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天津时调

增加 25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006年5月20日,天津时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mini.eastday.com/a/180405085745481.html 天津时调的故事],东方资讯,2018-4-5</ref>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天津时调保护单位为天津市曲艺团。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落子馆的衰落至消亡,唱手们有的进入杂耍场,正式成为演员。其中擅长时调者多数转入明地时调棚,少数优秀者进入正式杂耍园。老一代时调艺人由淡出歌场至相继脱离舞台。后起艺人中优秀人才极为匮乏。随着时代、境地的变迁,罗祖诞辰、盂兰盆会等民间民俗性的时调演出活动也由逐渐淡化减少直至消失。此时期的时调趋向衰落。
1953年,天津广播曲艺团对时调中的“靠山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出新,将民歌《摔西瓜》的唱词移植改编为“靠山调”的唱词《摔西瓜》,并结合唱词的内容、情感对“靠山调”的传统唱腔及伴奏进行实验性的改革。在伴奏乐器上增加了扬琴、琵琶、笙、低音胡,加上原有的三弦、四胡共七件乐器,把舞台的演唱气氛衬托得更加火炽热烈。为净化舞台,还弃除了场面桌。经过多方面改革出新,《摔西瓜》作为时调革新的首例曲目,以清新的姿态和新的称谓“天津时调 <ref>[http://www.china.com.cn/culture/minsu/2010-04/07/content_19762744.htm 民间曲艺 天津时调],中国网, 2010-04-07</ref> ”展示于观众面前,并得到公众的首肯和认同,取得时调改革的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