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25日 (五) 18:43 由 海心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學 (高等教育組織)

大學(University / College),學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是一種功能獨特的文化機構,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它不僅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還在長期辦學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歷史的積澱、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大學文化 。

大學從它產生到現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上溯到它的產生,它主要是從德國、英國等國家最早發展起來的。中國現代大學源起於西方,現代西方大學又是從歐洲中世紀大學、英國大學、德國大學而到美國大學這樣逐漸演化過來的,無論哪一個時代的大學都是以前大學的創造性繼承而不是否定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學

外文名: University / College

別 名: 普通高等學校

釋 義: 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

大學起源

近現代大學直接起源於12、13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大學,古代埃及、印度、中國等都是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古希臘、羅馬、拜占廷及阿拉伯國家都建立了較完善和發達的高等教育體制。雖然許多教育史家把上述地方的高等學府也稱之為大學,但嚴格地說,它們不是真正意義的大學。

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規大學——博羅尼亞大學,它是歐洲最著名的羅馬法研究中心(也被稱為「母大學」,是一所學生大學)。

隨後,歐洲各地相繼出現了大學。巴黎大學是由巴黎聖母院的附屬學校演變而來,1200年法國國王承認巴黎大學的學者具有合法的牧師資格,有司法豁免權(巴黎大學是第二所大學,是一所先生大學)。

現代大學開始於19世紀初,是指啟蒙運動以後、經過理性主義改造、特別是指以德國洪堡創辦的柏林大學為代表的新型大學,一般認為,1809年德國柏林大學的創立標誌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的誕生。

現代大學與中世紀大學的根本區別在於大學職能的轉變。中世紀大學是傳授已有知識的場所,將研究和發現知識排斥在大學之外,而現代大學則將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能,將增擴人類的知識和培養科學工作者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推崇「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研究的統一」。柏林大學精神推動了德國的科學事業發達昌盛,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德國成為世界科學的中心。這一思想對世界高等教育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近代大學形成奠定了基礎。

而中國大學的起源是北洋大學堂,當年中國在甲午海戰中慘敗日本後,變法之聲頓起,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標誌着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也有不少學者認為位於上海的由聖約翰書院變而來的聖約翰大學(誕生於1879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隨着一些學者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家逐漸發現, 中國近代最早的教會大學是位於山東的由登州高等學堂演變而來的齊魯大學(誕生於1864年)。

1898年戊戌變法,京師大學堂成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

理念使命

大學理念

理念發展

中國現代大學源起於西方,現代西方大學又是從歐洲中世紀大學、英國大學、德國大學而到美國大學這樣逐漸演化過來的。

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產生與當時的宗教教育有着密切的聯繫,它的理念是追求一種超國界的精神世界,以教化人的心靈為目的。

英國大學的理念也主要是以培養有教養的紳士為目的。在19 世紀中葉的英國教育家紐曼的眼中,大學的目的在於"傳授"學問而不在於"發展"知識,即大學是一個"教學機構",而這種學問傳授的目的在於培養紳士,主要培養人的價值觀。

在英國發展大學的同時德國也開始發展大學教育,以德國著名學者洪堡等人為代表認為,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即培養人的價值觀,重要的是還應"發展"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自由地從事"創造性的學問"。這就是德國大學的理念,比起英國大學的理念更具有先進性。

到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大學的先驅者弗萊克斯納的努力下,英國和德國大學的傳統在美國得到了發揚,而美國大學的理念則發展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學者論述

洪堡把大學界定為"以純知識為對象的學術研究機構。而純學術的研究活動正是大學孤寂和自由的存在形式的內在依據。據此,大學應有一種精神貴族的氣質和對純粹學術的強烈追求,而不考慮社會經濟、職業等種種實際需要。"

而美國著名教育家弗萊克斯納說:"我一向主張大學與現實世界保持接觸,同時繼續保持不承擔責任⋯⋯,工業界已經發展了利用純科學研究的方式,因此它不需要大學的實用性,如果社會科學要作為科學來發展,它們就必須脫離商業行為,政治行為以及這樣那樣的改革。"

英國教育家紐曼認為:"大學教育應提供普遍性的知識(具有普通意義的真理)和完整的知識,而不是狹隘的專業知識。"他所說的知識既包括具體的科學真理,也包括經過抽象、被科學化了的哲學知識。

大學使命

在大學理念支配下的大學使命要求大學培養的學生首先是有高尚品格的,有教養的人,這是符合大學的本質。這個使命是指培養學生完整的人格、淨化學生的心靈、修養學生的品行、鍛煉學生對事物進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

正如英國著名教育理論家紐曼所認識到的:"從功利派的論點中看到了真正教育的死敵。新大學在功利派理論的指導下,更看重的是專業培訓而不是文化要求,是考試及結果而不是心理過程,是對事實的被動獲取而不是心智的一般活動。"紐曼所指的"新大學",是違背了大學的邏輯而按市場經濟的邏輯和政治的邏輯來當作它的使命而運行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