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片來自未來視角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語: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暱稱The Met)座落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中央公園旁,為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主建築物面積約有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公頃。

起源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一群美國公民於1870年發起構建。當時的發起人包括了商人、理財家、卓越的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給予美國公民有關藝術與藝術教育的薰陶。[1]最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於1872年2月20日開幕,當時的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681號。

在2007年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經有接近四分之一英里長及佔地二百萬平方英尺,是博物館最初大小的二十倍。[2]

收藏品概述

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十七個館部。除了主館外,還有位於曼哈頓上城區的修道院博物館分館,那裡主要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品,以及於2016年3月開放的布勞爾分館,用於展出現當代藝術。

在眾多永久藝術收藏品中,包括許多出眾的古典藝術品、古埃及藝術品、幾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及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伊斯蘭藝術品。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博物館的室內設計模仿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從1世紀的羅馬風格延續至現代美國。

歷史

該博物館於1872年2月20日首次開放,以「為了在城市中建立和維持一個藝術博物館和圖書館,為了鼓勵和發展美術研究和藝術在生產和自然生活的應用,為了增加相關科目的一般知識,也為了向公眾提供教育和娛樂。」[3]為目的 。

當時位於紐約市第五大道681號的一幢大廈之內。鐵路職員約翰·泰勒·約翰斯頓John Taylor Johnston將個人藝術收藏品提供給博物館作為最早的館藏,並且擔任首任館長。而出版商喬治·帕爾默·普特南(George Palmer Putnam)成了創立時期的監督人。藝術家伊士曼·約翰遜(Eastman Johnson)擔任博物館的共同創辦人。在他們的指導下,博物館的館藏,由最初的羅馬石石棺和大部分來自歐洲的174幅繪畫,迅速增長並填滿了可用的空間。1873年,博物館採購了盧吉·帕爾瑪·德·塞斯諾拉(Luigi Palma di Cesnola)所收集的賽浦路斯文物。同年,博物館從第五大道搬遷到第14街128號道格拉斯大廈。可是新館址很快就不敷應用。

一個錯誤

1871年,博物館與紐約市商議後,得到中央公園東側的一片土地作為永久館址。其建築的紅磚新歌德式外型由美國建築師卡爾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和合夥人Jacob Wrey Mould設計。[4]沃克斯的大膽新歌德式設計不獲欣賞,在建築完成時被認為設計過時,更被博物館的主席評為「一個錯誤」。[5]

博物館自此不斷擴建,譬如由理查德·莫里斯·亨特所設計的新古典學院派布雜藝術的立面。[6]這個擴展部分由1912年開始興建,到1926年完工,採用了來自印第安那州的灰色石灰石。南翼建於1911年,北翼建於1913年。兩翼都是由麥金米德與懷特事務所(McKim, Mead & White)負責興建。1963年,在作家安德烈·馬爾羅驅使下,成千上萬的訪客到博物館一睹《蒙娜麗莎》。

建築計劃目標

1971年,新建築計劃得到批准並且交給凱文·羅區-約翰·汀克羅事務所負責,工程為期超過20年。計劃目標是為了市民更容易接近展品,研究人員更方便使用設施,讓整個博物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義。

在很多的新計劃中,也包括了於1975完工的「羅伯特雷曼翼」,那裡珍藏了很多歐洲油畫大師的名作,當中包括了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安置丹鐸廟的「賽克勒翼」,完成於1978年;「美國翼」於1980年對外開放,那裡全面展示美國日常生活藝術歷史;「邁克爾C洛克菲勒翼」,自從1982年,收藏了來自非洲、大洋洲、美洲的文物;「莉拉艾奇遜華萊士翼」,自1987年收藏了很多現代藝術作品;而「亨利河克拉維斯翼」則展出自文藝復興至20世紀初的歐洲雕塑與裝飾藝術。

這些新建築物落成後,博物館在這些空間裡重新組織收藏品。1998年6月,韓國藝術廊對外開放,完整了亞洲藝術的展覽系列。1999年,近東方文物、希臘與羅馬文物展館的重新裝修已經展開。展覽古希臘藝術的「羅伯特和蕾妮展覽廳」在1996年開幕,新希臘畫廊於1999年4月開幕,而塞浦路斯畫廊於2000年開幕。

2006年,博物館的建築物總長度差不多400米,佔地180000平方米,比1880年代的館址大20倍。

影片

去大都會博物館必看

參考文獻

  1. Brief History of The Museu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3.
  2.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t HumanitiesWeb
  3. Disturnell, John New York as it was and as it is, D. Van Nostrand, New York, 1876.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age 101.
  4. Visitor's Information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websit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4-11.
  5. Halford, Macy. At the Museums: Four Eyes. 2008-12. 
  6. François Weil. Histoire de New York. Paris: Fayard. 2005: 180. ISBN 2213618569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