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荚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花荚蒾 |
大花荚蒾(学名:Viburnum grandiflorum Wall. ex DC.)为五福花科、荚蒾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幼枝、叶柄和总花梗无毛或有时被细短毛;枝弯曲而多瘤节,灰色或褐色;叶纸质,椭圆状矩圆形,稀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0厘米;花先于叶开放,花序紧缩成近簇状,生于无叶的短枝之顶;苞片矩圆形至条形,顶钝,长达1厘米;总花梗于花初开时极短,后逐渐伸长,花无梗;花冠外面粉红色,内面白色,高脚碟形,筒长达1厘米,裂片宽卵形,长4-5毫米;果实紫红色;核矩圆形,稍扁,长9-11毫米,直径5-6毫米。
大花荚蒾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和西南部(吉隆、聂拉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林中。
大花荚蒾初开时为纯白色,近谢时带粉晕,有较高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的潜力很大。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大花荚蒾
拉丁学名:Viburnum grandiflorum Wall. ex D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茜草目
科:五福花科
族:荚蒾族
属:荚蒾属
组:圆锥组
种:大花荚蒾
命名者及年代:Wall. ex DC.,1829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幼枝、叶柄和总花梗无毛或有时被细短毛;枝弯曲而多瘤节,灰色或褐色。叶纸质,椭圆状矩圆形,稀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锯齿,初展时上面疏被细短毛,下面毛较密,后仅下面脉上及脉腋有毛,侧脉6-10对,近平直或稍弧形,直达齿端,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1-1.5厘米。
花先于叶开放,花序紧缩成近簇状,生于无叶的短枝之顶,被绢毛,初时基部有卵形至圆卵形、顶端细尖的芽鳞承托,外层鳞片长约达1厘米而几呈叶状,深褐色,被细短毛或无毛,内层鳞片两面边缘被绒状毛,花序开发后芽鳞脱落;苞片矩圆形至条形,顶钝,长达1厘米,初时被银白色绢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但远较小;总花梗于花初开时极短,后逐渐伸长,花无梗;萼筒筒状,长约3毫米,萼齿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冠外面粉红色,内面白色,高脚碟形,筒长达1厘米,裂片宽卵形,长4-5毫米;雄蕊生于筒内中部或中部以下,着生点不等高,花丝长约3毫米,花药椭圆状矩圆形,长约2毫米;柱头盘状,浅2裂,高出萼齿。[1]果实紫红色,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约12毫米,直径8毫米,通常只有一个果序成熟;核矩圆形,稍扁,长9-11毫米,直径5-6毫米,有1条深腹沟。
产地生境
大花荚蒾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和西南部(吉隆、聂拉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林中。
繁殖方式
大花荚蒾可以用扦插繁殖。
插穗选择:插穗长度都在10厘米左右,去顶芽(顶芽多为花芽),仅留顶芽下的1对对生叶片,并将叶片先端剪去一半,以免叶片过大,蒸腾过强,影响成活。
激素处理:激素处理选用两种激素NAA(α-萘乙酸)和IBA(3-吲哚丁酸)。激素浸泡插穗基部24后扦插。
扦插方法:在2米高遮阴网荫棚下设置高床,基质全部为细河沙,并以1:1000倍液的多菌灵消毒,插穗密度为5厘米×5厘米,深度为插穗的1/3,扦插后喷透水,床上全部设置高0.6米的塑料小拱棚。以后保持棚内空气湿度85-95%,基质含水量60-70%(手握成团,一触即开),温度20-28℃,如高于28℃,打开塑料膜四周放风及在四周和膜上喷水降温。
主要价值
大花荚蒾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花,整体花期达20-30天。大花荚蒾初开时为纯白色,近谢时带粉晕,有较高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的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