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夜半歌声

原图连接夜半歌声图

《夜半歌声》是由马徐维邦执导,金山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宋丹萍在革命期间发生的爱情故事。

类型 剧情、恐怖

导演 马徐维邦

中文名 夜半歌声

外文名 Song at Midnight

目录

剧情简介

1926年的上海,青年演员宋丹平(张国荣)因主演歌剧迷倒成千上万女性,但对她们他均不动心,单与清纯的富家少女杜云嫣(吴倩莲)坠入爱河。然而因为他的戏子身份,两人恋情曝光后遭到杜云嫣父亲的强行阻止,杜云嫣被禁闭在家,许配给某豪门显贵。与该权贵公子的订婚夜宴上,杜云嫣装病离席私会宋丹平,权贵公子发现后妒火中烧,派人毒打过宋丹平后放火焚烧了剧院,杜云嫣自此成为外人眼中的疯妇,而已成废墟的剧院因为每逢月圆之夜会传来虚无缥渺的歌声,被传是宋丹平的鬼魂作祟。

十年后,某个小剧团暂住进被传有鬼的剧院,青年演员韦青(黄磊)遇到如幽灵的宋丹平,爱情悲歌随即再次上演。 [1]

幕后制作

《夜半歌声》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电影审查机构对此类涉及恐怖、神怪的作品控制得很严,像当时享誉全球的一批恐怖片,如《科学怪人》(詹姆斯·威尔导演)、《蜡像馆的秘密》(迈克尔·寇蒂兹导演)和《吸血鬼》(卡尔·德莱叶导演)等都遭到了审查当局的刁难,有些片目甚至还被上呈中央后“通令全国,一律禁映”,但沉迷朗·钱尼作品的马徐维邦的创作热情显然未受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的国情,这位“东方朗乃却”还曾坐着火车多次往返田汉处,以求这位剧作家更好的对剧本润饰加工。而在音乐方面,马徐维邦更是找到了后来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担纲作曲,使得本片的三首插曲《夜半歌声》、《热血》和《黄河之恋》都传唱一时,其中的歌词“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在这漫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只有你的眼能看破我的生命,只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衷情……”更是成为当时青年人情书中的常用语。

《夜半歌声》的剧情在人物情节和对话上都做了相当大的改动,马徐维邦用他娴熟的东方情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爱恋的人间悲剧:男主人公宋丹萍是一名话剧演员,他与身为大地主女儿的李晓霞相恋,但遭到晓霞父亲的横加阻挠以及恶霸汤俊的陷害,汤俊还指使人用硫酸烧毁了他的面容。此后宋丹萍无颜见人,只得藏匿戏院顶楼,并托人假传死讯,以此断绝晓霞的念想。但李晓霞得知后却精神失常,二人更是不得相见。但宋丹萍容颜虽毁,歌喉依旧,每到夜晚,便忍不住引吭高歌,来到戏院流连的李晓霞便每每在歌声中得到安慰。十年后,青年演员孙小鸥结识了宋丹萍,宋丹萍不仅在艺术上帮助孙小鸥,还指点他去安慰晓霞。不久汤俊在看戏时侮辱并开枪打死了剧团女演员绿蝶,宋丹萍从楼上跳下与之搏斗,汤失足摔死,而宋丹萍也在烈焰中被吞噬……

影片评价

影片上映后赢得了票房大卖,但在评论界却是褒贬不一。当时有不少影评人就认为本片不仅剧情上“抄袭”了朗·钱尼的《剧院魅影》(估计这些影评人根本就没看过朗·钱尼的版本,两部电影的差异之大绝不可能有抄袭之嫌),而且在女主角晓霞的造型、动作设计上都模仿了另一部电影《古屋奇案》(两部影片中都有女人发疯,行为举止有类似之处其实并不奇怪),至于宋丹萍最后葬身火海的段落,更是直接照搬了《科学怪人》中鲍里斯·卡洛夫被愤怒的村民烧死的段落(天知道这些影评人是怎么想的,难道前面的电影中烧死过人那后来的电影角色都只能被淹死?)。但是这些批评并没有淹没影片的真正价值,马徐维邦在《夜半歌声》中始终是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工作的,他并没有用那些超自然的神怪力量来简单的营造全片的恐怖氛围,而是赋予影片以更大的社会意义,通过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折射出了封建势力对自由思想的禁锢与扼杀。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上映正在战云密布之时——其实在整个三十年代欧美电影市场上都迎来了一股巨大的恐怖片浪潮,从观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股浪潮与时局的紧张自然密不可分——《夜半歌声》的剧情,也正好隐喻了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而宋丹萍的英勇搏斗和孙小鸥的觉醒成长,更是暗合着民众的抗日意识,两相结合,自然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影片的主演金山也是功不可没,本来马徐维邦打算亲自出演宋丹萍这个角色,但一来老板张善琨坚决反对,二来自己试过几次镜后也始终差强人意,最后只得找来话剧演员金山出演。金山在片中的演出可谓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脸上虽然被导演捣鼓得扭曲骇人(马徐维邦用蜡烛油一点点的精心打造了这个恐怖造型),但其内心的纯洁和善良却通过肢体语言清晰的传达到了银幕上,使得观众在恐怖之外更从角色身上受到了灵魂深处的震撼。

《夜半歌声》的成功,标志着恐怖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正式登上了中国电影之林,虽然在此前国内影坛也曾有一些带有恐怖色彩的影片出现,但都很难作为完整的恐怖电影被归类,应当说,从《夜半歌声》开始,恐怖片才真正作为一个类型在中国影坛被确立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