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桥安宅骤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桥安宅骤雨
图片来自facebook

大桥安宅夕立》(日语:大はしあたけの夕立おおはしあたけのゆうだち Ōhashi atake no yūdachi */?)是1857年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浮世绘作品,属于《名所江户百景》系列的第58幅[1],也是歌川广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作描绘隅田川新大桥新大橋午后骤雨的情境,中文将其译为“大桥安宅骤雨”。

歌川广重的《大桥安宅骤雨》因受到梵谷仿作而闻名遐迩。这座架设在隅田川上的桥(新大桥)遭逢关东大地震也没有烧毁,救了许多人的命,因此也曾被称为“助人桥”。在桥梁改变外观后的现在,每天仍然有许多人们在桥上往来。

作品描述

本作品为广重《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中的一幅名所绘,长约37公分,宽约25公分。右上角写有本作名字“名所江户百景”、“大桥安宅夕立”,左下则有歌川广重的署名“广重画”。与广重其他许多浮世绘作品一样《大桥安宅夕立》使用俯瞰的角度,画出雨、新大桥、和人。画中可以看见由不同大小,远近细节程度所表达出的透视感,亦为浮世绘后期,西方美学观传入后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

雨、天空

本作在《百景》中属于《夏之部》,夏末灌溉作物的骤雨也因此为其中的重要主题[2]。《大桥安宅夕立》中,以极细腻的刻痕划出两种不同角度的平行线叠在整幅画作上,[3]表现午后的大雨的迅速和磅礡,并对比画中人们的慌乱。背景中,则有不同浓淡、不同饱和度的普鲁士蓝和灰色,套用渲染渐层(日语ぼかし)的手法,由远至近,细节渐渐清晰、色彩渐渐饱和,以达成大雨之中,云雾弥漫、远景模糊的效果。天空顶部则直接以深浓的黑色渐层表达乌云的昏暗和压迫感。细腻的刻痕和渐层的技术,两者皆为浮世绘作品中相当困难的技法,渐层更在每一幅印出的成品之中大为迥异。

新大桥

隅田川上众多的桥连结著江户的闹区,对交通、民生上皆有其重要的地位,亦连结著当时江户重要的娱乐场所。因此这些表达物质生活美好、享受浮生的浮世绘作品,便常以此川为主题,如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御厩川岸见两国桥夕阳》、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桥:朝之景》等。《名所江户百景》中,也以隅田川为背景,描绘这一带不同的季节、天气、风情。

新大桥位于隅田川上,建于元禄6 年(西元1693年)。图中的木桥为新大桥最初的样貌,徘句诗人松尾芭蕉曾为它作诗句。由于附近建于万治2年(西元1659年)的两国桥,当时有“大桥”之称,此新建的桥便被称作“新大桥”。[4]该桥被多次重建,1923年关东大地震、1945年太平洋战争空袭协助多人疏散,而有“助人桥”之称。现存为昭和52年(西元1977年)竣工的斜拉桥。[4]

远方一位船夫把小舟划过背景中的安宅(今东京都江东区新大桥)一带,前方的新大桥上,则有两名女子、四名男子撑著雨伞、右上方一名男子披著雨衣在大雨中穿过桥面。[1]仔细观察跑去的方向,可见图中的人分为两群,由桥中央向左右两边散去,在勾勒简单的人中显示其极欲寻找躲雨去处的心境,同时也形成和桥形成动静的对比。

影响

梵谷《雨中的大桥》
图片来自facebook

正如西方艺术影响日本的浮世绘,日本的浮世绘也对西方的绘画大有影响,尤其受到印象派画家的喜爱。

荷兰印象派画家梵谷当时收藏许多浮世绘作品,并对它们清晰的线条,特殊的取景、裁切,和画面中的斜角元素大有赞赏。在一封写给其弟西奥的信中,他赞美这些作品“既不乏味,也不匆忙,……画人的风格运用几笔简单、有自信的笔画,像扣外套上的钮扣一样简单。”[5]

此外,他亦仿《名所江户百景》中的此作和《龟户梅屋舗》作《雨中的大桥》和《梅树开花》两幅作品,均采用原画作的比例。相较于浮世绘的木刻版画,梵谷的仿作以油画为媒材。变更包括强化颜色对比,用细笔刷画出雨丝,并在画作四周填上汉字。[6]

相关连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