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夏拉康村

夏拉康

来自 美篇 的图片

中文名:夏拉康

行政区类别:村

地理位置:尼玛江

热乡下帮达村

海 拔:3950米

夏拉康村格鲁教派,位于尼玛江热乡下帮达村,海拔:3950米。 [1]

目录

夏拉康概述

属格鲁教派,位于尼玛江热乡下帮达村,海拔:3950米。公元700年,是赤松德赞的祭祀处,系大班智达比马拉米札的亲炙弟子娘·丁增桑波所建。传说娘·丁增桑波因为大班智达比马拉米札云游内地,过了五十个年头尚未回来,便让护法大将军着手建造佛殿,用帽子接取飞来的建庙物资,故寺庙建成后称做夏拉康(帽神庙)。

《啷日授记》一书中又说:“北方有个名叫那夏的地方,从地底下长出一个如来佛像,守卫着这一方的疆土。按照这一指点,娘·丁增桑波把能仁王背靠菩萨树成佛的坐像,从地下取出,供在寺庙顶层神殿内”。于是用地名作寺名,称为夏拉康。后殿正中供奉大日如来佛,周围是其八大随从佛子。大门内有两尊忿怒金刚。后殿南侧是大阿阇梨莲花生,左右为大班智达比马拉米札、娘·丁增桑波、赤松德赞和佩若杂纳塑像。后殿北侧有能仁佛讲经说法身像、弥勒佛、文殊菩萨等 。

夏拉康传说

夏拉康碑 据传龙魔墨竹司坚曾统治这一带地方,对藏区为害不浅。为此,在墨竹司坚龙魔盘踞的凶湖之上,修建了一座威猛诛法佛塔和一座供着三尊曜金刚护法天神的神殿,并在门口竖起两块石碑。一块刻有赤松德赞到赤德祖赞三代期间娘·丁增桑波的丰功伟绩;另一块刻着赤德松赞先后给娘·丁增桑波的两封御札。

后来,又供奉红响铜能仁佛、娘·丁增桑波和大威德神像。朗达玛毁法灭教后,神殿日渐破败。进入佛教后宏期,夏寺的长者党玛伦杰将秘藏在地下的佛像取出,隆钦祖师修缮了神殿,坚起了石碑,设置了管理神殿的僧侣。

教法又得到弘扬,殿堂内新塑了隆钦祖师的本尊——宝帐怙主神像和欲界神女像,陈列有斧钺刀矛、箭杖等兵器等 等。后又在僧众集会厅塑造了宗喀巴、阿底峡、种·杰瓦究乃和十六罗汉像。自该寺改信格鲁教以后,还供奉了许多规范师塑像,其中有任过甘丹赤巴者。寺庙之管理,由色拉寺茄扎仓承担。夏拉康是西藏早期建成的寺庙之一,佛殿中的殊胜佛像和刻有赤德松赞允诺的誓言石碑,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夏拉康夏拉康碑

夏拉康碑位于夏拉康寺内,夏拉康寺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9号村,海拔3930米。此寺全称“伍如夏白玛旺庆寺(汉意:帽子寺)”。据《夏拉康木刻印刷版藏文书》记载,八世纪末叶,娘丁增桑布受赤松德赞、莲花生和毕玛拉米扎的委托修建了夏拉康,是佛教中兴时期传播宁玛派教法的主要道场。

夏拉康寺座北朝南,南北长56米,东西宽26—46米,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建筑为传统的藏式土木石结构,左右基本对称,主要由大殿、佛堂、护法神殿、经场及僧舍等组成。其中佛堂位于经场北侧,原有两层,东西长8.7米,南北宽7米,占地面积约56.49平方米。佛堂左右两侧及北部环绕有密闭式的转经回廊,这是西藏佛教寺院早期建筑的典型特点。夏拉康碑199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来源

  1. 夏拉康, 拉萨市人民政府, 2020-01-18