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蒙古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蒙古國

來自 知乎 的圖片

本名 大蒙古國

別 名 蒙古

時間範圍 1206年

首 都 曲雕阿蘭哈拉和林

主要城市 哈拉和林、汗八里

官方語言 蒙古語

政治體制 君主制

主要民族 蒙古族

主要宗教 薩滿教藏傳佛教

開國可汗 成吉思汗

大蒙古國:(鮑培轉寫:Yeke Mongghol Ulus;西里爾:Их Монгол Улс;英文意義為Great Mongol Nation;漢語音譯為「也可蒙古兀魯思」,意譯「大蒙古國」) ,指13世紀由蒙古乞顏部鐵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權 ,是該政權歷史上真實使用過的國號。 [1]

簡介

鐵木真 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國號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1259年,蒙哥汗死後,大蒙古國逐漸分裂為元朝四大汗國

1271年,名義上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作為漢文的國號「大蒙古國」被廢棄。但是,其對應的蒙古文國號「Yeke Mongghol Ulus」仍沿用不衰,直到元亡,也未改變。

歷史

民族起源

參見:蒙古族

蒙古人是形成於漠北上的土著民族之一,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國先秦到南北朝時期主要居住着匈奴人,匈奴人時常南下騷亂中原,為保衛中原正常的發展,西漢武帝時期曾派衛青和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千多里。霍去病擊匈奴當代蒙古中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掃平匈奴王庭。到了東漢又先後有竇固、耿秉、竇憲等將率軍打擊北匈奴,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南匈奴附漢稱臣,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抵瀚海(今貝加爾湖)而還,第二年再出擊北匈奴,北單于受傷逃走。

後漢軍又出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迫使北單于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匈奴衰落後,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古代中國唐朝前期今蒙古一帶和貝加爾湖周邊和葉尼塞河上游曾歸為唐朝領土。唐朝後期,蒙古祖先逐漸與突厥融合,並對蒙古族的最終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逐步併入契丹人建立的遼版圖。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中期曾使蒙古臣服之,至1200年左右,隨着金朝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朝進貢。

迅速崛起

參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13世紀初期左右,蒙古民族在首領鐵木真的領導下,衝出高原,掀起強勁的擴張浪潮。短短時間內,這股擴張浪潮使人類中古時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產生了巨變。它不僅極大地影響了蒙古民族的歷史進程,也在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8、9世紀之交,原來遊牧於貝加爾湖東南和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一帶的室韋諸部,開始向西遷徙,進入斡難河、怯魯連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帶,隨之占據了東起貝加爾湖、西至額爾齊斯河、南達萬里長城、北到西伯利亞的廣闊高原地區。10至12世紀,蒙古諸部與南方的遼金政權往來甚密,接受先進物質文化的影響,鐵器使用逐漸普及,生產力獲得較快發展,私有制度開始出現。以往那種傳統的氏族集體遊牧方式「古列延」漸漸讓位於一家一戶的遊牧方式「阿寅勒」,社會階級分化加劇,氏族社會逐步瓦解。

各個部落首領「汗」和貴族「那顏」在大肆攫取社會財富的同時,還豢養親兵勇士「那可兒」為其效命,以此作為維繫權勢,攻伐征戰的武裝力量。各部落為爭奪牧場、牲畜和奴隸,相互拼殺,弱肉強食。12世紀下半葉,蒙古諸部在殘酷角逐之後,逐漸形成孛兒只斤和札只刺兩大部落,彼此虎視眈眈,力圖吞滅對方。與此同時,整個高原自東向西,塔塔兒(韃靼)、蒙古、克烈、乃蠻四大集團及北方的蔑兒乞集團五雄並存對峙。為爭奪支配整個高原的最高權力,五大部落集團展開激烈廝殺。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成吉思汗(1162~1227年)登上了歷史舞台,他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四處征戰。

蒙古立國

漠北南部原為大金的附屬地區。隨着金國的章宗時期的軍力衰落,(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國(1170年)。金國泰和四年(1204年)(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的乞顏部領袖鐵木真征服了蒙古高原各部(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元太祖元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天 ,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

蒙古人是(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人的後代,12世紀初期之後,蒙古各部逐漸遷徙到蒙古高原,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被於契丹統治和有時臣屬於金國,到1200年左右,隨着金國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國進貢,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爾渾河)源頭召開庫里爾台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Yeqe Mongol Ulus)。成吉思汗還頒布了扎撒,作為大蒙古國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性文件。

蒙古帝國的組織是十戶、百戶、千戶、萬戶、十個萬戶組成一旗,十旗組成一路,十路組成一州,十州一國。

對外擴張

參見: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蒙滅西夏之戰、崖山海戰

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8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窩闊台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窩闊台繼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占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1246年,貴由在窩闊台的皇后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而貴由在遠征歐洲的歸途中病死,拔都(欽察汗國的實力最強)作為長孫本有實力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遂提議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力挺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占領大馬士革。元憲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他親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時(今重慶合川區)受傷(一說疫癘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於元憲宗九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1259年8月11日)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上。有史料認為他的死是由於進攻合州時所受的箭傷。其他的史料,包括《元史》,則斷言他死於痢疾。拉施都丁則聲稱蒙哥死於霍亂。不管原因是什麼,蒙哥的死震撼了整個蒙古帝國,並對其未來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遠征四方

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二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

東歐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占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達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但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歐洲第一次被擊敗,由於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以爭奪蒙古大汗汗位的繼承權為藉口,率軍撤退東歸。其實如此長的距離,拔都即使趕回去,也未必趕得上汗位爭奪,此時蒙古軍隊已成強弩之末,繼續西進,必將受到歐洲三強英國、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軍隊的抵抗和遍地城堡的頑強堅守(之前這三大國的主力軍隊都未曾參戰,甚至都沒有引起重視),此時找個藉口撤軍可避免身敗名裂。後在此處建立蒙古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中東

窩闊台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1162~1227)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占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時於四川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巴勒斯坦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留克王朝),標誌着蒙古帝國未能延伸到非洲。此處建立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

內訌分裂

蒙哥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時尚在鄂州一帶與南宋作戰,後聽說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準備集會稱汗,立即與南宋議和並北上回到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於1260年5月在以東道諸王塔察兒為首的蒙古宗王及漢人儒臣的支持下搶先集會稱汗。阿里不哥聞訊後,在阿速台、玉龍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在當時的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由於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漢人,推行漢法,改變了蒙古人的遊牧傳統,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的不滿,故多數西道諸王當時均支持阿里不哥。為了爭取宗王勢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認了朮赤後王別兒哥、察合台後王阿魯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隨後遷都大都(北京),以上都為陪都。

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繼承了原大蒙古國的法統。但窩闊台汗國君主海都仍然與忽必烈敵對,並聯合察合台汗國與金帳汗國組成同盟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並一度攻占漠北哈拉和林。金帳汗國君主忙哥帖木兒本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轉為支持海都反對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後,海都等繼續與元成宗交戰,直到海都於1301年2月去世。在窩闊台汗國滅亡後,其餘三大汗國僅在名義上仍為元朝的宗藩(元朝稱其為西北諸王),實際獨立的地位為元廷所承認。元朝保留了金帳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利汗國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脫脫(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

參考來源

  1. 大蒙古國,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