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顽石)(周姝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夜读(顽石)》是中国当代作家周姝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夜读(顽石)
窗外暮雨荡涤,燥热下沉,于晚风中隐匿。风携凉意,自南窗而入,轻翻书页。
台灯的暖橙落在一卷素雅的诗集封面,简约的线条,土黄色,田地的颜色。自然而随性地勾勒,像是什么又什么也不像,石块或是流云,远山或是溪流,衬着大面积的留白,像诗的语言,不必解读,刚好意会。
玻璃杯中毛尖的嫩芽徐徐舒展,茶香淡淡的。把一方顽石,粗粝中透着朴实的单纯和倔强的坚守,圆润里含着潜心的打磨和光阴里的哲思。
今夜,枕一方顽石不眠;今夜品这卷《顽石》润心。
大自然的吟唱,朴实而清新。一草一木一缕风,一花一果一轮月,诗人田地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和他们有通感。他们滋养着诗人的性灵,他们在诗人的词语里流光溢彩。“一只野斑鸠。穿过五月的麦地,拐一个弯/绕过旧宅/绕过祖坟。竹林里,落满乡愁的元音。”(《鸟鸣》)“绿色的红薯秧,并没有/跟着我走。而是/在分神,在多年前的绳结里/结茧”“经过小山丘时,野菊花的孤独/不敢晃动。一晃/秋草就发出一群蟋蟀的低吟”(《秋风》),这些句子像草尖上挂着的晨露,闪烁着令人爱怜的清亮。
一缕乡愁,淡如烟。那乡愁是芦庙的月亮,一咏三叹,百唱不厌。成长的土地哟,是乡愁的根。那乡愁是羊咩声声。“咩咩。咩咩。谁在唤我的乳名?还是我/在暮色中,朝着村东头的打麦场喊'娘——/娘——’?”(《羊咩声声》),最深的乡愁哟,是母亲。“这声声羊咩的种子/适合埋得深一些,几乎和父亲/枕着草根的睡眠一样深……轻唤一声咩咩,河面上就会融化一块坚冰”(《羊咩一声 春风十里》),最深的乡愁哟,是父亲。爱开启灵府之光,情把词语酝酿,秋雨抖落,诗一行行。
诗行清简,闪耀着思想的灵光;词语凝练,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每一块顽石都有自己的想法——/垫脚的、压舱的、磨刀的/制碑的、困于蚌的/化身舍利的/伏于泉心的……这一块块顽石都掌握着/自己磨砺自己的流水线”(《顽石》)“火,满腔的证词|自我诋毁。/墨的肺腑之言/洗不白一只乌鸦……恶念如野草。善心似羊咩……”(《醉世书》),厚积而薄发,质朴胜却繁华。
一首诗是一棵葳蕤生辉的树,一首诗是云雾青山几重,一首诗是一幅墨色流淌的写意山水,一首诗是众雨珠跳下云端雀跃欢唱的旋律。我始终不愿把诗嚼碎了去剖析意境、高度或主旨,或许是因为我也不大懂这些。我只静静地去欣赏,去吟诵,感知音律之美、言辞之美、画面之美、启迪之美。美好的意味在心里,不可言说的美与懂,在文字之外。好的诗句自带磁场,会发光,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走进读者内心深处。像此刻,我随手翻阅,总有一些句子跳入我的视野,使我想轻声诵读。“让鸟飞成童年的纸鸢/鸟鸣,在屋檐下寻觅归属感”(《芦庙的月亮》)“吃进去的蝉鸣/将从他的耳朵里冒出来/'知了,知了,知了……’”(《吃蝉的人》)“风,在麦地/耕吟:青春的波澜”(《五月》),这些不经意落入眼眸的句子,像街头气质出众的某个女子令人侧目。不自觉的,在心里默默地读,也放声美美地朗读,在一遍遍诵读中,入心,共鸣。
一首打动人心的诗,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让人在品味的同时产生美好的遐想。像这首《雨滴》:
雨滴甲
给雨滴乙,让路——
落到哭声里,献出杏仁之光
落到石头上,敲击一把钎子
轻扣额头,雨滴丁
试图濯洗老园丁心底的沧桑
空山归隐。雨滴丙
寻觅光阴深处的一条野溪
多么好!姓田的雨滴
在麦地里躬耕
属羊的雨滴,在绿叶上读绝句
多么好!雨滴们,在窗外
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雨滴》节奏欢快,画面感很强。我恍若看到欢乐的雨滴们,面含微笑,奔赴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有它们的身影。滋润田野,洗涤污浊,丰盈一弯瘦水,拯救长久的干涸,给诗人以灵感,给农人以喜悦,完成作为一滴雨的使命。读着读着,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我又是怎样的一滴雨?我要落向何方呢?我要落入一方徽砚,与墨相融调和,任一管羊毫行走,写一首传唱的诗,湖笔挥洒,成一幅写意的画。而我,在墨香里升华。这么想着,我在诗的后面续写几句:寻一方砚台,雨滴周/跳入。随羊毫起舞/宣纸上洇出墨梅含香……放下笔,不觉莞尔一笑,这种搁纸互动的趣味,便是一首好诗的力量吧。
该添些茶水了,倒扣诗卷,起身而立,窗明夜静。
把日子过成诗,把诗过成日子。昨年的春雨润开今夕的盛颜。看似信手拈来,实为深情坚守处的一方泉眼。有根,深深烙印的乡土情;有性,温润如玉;有灵,自由驰骋。
今夜,窗外有月,满月含情。今夜,枕一方顽石不眠。[1]
作者简介
周姝芳,西平县教育局干部,有数十篇作品发表、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