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鱼狗
大鱼狗
原圖鏈接

中文学名:大鱼狗
拉丁学名:Megaceryle maxim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佛法僧目
科:翠鸟科
属:大鱼狗属
种:大鱼狗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769
英文名称:Giant Kingfisher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大鱼狗(学名:Megaceryle maxima) [1]:是非洲最大的翠鸟,体长42-48厘米,体重255-426克 。冠很大,喙长而宽阔,尾较短。雨林地带的品种颜色略深,上半部分的斑点较少,下半部分斑块较多。两个品种在森林边缘有杂交。孵育季节为8月至次年1月,每次产卵3-5枚。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其栖息地覆盖撒哈拉沙漠南部大部分地区。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 [2]该物种有两个亚种,一种为指名亚种(M. m. maxima),分布在地势开阔的国家,另一种为雨林亚种(M. m. gigantea),分布在雨林地带。

目录

形态特征

大鱼狗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水鸟。体长42 -48厘米,体重255-426克 。头有羽冠,黑色的上体有许多精美的白色椭圆或其他形状大斑点。雌鸟腹部栗色,黑色的胸部有白色斑点。而雄鸟则体侧有较深的斑点,胸部栗色,腹部白色有黑色斑点。嘴下、枕、后颈白色;背、、尾下覆羽灰黑色,各羽也具许多白色斑点。翼黑色,初级飞羽各羽具许多不太圆的白色圆斑,次级飞羽各羽具许多整齐的白色横斑。颏、喉白色,颈上有一白色粗纹延伸至前胸。虹膜褐色;嘴角黑色,上嘴基部和先端淡绿褐色;脚肉褐色。 该物种有两个亚种,一种为指名亚种(M. m. maxima),分布在地势开阔的国家,另一种为雨林亚种(M. m. gigantea),分布在雨林地带。雨林地带的品种颜色略深,上半部分的斑点较少,下半部分斑块较多。两个品种在森林边缘有杂交。喙大,形长而尖、似矛侧扁、峰脊圆;鼻沟显著;翼尖,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 枚短,第2或3枚最长;尾较嘴长;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短小;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

生活习性

飞翔时不断地鸣叫,尤其在急速落入水中捕猎时,鸣声更大。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包括小河、出海口、海滨和污水池塘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沿水犁沟的共同性在村庄南南部非洲的干旱台地高原的和灌溉伺机猎食,与翠鸟的捕食方法相同,常在水面掠取,或是潜入水中捕食;有时甚至能全身消失在水中;也有时鼓动双翅,停翔于离水约3-10米的空中,好像悬在水面上,一见食饵,立即直入水中猎取。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完全肉食性,食物因地区而异:在利比里亚和南非,主要是消耗淡水蟹,在扎伊尔则是鱼。可以整个吞下小螃蟹,那些有35-45毫米的背甲的甲壳类动物在吞咽前先撕碎。为了补充营养,也猎食不同的3-7厘米长的食蚊鱼、小淡水鱼、青蛙、蟾蜍、蜈蚣和小型爬行动物。亚成鸟主要食鱼:捕食的鱼最大可达18厘米长。

繁殖方式

单配,繁殖期在每年8-1月。在河流、小溪的堤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高11个厘米,宽15厘米,深2米。雌鸟独自孵卵。巢无铺垫。每窝产卵2-3枚,卵圆形,壳坚固,白色光滑具小斑点。孵化期22-24天。雏为晚成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林区溪流、平原河谷、水库、水塘、甚至水田岸边。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安哥拉(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 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視訊

Giant Kingfisher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