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安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大石桥)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安橋又名大石橋,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子鄉,1641年(清崇德六年)建成。橋為東西走向,原橫跨蒲河之上,河道變遷後,現橋下仍有一條小溪流過。永安橋建成三百多年來,一直通行各種車輛,是瀋陽至馬三家子的重要公路橋。這座橋為三孔磚拱石橋,全長37米,寬14.5米。橋兩側各立19根欄柱,上有獅子等石雕,柱間石欄板也都是精美的石雕藝術品。整個石橋[1]建築結構堅固,造型壯觀,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橋樑建築風格。永安橋是清初修築盛京至北京大御路時建造的,其目的是"師旅出之便之"。清遷都北京後,歷代皇帝東巡過此橋時,多賦詩抒懷。康熙皇帝二次東巡時曾在永安橋題詩一首:「夾路風法宿雨消,十年曾此駐龍鑣。春風城闕知非遠,幾處輕寒變柳條。」此橋是瀋陽市現存完整的古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清康熙年間瀋陽流傳的《留都十六景》中有「永安秋水景」,說的是永安橋秋日景觀。這座古橋位於城西三十里,今于洪區馬三家子鄉永安村。這裡是清朝皇帝往來盛京祭祖必經的「大御路」,永安橋橫跨在蒲河之上。

從前瀋陽城西地勢低洼,夏秋季節,道路泥濘,人馬無法通行。努樂哈赤出於往來遼西各地的需要,下令在這片窪地上開闢出一條大路。這條大路東起盛京,經轉灣橋、馬三家子、老邊直抵遼河,全長百里,路面寬三丈,兩側廣植柳樹,兩邊還修有排水溝,崇德六年(1641年)清太宗皇太極命甲喇章京藏國祚在蒲河修建石橋。

賜名「永安橋」,取意永保平安。此橋全長十二丈,寬三丈,石板鋪築橋面。兩側有護欄、望柱、抱鼓石、石獅等等。護欄欄板浮雕[2]有柿蒂花紋;望柱共有三十八根,柱端圓雕獅子和荷葉形柱頭;抱鼓石雕有蝴蝶、 花卉、麒麟、犀牛、虎、羊等吉祥圖案。橋的兩端各有守橋石獅和一對。橋下有三個孔形拱洞,雕有花紋。此橋最為特殊之處是橋邦上伸出兩條,龍頭在北,龍尾在南,好像是二龍馱橋。當水位與龍體持平時,效果特別明顯。

橋東側路南立有建橋碑。

永安橋自清初建成至今已經過多次維修,它現在是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址:瀋陽市城西三十里,于洪區馬三家子鄉永安村

乘車路線:329路 始發 沈百大樓—永安橋—終點 馬三家

視頻

永安橋 相關視頻

騎游瀋陽之二,永安橋


「雲遊」30秒——永安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