录了国务活动家和军事首脑们的活动,而且描写了交战双方一些普通士兵的经历。中国战场是此次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本书对中国人民和武装力量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和贡献几乎未作正面论述,显然是重大缺漏。
作者介绍
约翰·科斯特洛(John costello),美国海战史研究者,著作还有《大西洋战争》和《一九一六年日德兰海战》(合著)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太平洋战争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